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一件舶來品是如何創新而且漸漸被中國化的?

一件舶來品是如何創新而且漸漸被中國化的?

「交椅」的稱呼始見於宋代文獻,目前雖未發現當時的實物,但在宋人繪畫中可見其形象。

宋代 《蕉蔭擊球圖》中的圓背交椅

故宮博物院藏

北宋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的直背交椅

故宮博物院藏

《蕉蔭擊球圖》中畫有兩小兒在擊球戲耍,其後一婦人倚靠長桌,身後就是一把圓後背交椅;《清明上河圖》中也出現這種直後背交椅的形象,可知這種椅子在宋代十分流行。

交椅為什麼到了宋代才流行?這與技術工藝沒什麼關係。因為以榫卯為核心的細木工技術,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很發達了,足以應付像交椅這樣相對簡單的結構。它到宋代才出現的原因,是古人的生活習慣。

| 古人坐姿的演變 |

在中國古代,禮儀制度決定了坐姿,坐姿又決定了坐具的造型。唐代以前,雖然有了胡床等高型傢具傳入漢地,但傳統的起居方式仍以席地而坐為主,具體的有跪坐、伸足平坐、側身斜坐、盤足趺坐等各種姿勢以及相關禮儀。

戰國 青銅俑

東晉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畫像磚》

現藏南京博物院

隋唐五代時期「席地而坐」被視為尊貴的做法。唐代畫家閻立本的《步輦圖》中,唐太宗李世民即盤腿坐於步輦之上。同時垂足坐也較多見,現藏台北故宮的唐人《宮樂圖》反映了當時垂足坐的情景。

經五代十國至宋代,「垂足坐」逐漸取代席地坐成為主要坐姿,在宋代的人物風俗畫中,採用垂足坐的形象已普遍可見。

唐 閻立本《步輦圖》 現藏故宮博物院

唐 《宮樂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 《江妃玩月圖》

交椅因腿足交叉而得名,又稱摺疊椅,它不僅適於居家使用,也是達官貴人外出攜帶的常備之器。它下半部分的形態與更早流行的交杌完全相同,都是由八根直材組成的摺疊結構,可表明兩者之間的發展關係。

但交杌是從外域傳入的傢具,早期實物現已不存。在漫長的席地起居時代,由於受到跪坐禮儀的約束,早已傳入中原的交杌,不會在短時間內演變成交椅而得到廣泛的使用。

北齊 《校書圖》中的交杌

明 黃花梨木有踏床交杌(正視圖)

明 黃花梨木有踏床交杌(側視圖)

明 黃花梨木有踏床交杌(摺疊狀態)

| 西風東漸 |

交椅分直後背和圓後背兩種形式。直後背交椅不是中國的原創,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3500年前。1922年埃及的圖坦卡蒙王朝中出土了一把結構複雜、裝飾華美的交椅。

第18王朝 圖坦卡蒙王墓出土的交椅

第18王朝 圖坦卡蒙王墓出土的摺疊凳

它沒有扶手,結構工藝簡單,便於製作和移動,但使用的舒適度遠不及圓後背交椅。

圓後背交椅是中國人的創新,因為大麴率的圓弧形木質靠背,在其他國家的古代交椅中都沒有出現過。

這一創新打破了原有的設計理念,採用了曲線形態的部件,顛覆了直後背交椅直來直去的構造模式。這種設計等於是給一個沒有靠背的交杌安上了一個椅圈。

這個不是很圓滿的椅圈,製作起來非常麻煩,所以必有其獨特的優點才能在數百年的漫長歲月里,始終保有其存在的價值並廣為流行。這個優點就是既美觀又實用,所謂形式與功能的完美結合。

同時也要認識到一個事實,那就是只有在木作技術極為發達的中國,才會出現這樣的傢具部件。任何技術都具有完全商業化過程的內在特性,一旦條件成熟,就會進入商業化過程。

製作曲線造型的木構件的技術,在椅圈出現之前已經存在,直到宋代高端傢具普及,交椅製作進入商業化運營,條件成熟了才會應用到位,實現創新。

| 交椅的風靡與創新 |

不單交椅如此,所有本土的高足坐具都一樣,在起居方式徹底改變之後,才能形成穩定的需求和市場規模。

摺疊式的坐具本非中土之物,交椅能在北宋晚期發展到家喻戶曉,朝野皆用,其風靡程度可想而知。比如在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有幾處很普通的住家和店家,都能發現交椅的使用。

