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知不是美國對手,日本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毛主席的評價一針見血

明知不是美國對手,日本為何還要偷襲珍珠港?毛主席的評價一針見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所有的戰役中,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一直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多年以來,人們對日本為何要偷襲珍珠港爭議不斷,日軍雖然勝利一場戰鬥,但敗了整場戰爭。我們都知道戰爭比的就是雙方的綜合國力,作為島國日本資源匱乏,美國則地大物博,怎麼看日本都不是美國的對手,那麼日本為何要發動這一場戰役呢?

多年以來人們對日本偷襲珍珠港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從戰後解密的資料來看,偷襲珍珠港就是一場能源戰,確切點來說,就是因為美國對日本採取了石油禁運,結果日本採取了一個極端措施。日本在偷襲珍珠港之前,已經在亞洲進行了四年戰爭,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掠奪資源,石油則是首要選擇。

石油作為一種戰略物資,它的發現跟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日本石油資源極其匱乏,這一能源的短缺成為其稱霸世界的致命弱點。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90%的國內石油需要進口,而其中的85%則來自美國。日本在亞洲的大肆侵略,顯然對美國在遠東的利益構成了威脅,但是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也讓羅斯福政府左右為難。

怎麼辦?一個機會來了!1940年7月,美國通過了《出口控制法案》,羅斯福利用法案的條例開始對日本施行航空燃料和潤滑油的出口禁運,不久又擴大到鋼材等物資方面。這不是最致命的,致命還在後面,1941年4月13日,日蘇兩國在克里姆林宮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美國開始了小規模停止對日本出口石油。

日本高層認為繼續向亞洲南部繼續擴張獲取石油外,別無選擇,在裕仁天皇的同意下日軍開始入侵香港、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區。這一侵略直接威脅了美國在亞洲的利益,當年7月26日,羅斯福下令凍結日本在美國的所有資產,並隨即對日本實行了石油禁運。

資料顯示,日本對美國的石油禁運大為震驚,因為日本的石油儲備太少,在多次談判斡旋無果後,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這次偷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為慘痛的戰爭記憶。關於日本偷襲珍珠港,毛主席曾有經典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

毛主席認為,日本偷襲美國是很正常的一件事,這就像當年德國偷襲蘇聯一樣,期望能暫時取得戰爭的優勢,進而獲取佔領區的資源,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參考資料:《珍珠港事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沉入海底近百年的泰坦尼克號:殘骸被海水慢慢地侵蝕,如今變這樣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