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過去了,你認識的顏真卿可能是假的!
關注和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_^
唐玄宗開元時期,經濟飛速發展,舉國沉醉於盛世之繁榮。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在大唐王朝的歌舞昇平中,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節度使的安祿山和史思明,突然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反叛。
顏真卿像
河北屬安祿山管轄,其叛軍所到之處,「河朔盡陷,守令或開門出迎,或棄城匿竄,無敢拒者」,唐玄宗得知消息後焦急地問道:「河北二十四郡竟無一忠臣焉? 」
而此時,平原郡(山東德州)太守顏真卿不等詔令,早已挺身而出,發表檄文討伐安祿山。
顏真卿《自書告身帖》局部
不到一天,顏真卿管轄的三千兵馬就擴充到萬人,與他的堂兄,常山郡(河北正定)太守顏杲卿互為犄角,共同抗擊叛軍。唐玄宗得知這個消息後,高興地說:「朕不識真卿何如人,所為乃若此!」
二
顏真卿之所以能在整個大唐王朝慌亂失措之時,快速做出反應,是因為他早有準備。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26歲的顏真卿登進士第,由於他耿直中正,敢於諫言,得罪了權臣楊國忠,在45歲時,被排擠出京,遠赴平原出任太守。
顏真卿《湖州帖》(宋仿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顏真卿《湖州帖》局部一
「此地鄰東溟,孤城吊滄州。海風掣金戟,導吏呼嗚騶。郊原北連燕,剽劫風未休。」——平原郡遠離京城長安,民風剽悍。
怎樣管理這樣一個地方,是顏真卿面臨的一個問題。
顏真卿到任後「廢苛政,黜奸小,除奸詭,進忠良」,贏得了平原百姓的尊敬與愛戴。
顏真卿《湖州帖》局部二
邊塞詩人高適寫了首《奉寄平原顏太守》:「皇皇平原守,駟馬出關東。銀印垂腰下,天書在篋中。自承到官後,高枕揚清風。豪富已低首,逋逃還力農。」以表達對好友造福一方百姓的讚賞。
然而,擺在顏真卿面前的,還有個更為嚴峻的問題。
平原郡屬安祿山管轄,而安祿山在范陽築城囤糧,招兵買馬,意欲謀反。
顏真卿像
於是顏真卿也暗自做起防範,以防汛為名修築城牆,並悄悄趕製兵器,囤積糧草,招撫豪族。
為避免安祿山疑心自己,他還常常邀請文人宴飲賦詩,裝出無為文人的樣子。
安祿山自此放了心,一門心思為造反準備。他絕不會想到,這個只知吟風弄月的文官竟在自己掃蕩河北時,死死堅守住了平原郡。
顏真卿《多寶塔碑》局部
平原郡久攻不破,安祿山又急又氣,在攻破東都洛陽後,派段子光拿著守城將領李燈、盧奕、蔣清的首級到河北示眾,威脅顏真卿與眾將領,如果不投降就是這個下場。
顏真卿為穩定軍心,欺騙諸將說:「我平素認識李燈等人,這些首級全都不是他們的。」命人斬殺段子光,藏起三人的首級,幾天後,用稻草紮成軀體接到首級上裝殮,設靈位哭祭三位將領。
顏氏家廟碑
不久,顏真卿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黃河以北反抗安祿山的勢力都紛紛投靠他。很快,顏真卿就集結了二十萬人,並被推為聯軍主帥。
天寶十五年,顏真卿指揮平原、清河、博平三郡聯軍,與叛軍激戰,殲敵兩萬餘人,橫絕燕趙,軍威大震。
遠在常山的顏杲卿也設計殺死李欽湊,活捉兩個叛將,奪回土門。各郡縣信心大增,紛紛殺掉叛軍守將,唐軍很快就收復了十五個郡。
《多寶塔碑》 局部
三
這個仗打得並不容易,整個顏氏家族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平盧將領劉正臣據漁陽起義,顏真卿為堅定他的信心,當即派賈載給他送去十多萬軍資,還不顧部下勸阻,將自己十歲的獨子顏頗做人質。
史思明帶重兵圍攻常山,顏杲卿向太原尹王承業求救。王承業此前奪取了顏杲卿的土門功勞,此刻又擁兵不救。顏杲卿只能孤軍奮戰,苦戰六日,水、糧、矢俱盡後城破被俘,寧死不降,被鉤掉舌頭,斬斷雙手,凌遲處死。
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 局部
顏杲卿的兒子顏季明此前一直往來於常山、平原,為兩郡聯合平亂傳遞消息,城破後也被俘斬首;顏氏一族被殺者有三十餘人。
唐肅宗雖非常讚賞顏氏一門忠烈,但戰事正緊,無暇給予正式盛大的表彰。直到乾元元年(758年)五月,顏杲卿才被朝廷追贈太子太保,謚號「忠節」。
顏真卿時任蒲州太守,聽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刻派侄兒顏泉明到常山、洛陽尋找杲卿與季明的遺骸,但只找到季明的頭顱和杲卿的部分屍骨。
《祭侄文稿》,書於肅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
在安葬他們時,顏真卿寫下了「在世顏書第一」,「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是起草文稿,從其刪改塗抹之處,可清晰看出顏真卿的思想感情。通篇文字悲憤痛苦,鏗鏘有聲,尤其「賊臣不救,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幾字,真是字字血淚,讓人不忍卒讀。
