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雄哉,我千秋華夏;壯哉,我泱泱中華

雄哉,我千秋華夏;壯哉,我泱泱中華

《國家寶藏》更新到第三集啦

與之前的「搞笑」「顏值」不同

這一集腦洞大開之餘

更是演技炸裂

鏡頭也轉向了華夏之中

上古文明開源之地的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位於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

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

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

也是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

整個建築群設計

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

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緻,風格獨特,氣勢恢宏

院里珍藏了十七萬餘件文物

見證了華夏文明的開源與繁榮

來自河南省博物院的三件傳世國寶

婦好鴞尊、雲紋銅禁和賈湖骨笛

將在劉濤、雷佳音、蔡國慶父子

三組「國寶守護人」的演繹下

展現其充滿傳奇性的前世故事

速令提杯見舊友

來往商都何處走

守吏來尋天上酒

護軍見時飲一斗

文君因贈藏頭詩

物外何人識醉游

--河南博物院

一首詩引出了第一件文物

婦好鴞(xiao)尊

來自古老的商朝

鴞是貓頭鷹的意思

商朝人視貓頭鷹為戰神

而尊是盛酒器

而它的主人就是婦好

婦好是一位母親

是商朝的王后

更是一位女戰神

考古學家從她的墓葬里發掘近兩千件珍貴的文物

而婦好鴞尊被稱為是寶藏中的寶藏

在前世故事中

我們知道了

婦好,武丁的王后

名好,婦為尊稱

因其戰績顯赫深得王心

她不僅在戰場上驍勇善戰

還參與主持重大的祭禮,問卜通靈

節目組沒有止步於簡單的歷史故事演繹

節目組特地邀請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

鄭振香女士為我們解密發掘過程中的故事

還差點與婦好鴞尊「擦肩而過」

這段經歷又是怎麼回事?

原來當地的村名告訴考古隊

這個地方原本是殷墟的宮殿區

不會存在墓葬的

在工作人員在挖掘到4米深時

是鄭老師的堅持

使得埋藏在地下8米深且沉睡了3000多年的

婦好墓得以被世人了解

(鄭振香近照)

同時節目組還邀請了

第三代殷墟考古人唐際根先生

一個追隨著老師鄭振香腳步的年輕人

為我們講述了三代殷墟考古人的歷程

一百一十多座宮殿宗廟建築基址

十二座王陵大墓,超過三十六平方公里的遺址面積

以婦好墓為代表的發掘研究

讓殷商從此不再只是史書里的一個篇章

成為了一個活生生的商王朝

讓商朝活起來,這不僅是他正在做的事

更是每一代殷墟人心中不滅的信念

三代中國考古學者在這裡探索了數載春秋

見證著中國現代考古學的開始與發展

三代考古人的堅持和努力

重現了一個朝代的輝煌

我們要從他們的身上學會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婦好鴞尊的價值不僅僅在於這件國寶本身

還有歷史上那個叫婦好的女傳奇

以及隨著婦好墓出土文物帶來的歷史價值

音樂是任何一個偉大的民族都離不開的

音樂其實就是文明

音樂就是我們華夏文化的最具體的表現

當然音樂傳承到今天

我們必須要知道這音樂從何而來

因此我們便聽一聽

那傳來八千年前天籟之音的

賈湖骨笛

賈湖骨笛是迄今為止中國考古發現的最古老的樂器

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樂器

小百科

該骨笛是用鶴類尺骨管製成。磨製精細,7孔。在第六孔與第七孔之間有一小孔,經測音可以發兩變音,應為調整第七孔發音而鑽的調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該墓出土有兩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據測音研究,它們是一雌一雄,印證了中國自古雌雄笛的傳統。

