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原來,隋朝唐朝的建立,都與道教有關,他們為統治者都做了這些事

原來,隋朝唐朝的建立,都與道教有關,他們為統治者都做了這些事

魏晉南北朝時期,經過數個道教領袖—葛洪,寇謙之,陸修靜,陶弘景等人的改造和充實,道教基本實現了由民間宗教向官方宗教的轉變,從思想到教義方面的種種改革,更加適合統治者的思想需要,但由於南北朝時期戰亂不斷,道教雖然發展壯大,但並沒有達到昌盛。

隋唐時期,統治政權更迭的關鍵時期,總能看到道教徒參與的身影,在這些政治鬥爭中,道教徒總是活躍在民間,為新王朝的建立製造輿論,出謀劃策,推波助瀾,為新政權做好民間的思想基礎,道教也因此受到統治者的青睞;另一方面,隋唐統治者也為了表明自己奪取政權,維繫統治的正統性,也與道教套近乎,為自己的合法統治尋找依據。

正是這種相互之間的需要,使得道教在隋唐時期格外的受到信奉和推崇,開始步入昌盛時期。 隋文帝建國時,重用北周著名道士張賓,焦子順,這二位高道曾經幫助周武帝興道滅佛,並且在隋文帝楊堅奪取政權時立下汗馬功勞。建國後,焦子順被尊為天師,張賓則出仕,被封為華州刺史。在隋朝統治年間,道士和道觀的數量都大幅增長,直到隋煬帝繼位,隋朝土崩瓦解。

逐鹿中原的群雄中,鮮卑貴族出身的唐國公李淵最得道士們青睞,紛紛投靠麾下,其中最為儘力的樓觀道士岐暉和茅山道士領袖王遠知。在李淵起兵反隋的過程中,道士們不僅為奪取政權大造輿論,還在起兵後,給與了很多經濟上的支持。李淵稱帝後,便開始努力提高道教的地位,制定政策時也向道教傾斜,甚至將老子奉作自己的祖先。當時佛教遠遠比道教強大,李淵為了扶持道教,便下了詔令,先老(道),次孔(儒),末後釋(佛),道教也因此發展壯大,繁榮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隋朝 的精彩文章:

皇親難當 : 隋朝美貌公主,弄死10歲兒子後出家為尼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