四
顏真卿在「安史之亂」立下赫赫戰功,戰亂平定後,被召回中央,予以重用。但因其「不通世事,一味耿直」,在中央沒多久,就又被貶回地方,此後在代宗、德宗兩朝亦是如此。
《爭座位帖》局部
在代宗一朝,宰相元載在朝中結交了很多私黨,他怕群臣向代宗揭發自己,便給代宗說,群臣上書報告的很多事都是讒言誹謗,不聽也罷,因而可以讓他篩選後,再向代宗報告,這樣能為代宗減少很多工作量。代宗對此非常心動。
顏真卿得知此事,當即上書嚴厲批評,認為只准宰相報告事情,曠古未有,即使是李林甫、楊國忠這樣的大奸臣也不敢公開這樣做。元載因此對顏真卿懷恨在心,沒過多久,就將他貶到硤州(湖北宜昌)。」
《爭座位帖》局部
按禮法,朝廷宴會時的座次應按官職大小排列。然而定襄王郭英義為了向當紅宦官魚朝恩獻媚,兩次抬高魚朝恩的座次。
魚朝恩不過是拍馬屁的小人,憑什麼排在前面?顏真卿非常氣憤。同僚都勸他忍下這口氣,而顏真卿回答說,這有關國家的尊嚴,一定要爭這個座次!回到家後,就給郭英義寫了《與郭僕射書》,即現在有名的《爭座位帖》。
《爭座位帖》局部,書於代宗廣德二年(公元764年)
五
「安史之亂」雖已平定,但已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攻陷汝州。朝中紛紛議論,該派誰去平亂。
奸相盧杞素與顏真卿有過節,於是告訴德宗,李希烈「年少驍將,恃功驕慢,將佐莫敢諫止」,得找個「儒雅重臣,奉宣聖澤,為陳逆順禍福,不可勞軍旅而服」,而顏真卿是「三朝舊臣,忠直剛決,名重海內,人所信服」,前去勸說招降最為合適。
顏真卿楷書《八關齋會報德記》拓本 局部
德宗同意了。
朝中公卿得知這個消息後皆失色,李希烈決心造反,盧杞讓顏真卿去,不過是為乘機剷除異己,因而都勸顏真卿不要去。
而顏真卿回答說:「君命可避乎?」受命後,已74歲高齡的顏真卿「不宿於家,親黨不遑告別」,立即前往許昌。
顏真卿楷書《八關齋會報德記》拓本 局部
李勉秘密向德宗上奏,「以為失一國老,貽朝廷羞」,請求德宗收回成命。並派人去追趕顏真卿,可惜沒有追上。
顏真卿不是不明白盧杞的險惡用心,他知道此去凶多吉少,已寫好給家人的遺書,要他們「奉家廟,撫遺孤」,他是抱著赴死的決心去的。
顏真卿楷書《八關齋會報德記》拓本 局部
果然一到許州,顏真卿就被李希烈扣留了。
李希烈與同黨利誘顏真卿,許諾稱帝後讓他做宰相,顏真卿厲聲喝道:「若等聞顏常山否?吾兄也。祿山反,首舉義師,後雖被執,詬賊不絕於口。吾年且八十,官太師,吾守吾節,死而後已,豈受若等脅邪!」
顏真卿的忠烈贏得了李希烈的同夥周曾、康秀林的敬佩,他們密謀殺掉李希烈,尊顏真卿為帥。然而事情泄露,周曾被殺死。自此,李希烈就把顏真卿押送到蔡州的龍興寺。
顏真卿《顏勤禮碑》局部
顏真卿自知命不久矣,於是給德宗寫了遺表,也給自己寫了墓誌和祭文。
李希烈稱帝,派使者問顏真卿登帝位的儀式,顏真卿回答說,自己只記得諸侯朝見皇帝的禮儀:「老夫耄矣,曾掌國禮,所記諸侯朝覲耳!」
唐軍日益強大,李希烈戰況不佳,於是派辛景臻等人到龍興寺堆起乾柴,威脅顏真卿再不投降,就燒死他。顏真卿一句話沒說,縱身就向火堆撲去,辛景臻等人急忙拉住了他。
顏真卿《顏勤禮碑》局部
因弟弟在叛亂中被殺,李希烈震怒,派宦官前去蔡州殺顏真卿。
宦官到後,對顏真卿說:「有詔書!」顏真卿當即拜了兩拜。隨後宦官念詔書,說皇帝要賜他死。顏真卿說:「老臣沒有完成使命,有罪該死,但使者是哪一天從長安來的?」宦官答道:「從大梁來。」
顏真卿這才明白過來,這個宦官是奉李希烈之命而來,於是大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隨即被縊殺,享年76歲。
顏真卿像
六
聞聽顏真卿遇害,將領士兵紛紛失聲痛哭。
半年後,李希烈被自己手下所殺,顏真卿的靈柩才得以護送回京,厚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塋。
德宗痛詔廢朝五日,舉國悼念,並親頒詔文,追念顏真卿「才優匡國,忠至滅身,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拘脅累歲,死而不撓,稽其盛節,實謂猶生」。
顏真卿《竹山堂連句》局部
此後歷代之人,對顏真卿評價都非常高。
宋高宗趙構御賜顏真卿廟額為「忠烈」,尊其為神。歐陽修感嘆:「雖千五百歲,其英烈言言,如嚴霜烈日,可畏而仰哉!」羅貫中也寫詩盛讚他「衝天豪氣世間無」「烈烈轟轟大丈夫」!
顏真卿《竹山堂連句》局部
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都知道顏真卿是「楷書四大家」之一,很多人還練過他的《多寶塔碑》《顏勤禮碑》,但是,他不僅是偉大的書法家,更是個剛直忠烈的戰將!綜上所述,很可能你認識了一個假顏真卿。
- END -
圖文來源簽約作家或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可以在下面留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楊之光:藝術家掛上官位,畫價馬上上升,這是多麼混賬的邏輯!
TAG:耘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