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曲愛情探戈,一場悲涼的深情-讀《傾城之戀》

一曲愛情探戈,一場悲涼的深情-讀《傾城之戀》

01

最近讀了李碧華的《胭脂扣》。從藝術角度看,行文線索頗多,因果的鋪陳又嚴絲合縫,讀下來,不由生出「是這樣的嗎?只能是這樣」的感嘆。

在她辛辣冰冷的文字中,我暗暗揣測,這應該是一個既可以行走喧囂世間,又能遺世獨立的女子,看透世情卻不失痴心。

而與李碧華相提並論的另一位女作家張愛玲,學生時代草草讀過的幾篇小說告訴我,她的文字是冷靜的,越是琢磨越感覺蒼涼。

李、張二人何以相提並論?緣由大概是,二人都喜歡刻畫人性。

李碧華在粵語的音韻里,表達利落又跳躍,評論犀利又刻薄;張愛玲在平平淡淡的描寫中,冷靜又深厚,自持又有內涵。

02

《傾城之戀》是張愛玲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曲曲折折、貼近世情的愛情故事。

女主人公白流蘇是個家庭日漸敗落的大家閨秀,包辦婚姻嫁了個浪蕩子,浪蕩子肺癆死了,她回娘家住,寄人籬下、受盡白眼;

男主人公范柳原是個華裔商人,人家介紹他跟白柳蘇的表妹認識(相親),不想他卻喜歡上白。

在二戰前夕,白隨同朋友一起接受范的邀請到香港玩,他們的感情隨之若即若離,卻又曖昧叢生。

兩個人都有各自的世俗背景,范儼然清場高手,淌過無數條女人河,他不想被婚姻捆住,卻又對白呵護有加、情話不斷;白因為想借婚姻逃離家庭(娘家),對范在應酬中周旋、試探、防範。

後來,因為戰爭,香港被日本人侵佔。在這座傾覆之城裡,這對落難而寂寞無助的男女,因為患難與共而結合了,形成了大團圓結局。

兜兜轉轉、曲曲折折的故事背後,是一場並不純粹的愛情探戈。

03

且看這一場愛情探戈,范柳原和白流蘇如何演繹:

男人情話綿綿:「有些傻話,不但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

他讚美她那一低頭的風情;

他孩子氣地耍賴:我自己也不懂得自己----可是我要你懂得我!

女人呢,對男人由一開始的「不相信」,到後來因為想逃離寄人籬下的處境,她決定「賭」。

她小心防範、步步為營,既風情地斂眉談笑,又不讓自己過早被男人「得到」而失去議價資格;

但,當她看出男人沒有一句紮實的話,看出他並不想承諾婚姻,只是做出親狎神氣想讓她就範,委身於他做情婦,她破釜沉舟,辭別男人,回到了上海。

一個秋天過後,男人終於拍來了「乞來港」的電報,她前去了。這一次,男人真正得到了她。

而後戰爭爆發,他們在凄惶無助中相守互助,並且有可能,相攜餘生。

男人和女人,在進退相宜中相互追逐試探,權衡算計,有幾分真情不言而喻。

04

學生時代讀這篇小說,看范柳原引用《詩經》中的「生死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對白流蘇表白,認為他們是浪漫的。

如今再看,卻是無奈和哀傷

一個想要新鮮刺激,一個想要長期飯票,這目的是萬萬上不得檯面的,只能藏在暗處;而懷揣了秘密的兩個人,要如何相處?

只能是,如履薄冰、殫精竭慮去應對,稍有差池,情事的走向便大不同:或者男人被套牢,走進婚姻,收起浪子心性,擔起家庭責任;或者女人失守,淪為情婦,一場露水情緣之後,被棄之如敝屐。

即使後來,香港的淪陷給予了他們患難與共的經歷,然後成就了他們的婚姻,但這就一定是最後的、最終的結局了嗎?難說。

這篇小說是張愛玲唯一溫暖而瑣碎的大團圓結局,表面上是因為戰爭而誕生了一段愛情佳話,實際上是以圓滿掩蓋蒼白,以世俗的表象掩飾愛情的悲涼。

合上書,我們看到的,是那一對成年男女,各懷心事、各有度量,在跳一場探戈。表面上看,舞步華麗高雅、熱烈狂放,內里的計算,卻是盤根錯節。

而這盤根錯節里,是明爭暗鬥,是真假難辨,也是交易、遊戲、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曉白寫字的地方 的精彩文章:

太遠孤獨,太近傷害

TAG:江曉白寫字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