文獻記載屢稱北宋晚期以後,民間奢靡之風極盛,就交椅而言,與明、清更為普遍的使用和精細的製作相比,宋人並不過分,只是開了民間奢靡風氣之先而已。

《清明上河圖》中的交椅

交椅在南宋的使用更為廣泛,隨著商品化多樣化以及社會風尚的轉變,這種隨處可見的摺疊式坐具不再是豪門貴族中的奢侈品。

《夢梁錄》在「家生動事」條中列有「卓桌、凳、涼床、交椅、兀子、繩床、竹椅、裙廚、衣架、基盤、面桶、腳桶、浴桶、大小提桶」等物品。

「家生」在吳方言里泛指在居室內使用的器物,其中包括傢具,在某些語境中還常常特指「傢具」。可見在南宋時期,交椅與其它日用器具一樣,已經成了普通商品。

圓後背交椅是一個坐具樣式的創新。但是創新也不會憑空產生,而應該是淵源有自的。回顧低坐時代的弧形憑几,三足落地,供人倚靠,與這把交椅的上半部構造異曲同工,其形式和意匠充滿了漢文化的色彩。

唐 孫位《高逸圖》中的憑几

戰國 曾侯乙墓漆幾 現藏湖北省博物院

三國 三足漆憑几 安徽馬鞍山東吳朱然墓出土

在明代馬軾《歸去來兮圖》中,車內畫著一個憑几,造型與椅圈十分接近。圖像資料顯示,早期交椅的椅圈都很低矮,很可能就是受了憑几的啟發。

憑几的三足,在交椅上仍然表現為三點式支撐,至今都沒有改變。在《十八學士圖》中,有兩人坐於榻上桌後,其中一人身後倚靠之物,就是椅圈的形狀。這是目前所見用法最接近憑几,而造型又最接近椅圈的例子。

明代 馬軾《歸去來兮》 現藏遼寧省博物館

宋 《十八學士圖》局部 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所有資料都能說明,交椅的演變是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他越來越符合人的尺度,給人帶了更為舒適的感受。明代交椅使用較前代更趨普遍,屢見於著錄。

明刊《魯班傳》中不但出現了圓後背交椅的圖像,還出現了詳細的說明文字,記錄了當時交椅製作的具體尺寸。

明代廳堂陳設以儉素為美,與清代講究固定的擺設截然不同,傢具每每因事而設,靈活多變。如圖所示,廳堂里只見交椅、靠背椅和扶手椅,從擺放的位置上仍能看出交椅所象徵的等級和地位。

《魯班經》中的圓後背交椅

明萬曆刊本《三才圖會》器用十二卷中的兩種交椅

而交椅的使用的各種場景則常見於當時的文人畫中。仇英《桐陰晝靜圖》中描繪了一文人閉目坐在交椅上假寐,交椅靠背與座面為藤編,靠背傾角較大,上端有荷葉形托首承托頸部,為躺椅式樣,可以半仰而坐。

椅前畫一造型簡潔的書桌,桌上備文具書卷,在讀書賞景的畫面主題下,蘊含著人物清心寡欲、寄情山林的思想境界。

唐寅 《桐陰清夢圖》

圖中梧桐老樹下,一狷介之士坐在躺椅式交椅上小憩,敞胸露懷,一派輕狂不羈之態。唐寅自題:

十里桐陰覆紫苔,先生閑試醉眠來。

此生已謝功名念,清夢應無到古槐。

點明了畫中人摒除功名慾念、蘊籍洒脫的身心狀態,正是文人逍遙自在幽居生活的傳神寫照。

- END -

來源 /搜狐網

年輕與對撞

YOUNG&COLLISION

—2018 / 01—

特展主題

年輕與對撞 / 黃花梨紫檀古典傢具特展

特展時間

2018/01/16~2018/03/10

特展地點

江蘇雅然文化藝術中心

(南京市秦淮區江寧路1號)

明清傢具研習社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大研習君 的精彩文章:

娛樂圈的「塑料」兄弟情:岳雲鵬發文說我和雷佳音的恩怨就此了結

TAG:正大研習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