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成語一則-退避三舍

成語一則-退避三舍

喜歡的話,請點擊右上方紅字「+關注」,為你帶來不一樣的故事。

退避三舍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故事】:

公元前656年,因晉獻公的妃子麗姬陷害太子申生,年僅17歲的重耳生命也受到威脅,就不辭而別,逃離晉國。他原本打算躲一躲,等風頭一過,就可以回家,誰知,這才是他19年顛簸流離生活的開始。

國家內亂,父兄皆不待見,視重耳為眼中刺,肉中釘,派人到處追殺。重耳不得已輾轉狄國、衛國、齊國、曹國、宋國、鄭國,到處逃命,嘗盡世間冷暖。在此期間不是被拒之門外,就是被冷嘲熱諷,直到他來到了楚國,楚成王以國君禮節隆重的歡迎重耳一行,令重耳非常感動。

迎接宴會上,所有人玩的都很盡興,大家其樂融融,喝的醉醺醺的,楚成王和重耳已經開始稱兄道弟起來,此時楚成王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的問重耳:「倘若賢弟能重回晉國,繼承國位,可不能忘記為兄啊。」重耳隨口就道:「兄長對我有大恩大德,無以回報,我豈能輕易忘記,如果有朝一日可以繼承王位,我必讓兩國永世修好,共享太平。」楚成王笑到:「賢弟放大厥詞了,這國與國之間,哪能永世修好。」重耳嘆道:「兄長放心,萬一兩國兵戎相見,我必為你退避三舍。」接著兩人相視間,哈哈大笑起來。

安穩的日子一天一天過著,直到公元前637年,晉惠公薨逝,太子繼位。重耳感到自己的機會來了,遂告辭楚成王,成王以重禮相送,隨後重耳在秦穆公的安排下重返晉國,並驅逐了晉懷公,登上王位,史稱「晉文公」。

公元前632年,經過晉文公和諸位大臣的悉心治理下,晉國日益強大。而南方的楚國對稱霸中原卻是虎視眈眈,此時楚國已經讓曹國,衛國臣服,又擊敗了宋國,並圍攻宋國都城商丘。此時晉國收到宋國的求救,晉文公覺得必須抓住這次機會,稱霸中原。遂以先軫為元帥,統帥中軍,狐毛統帥上軍,欒枝統帥下軍出兵救宋。然而此時楚軍兵強馬壯,士氣正盛,晉軍不敢正面迎戰,而是先拿下衛國和曹國,以誘楚軍分兵,並解宋國之圍。然而楚成王卻無心與晉文公為敵,令楚軍繼續攻宋。晉文公看楚國沒有動作,在先軫的建議下,以和楚國談判為由,實則對楚國進行各種羞辱,刺激楚國出兵對戰。

楚軍大將成得臣,在這種羞辱下,果然中計,並說服楚成王,進而率軍北上,以攻晉軍。此時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不可硬碰,突然想起多年前自己在楚國做客時說的戲言「退避三舍」,立刻就與諸位將軍商議好對敵之策,然後傳告三軍,「昔日,文公受恩於成王,承諾若晉楚兩軍有兵戎相見一刻,則晉軍須退避三舍」。遂命令晉軍,後撤九十里,一直撤到濮城之下。這樣即避楚軍鋒芒,又以「守信」為借口退兵,避免軍隊士氣低落,而且還以逸待勞,形成戰略優勢。

然而楚國大將成得臣,以為晉軍不敢應戰,將兵皆無鬥志,就立刻率軍追擊,當楚軍到達濮城門外時,晉軍已經嚴陣以待。雙方短兵相接,楚軍左右兩翼一觸即潰,只有成得臣的中軍苦苦支撐,且戰且退,最後以成得臣自刎謝罪結束了這場戰役。

後世就以「退避三舍」,來形容面對矛盾衝突時,以退為進,避免暫時的爭執,獲取最後的主動權,從而讓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