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汝窯-青瓷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汝窯-青瓷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中國特有的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著名工藝之一,中國北宋時期主要代表瓷器。

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我們常聽到這麼一句話: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窯一片,可見汝窯瓷器的珍貴之處,它以其工藝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蘊潤,高雅素凈的丰韻而獨具風采,在我國青瓷發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重要標誌。

汝窯三足花口洗 (一件)

汝瓷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

宋代文人周輝在《青波雜誌》中寫道:「汝窯宮禁燒,內有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從古人留給我們的信息中可以得知,汝官窯並非完全出自官窯,而是「官搭民燒」。在其燒成後,宮廷官員派人將精品挑走,剩餘的瓷器是可以出售的。所以民間有所流通和存世就合情合理了,宮廷挑走的畢竟是少數精品,而流通於世的才是數量最大的。

宋 臨汝窯豆青碗

關於汝窯的傳世數目有兩種說法,一是根據《中國陶瓷史》的說法,認為傳世不足百件。另一種說法是上海博物館出版的《汝窯的新發現》中列舉了傳世汝窯瓷器六十五件,且註明了出處。根據河南省考古研究所統計,目前已知傳世汝窯瓷器為七十七件。另外根據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館2009年12月「傳世汝窯青瓷一覽」的統計,世界範圍內收藏的傳世汝窯共計七十四件。

汝窯稀少,與它燒造時間短不無關係。古瓷專家陳萬里、馮先銘認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至宋徽宗建中靖國(1101年)的15年間,是汝瓷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汝州城文廟燒造青瓷,專供宮廷。之後幾年,宋徽宗時而「廢汝用鈞」,時而「廢鈞用汝」,汝窯燒制便時斷時續,至靖康之恥,專供宮廷的汝窯與北宋同時滅亡。

宋代 汝窯瓷片

到目前為止,對汝窯址已進行了五次發掘,發掘品中除了與原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還出土一些傳世品中見不到的新器形,如鏤空香爐,乳釘器及天藍釉刻花鵝頸瓶等,獲得了一批重要的實物資料,為傳世汝窯器鑒定與鑒賞提供了可行的實物依據及新資料。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相信汝窯將會有更多的發現。

關於汝窯存在的時間,各路專家推測並不一致,但主流的說法是,僅有20年左右。南宋時,汝窯已經「近尤難得」,十分珍稀了。

汝窯碗

汝瓷之所以名貴,一是燒制時短,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在位只有24年(公元1101-1125年),徽宗被俘從此汝瓷燒制失傳;二是宋徽宗是個大藝術家,對藝術品要求高,北宋晚期開始為宮廷燒造高檔瓷器,宋徽宗執政時期,汝窯是其燒造史的全盛時期,其產品胎質細膩,灰中泛黃,俗稱「香灰黃」,汝瓷釉面有細微的開片,釉下有稀疏氣泡;汝窯青瓷釉色淡青高雅,造型講究,不以紋飾為重。汝瓷釉中含有瑪瑙,汝窯以溫潤的天青釉色被譽為青瓷之冠,風格獨具。因傳世極少,彌足珍貴。但是目前造假太多,讓人難以分辨,下面簡單介紹基本的鑒定方法及特徵是什麼。

宋 汝窯葵口匜

汝瓷的基本鑒別方法,主要有五大特徵:

一、胎色: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紅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

二、釉色:汝瓷為宮廷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有明顯酥油感覺,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樸,光亮瑩潤,釉如堆脂,素靜典雅、色澤滋潤純正、紋片晶瑩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似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

三、支釘: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採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小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迹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工藝。

四,開片紋:汝窯開片堪稱一絕,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等。

五,器形:汝窯瓷器造型有盤、碗、瓶、洗、尊、盞托、水仙盆等。其中瓶的變化較為豐富,有紙槌瓶、玉壺春瓶、膽瓶等多種。汝窯器有瓶、尊、盞托、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飾,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刻畫,和印花、模印等工藝。

汝窯瓷器賞析:

宋 汝窯水仙盆

橢圓形盆,侈口、深壁,平底凸出窄邊棱,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此種傳世稀少、溫潤素雅的色澤,正是宋人所欲追求如雨過天青的寧靜開朗的美感。

宋 汝窯水仙盤

此水仙盆方圓口、淺腹,直壁下收,下承以四雲頭足,通體滿釉,釉色如澄澈的天空,似「雨過天晴雲開處」的淡青色,釉中摻有汝州當地的瑪瑙石成分,釉面光澤瑩潤多變,如春水般柔和清澈,妙不可言,且開細片,紋線細小,底有細小的支釘痕,為裹足支燒,通過支丁痕可見胎色為香灰胎。由於汝窯燒造時間短,製品較少,南宋文獻就有「近尤難得」的記載,目前宋汝窯傳世品極少,可見其珍貴程度。

汝窯盤

汝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 以地處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窯器物以其精緻的造型, 滋潤的釉質,獨特的呈色以及傳世器物的稀少,為歷代藏家和專家的高關注和喜愛。此件汝窯盤,器形規整釉質瑩潤,多滿釉里足支燒,器表有細小開片,盤高「不過寸」,是典型的汝窯器,純屬罕見之物,極其珍貴。

北宋 汝窯天青釉花式三足洗

此洗,三足,花口式,造型俊秀,美麗大方,通體施以天青釉,釉色純正,釉面滋潤,釉層肥厚,底有支釘燒造痕迹,露胎處色澤自然,香灰胎,做工考究,工藝精湛,保存完好,十分難得。

宋代 汝窯三足尊

此尊直口,直壁,底有三足,釉色為天青色。器身布滿冰裂狀開片,外壁起弦紋二道,底有五個支釘燒造痕迹。整器製作精細,釉色瑩潤,開片自然,為十分少見的汝窯之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間古董交易 的精彩文章:

與吳昌碩、蒲華、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傑」的任伯年作品行情

TAG:民間古董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