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首從小就會背誦的《敕勒歌》,背後是怎樣一段悲愴的歷史和蒼涼史詩?

這首從小就會背誦的《敕勒歌》,背後是怎樣一段悲愴的歷史和蒼涼史詩?

公元546年10月,懷著統一北方的強烈願望,東魏丞相高歡親率10萬大軍進攻西魏的重要據點玉璧(今山西稷縣)。(高歡這個丞相可不是一般的丞相,那是如曹操般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丞相,他死後他兒子篡位建立北齊,將高歡追封為皇帝)駐守玉璧的西魏軍只有數千人,高歡本以為可以輕鬆取勝。不想卻遭遇了異常頑強的抵抗,攻城大戰持續五十多天,東魏軍死傷慘重,到最後連高歡自己也病倒了,他只好下令撤退。對手眼見高歡戰敗,又故意傳說高歡已經被殺死,一時間東魏軍心浮動。為了穩定部隊,高歡強支病體,親自召集將士宴飲。

此時已是11月的天氣,草木蕭瑟,寒霜遍地。在空曠的營地上,一堆堆篝火燃起,映紅了一張張形貌各異的將軍戰士。此時正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南北朝時代,北方不同的少數民族紛紛進入中原,扮演著重要角色。高歡這支部隊中,除了漢人,更多的是鮮卑、羌、柔然、刺勒等族,甚至還有白種人血統的契胡。他們都是強悍勇武之輩,此時被失敗的陰影籠罩,都各自無語,默默喝酒。

高歡眼見氣氛壓抑沉悶,於是讓手下大將、刺勒族的斛律金唱一支歌,以助酒興。已經年過半百的斛律金沒有推辭,他站起身,慷慨唱道:

刺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歌聲雄渾低沉,意境蒼涼遼遠,喚起了這些不同民族將士的思鄉情緒,他們紛紛擊碗相和,歌聲震動曠野。高歡想起自己殺伐征戰的一生,也不覺動容,流下了英雄無奈的眼淚。

這就是《刺勒歌》啊,它不僅是刺勒族的民歌,也是北方所有游牧民族的生活。他們在高山與大川之間行走奔波,逐水草而居,與如同穹廬的天空、廣闊蒼茫的草原相依相伴。賴以生存的牛羊在風吹長草間時隱時現,他們在險惡的自然環境中艱難掙扎生存。這些民族大多數沒有文字,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緒就只能匯聚成這些民歌,一代又一代口耳相傳。

這是這首《刺勒歌》第一次出現在書籍上,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首翻譯的詩歌吧。每個民族都有各自的語言,這首《刺勒歌》最初應該是用刺勒語唱的,再被翻譯成鮮卑語或者別的民族語言,在北方廣為流傳。最後又被翻譯漢語,記錄在漢文的史書詩集中得以流傳至今,千載不朽。

這首《刺勒歌》被標註為「北朝民歌」,所有中國文學史或者詩歌選本,凡是涉及到南北朝文學的,無一例外都一定把它選上。詩的文學性是一回事,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北方民族的生活面貌和精神氣質,在文學史上有著不容置疑的重要位置。

這首詩的意思簡單明了,沒有用典沒有堆砌,比那些需要註解的漢文詩好讀多了,隔著千年的時光距離,即使是小學生也基本一目了然,讓讀者感同身受。而我,這自幼生長在北方,血脈中有游牧民族基因的人更是深有共鳴。

讀歷史,我其實最不愛看的就是南北朝那一段,尤其是北朝那些亂七八糟的各種少數民族政權,你爭我奪,只看國號就足以讓人眼花繚亂了。我真是,費了好多年好大的勁才弄明白的。而在這些政權中,最討厭的就是北齊。除了開國皇帝高歡勉強算正常之外,他以下的子孫皇帝個個都疑似精神病人,荒淫殘暴,讓我每次讀到這段歷史的時候就會快進過去。可當我終於知曉,這首從初中起就能背誦的《刺勒歌》竟然與高歡有關後,不覺對這個時代有了一點興趣與諒解。

(北齊壁畫)

敕勒族、鮮卑族、柔然族,這些曾經在那個時代叱吒風雲、主宰中原北方的族群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沒未能留下文字,我們現在所讀到他們的故事,都是漢文歷史記載的,摻雜了很多猜測、偏見、誤解,加之民族仇恨,更有許多不盡不實之處。

所以,高歡和他的北齊,也並非一無是處。至少,他貢獻了這一首《刺勒歌》,保留了北方民族自己歌唱吟詠的一段蒼涼史詩。

用誠懇地態度寫每一篇文字,感謝你的關注,期待你的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方麗人 的精彩文章:

你一點用都沒有,孩子憑什麼要愛你親近你?

TAG:北方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