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紫砂壺裝飾:泥繪、堆花

紫砂壺裝飾:泥繪、堆花

用毛筆蘸紫砂泥漿,在保持一定濕度的已成型坯體上,塗畫紋飾或書寫詩文,在塗泥較厚的部位加以適當雕琢,稱「泥繪」,燒成後有淺浮雕效果。創作者需要有泥性和燒成等方面知識。

泥繪分為本色繪和異色繪兩種。本色繪以與壺坯同色泥漿塗畫,主要用線的粗細、長短,面的大小、厚薄等來表現遠近、虛實等質感。異色繪以與壺坯異色泥漿塗畫,常以一色為主,他色輔之,對比強烈,裝飾性濃郁。

陳鳴遠的「梅樁」壺,壺身和梅枝皆為紫紅色,梅花為淡黃色泥漿,對比強烈,栩栩如生。陳曼生的「卻月」壺,紅棕壺胎上繪黑泥,山巒層疊,遠山近舟,老樹亭台,層次分明。南溪軒的「漢瓦」壺為清水泥胎上段泥泥繪。桑黎兵的「鴛鴦」壺為紫泥胎上彩泥泥繪。

「泥繪」與「堆花」,常交迭使用。紫砂壺泥繪興起於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因粘附不佳易脫落,民國後使用較少。

紫砂壺的「堆花裝飾」

陳鳴遠制松段紫砂壺

用與坯體相同的泥,或用與坯體燒成溫度相同、而泥色相異的泥,在坯體上層層堆積,構成畫面或紋樣,稱作「堆花」、「堆繪」,簡稱「堆」。泥的稀稠必需恰到好處,才能使畫面有淺浮雕的效果。陳鳴遠的「松段」壺,壺身松皮就是採用「堆」的手法。徐漢棠的「勁松凌雲」壺,泥料堆疊而成的松皮間,有樹洞藏松鼠,其在傾湯時可探頭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興紫砂 的精彩文章:

中國頂級43件老紫砂藏品,難得一見!

TAG:宜興紫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