蔡國慶父子在這段關於「賈湖骨笛」的前世故事演繹中

扮演新石器時代的部落居民

在骨笛的精神鼓舞下

善於觀察、探索真相

凝心聚力、共同面對

才是傳承不息的生活信念

同時節目組還邀請了在

在1987年的11月

用M282-20演奏樂曲

河北民歌《小白菜》

使得八千多年前的骨笛發出

震驚世界的第一聲的

蕭興華先生

通過節目,我們了解到

賈湖骨笛的音準

LA是A6,就是世界的標準音

而我們在新舊石器時代交替的時間已經出現了

這一批精緻骨笛,被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

把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提前到八千年前

此外蕭興華先生的學生還表示

河南博物院的骨笛複製品使用的是現代製作技術

而製作骨笛有兩個核心因素

首先是笛孔之間的距離,即孔距

第二個是鑽孔的工具

當時用了什麼工具在這麼薄的骨頭上打出一個個圓孔

這是世界之謎

而這也是幾代研究員一直研究的方向

蕭興華將一支未開孔的骨笛傳給學生杜佳慧

希望她能完成前輩未能完成的研究

這不僅是一次傳遞

更是一次文化的傳承

賈湖骨笛,就像蕭老師所說

它改寫了中國音樂的起源時間和歷史

是中國古代音樂文明史的奇蹟

而那個悠遠的賈湖人們曾在那裡植稻、做陶、釀酒

這是淮河上游八千年前

我們的先民所創造出來的輝煌

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華夏之音

在世界奏響

我們中國人的智慧是各個方面的

而且通過發明它,通過流傳

創造了共同的音樂語言

大家有語言可以溝通

最後變成了民族的溝通

這種民族溝通變成了民族團結、興旺發達的基礎啊!

雖然婦好鴞尊和賈湖骨笛

得到了所有觀眾的驚嘆和喜愛

但是當雲紋銅禁出現時

大家都再次感慨古人的智慧

雲紋銅禁是一件春秋中期青銅器

整體用失蠟法(熔模工藝)鑄就

工藝精湛複雜,令人嘆為觀止

它的身上還有三宗「最」

體積最大、年齡最大、工藝最美

一場由雲紋銅禁與楚國沉浮八百年的大討論

在子庚與明代秀才之間穿越演繹

這雲紋銅禁一經面世

那精美和氣魄自然能吸引眾人

而精神和教誨更能警示後人

不要喝酒誤事、喝酒誤國

雖然雲紋銅禁造型精美

但是並非出土時就如此

(圖為出土時的雲紋銅禁殘件)

(修復後)

而是通過兩代文物修復技師

運用高超的「失蠟法」,進行修復

我們才能在今日也不能看到

如此精美的文物

若非通過節目我們不會

知道雲霄上的發動機竟與雲紋銅禁有關

也不會知道老祖宗們的智慧

對與解決精密製造有著重要的意義

航空發動機渦輪葉片對精度要求極高

渦輪葉片的尺寸要求越來越高

熔模鑄造是目前成型它的最佳方法

百態千姿繞指柔(製作蠟模)

身披陶甲勝貂裘(製作型殼)

一朝熔鑄金身塑(倒金屬液)

萬里雲霄競風流(渦輪葉片)

專家還現場為我們演示了「失蠟法」的操作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

是皇冠上的明珠,更是大國重器

而現在我們

可以非常清楚的告訴所有人

中國現在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完全是我們自己的!

兩千五百年前

「失蠟法」製成華美的雲紋銅禁

就是為了讓後人謹記凡事有度有節

成就一代楚國霸業

兩千五百年以後

古老的「失蠟法」製成的發動機

在創新中傳承,而強國之夢從未改變

人們常用「美人在側,酒杯在手」形容酒色昏君

所以很早的時候古人就意識到酒雖好喝

但喝多了就害人、亂政、亡國了

這個道理到現在也還依然不過時

所以各位寶寶

無論什麼時候記得不要貪杯喲

賈湖骨笛

是華夏民族開拓音樂精神世界的真正見證

婦好鴞尊

讓婦好從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視野

散發出雄健有力的華夏英姿

雲紋銅禁

「失蠟法」製造工藝繁複精湛

是古代中國人酒文化中自我約束

酒以成禮的一件證物

引發深思警醒

最後

喜歡這檔節目的小可愛們

一定要第一時間鎖定團團哦!

不說了,團團先去守著下一期先~

責任編輯雪梨

圖片來源網路

大學生新媒體運營中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東理工校團委 的精彩文章:

火與銅的共舞,探索千年前「秦朝版《今日說法》」

TAG:廣東理工校團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