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J Neurosci:「心理」療法治療大鼠行為障礙的神經學機制

J Neurosci:「心理」療法治療大鼠行為障礙的神經學機制

根據最近一項研究成果,心理療法或許能夠通過提升內側前額葉皮質區的活性起到緩解精神紊亂癥狀的效果。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雜誌上,研究結果對我們進一步理解大腦受行為療法的影響以及通過靶向療法提高治療效果又邁進了一步。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認知行為學療法通常被用於治療壓力相關的紊亂癥狀,例如抑鬱以及創傷後精神紊亂綜合征,但其治療效果往往差異較大,而且我們並不清楚為什麼這種療法只對部分患者有效。此前,David Morilak與同事們利用大鼠模型進行模擬治療,即將大鼠在安全的環境下直接與壓力來源接觸,他們試圖進一步理解這種療法是如何改變大腦活性進而改變行為的。

在這項研究中,成年的雄性大鼠接受了為期兩周的壓力體驗。研究結果表明,接受了「暴露」療法的大鼠表現出了行為能力的改善,同時他們的認知適應能力也在治療之後有了顯著的提升。研究者們證實,在治療過程中大鼠大腦內側前額葉皮質區的下邊緣區域的活性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些結果與此前對壓力造成的精神紊亂的患者進行的臨床治療結果十分一致:患者的上述大腦區域也出現活性降低的現象,而通過心理療法治療之後該區域的活性也得到了提升。

總之,作者認為這一結果揭示了心理療法緩解患者癥狀的內在機制,並且為靶向治療壓力引發的精神紊亂癥狀提供了新的思路。

資訊出處:Exploring the neuroscience of behavioral therapy in rats

原始出處:Activity in the 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 is necessary for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extinction in rats, JNeurosci, DOI: 10.1523/JNEUROSCI.0635-17.2017

轉化醫學:生物谷旗下轉化醫學專業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化醫學 的精彩文章:

Cell:科學家有望開發出殺滅耐葯細菌的新型抗生素!

TAG:轉化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