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間有山水 畫卷蘊雅詩——林化渺山水畫賞析

人間有山水 畫卷蘊雅詩——林化渺山水畫賞析

林化渺是江南一帶很有名氣的山水畫家,我們認識的機緣是他在微信上加了我的朋友圈,並發來他的幾幅國畫山水作品讓我點評。見畫如見人,由於都在杭州聚面又方便,一見便有相見恨晚的感覺。化渺為人謙虛低調、熱情誠懇、重情重義、言信行果,是個值得信賴的朋友。面對他的畫集,我一讀、再讀、又讀,每次讀總能從中有所收穫感悟,便產生想為他寫幾句話的衝動。

林化渺,1961年生,現為江西省工藝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長沙致公書畫院副秘書長;中國陶瓷書畫院常務副院長;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先後結業於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高研班、北京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曾先後從師於黃定初、丁茂魯、胡定鵬、朱零、張志明、李小可、何加林、陳傳席、范揚、王錫良等書畫名家。其作品數十次參加全國、省、市大展並獲大獎,許多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學校及友人收藏。個人專著有:《林畫渺畫集》、《林化渺山水畫集》、《林化渺瓷畫集》、《林化渺六人聯展書畫集》等;其藝術成就在多家媒體、報刊廣有報道。

中國山水畫是中國人文精神的獨特載體,以重視精神和理性為特質,強調主體精神和人格的張揚又不失對客體物象精神的把握,追求「天人合一」的化境。從林化渺先生的山水畫作來看,他的每幅作品都是其精神的延伸與外化。他以自己之心感自然山水之靈,「因心造境」,不局限在具體的物象上,而是在對山水之「形」的體認中介入寄託自己的主觀精神,化物象以心象,賦予畫面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一句話,他的作品不是單獨的客觀物象再現,而是包含了自己精神及生活態度的人格景觀、是安放自己心靈的純凈之地。

化渺先生的繪畫作品共分兩大系列引起美壇的廣泛關註:一是山水繪畫;二是陶瓷繪畫。這兩大系列作品每幅(件)都是畫家採擷大自然的精華、領悟天地蘊藏玄機、澄懷味象融入沉思,繼而化為心中之景和筆下之境的,每一幅(件)都是精神、自然與想像的相接後所產生的詩意空間。近看有質,遠看有勢;清麗幽深,雲氣蒼茫;筆法雋秀,墨氣清潤;簡淡疏秀、高雅天真,追求一種古雅質樸、溫潤典雅畫風。

化渺先生深諳中國山水畫「知白守黑、虛實相生」原理,以「留白」、「虛境」來延展畫面空間,讓無畫處皆成妙境。欣賞他的作品精神總會為之一爽,既賞心悅目,又洗心滌慮。

化渺先生的山水宗法宋、元,承傳統又不拘於傳統;學習古人筆墨語言,經過「反芻」而質承古意又意變今情,創作出帶有自己語言符號的現代山水。在創作中他搜盡國內奇峰及江南山水,采十煉一,以深厚的感情和繪畫技巧處理客觀素材,由自然之美升華心象之美再誕於紙面之美。在他的畫作中,山中的樹叢、遠近的山峰、隱現的石徑、雲霧中的小屋,無不加強畫面幽深的情調;溪問瀑布,高山流水如聞其聲;水中小船、人物對坐讓人如身臨其境。如他的《萬山紅遍》,描繪的是南方深秋清幽深邃的山中景色,近景為山峰、寒林、秋樹、清溪、亭閣,中景為峻峰瀑布,遠景為峰巒疊嶂、白雲。作品上的空曠,展現出一派秋高氣爽的優美風光。堂堂大山壓面而來,迫人眼目,細密的披麻皴,折帶皴,點子皴。把大山畫得堅實傳神;一條飛瀑從山間瀉下,一條小溪從谷間向下流淌,給人以空曠、神秘、靈動之感,樹叢中只露一個亭角、引人無限遐想。整個畫面充滿意境荒寒、空間開闊,靜謐幽淡之感,反映出作者博大深沉的胸懷。

又如《春風又見江南岸》,此圖湖光山色、春巒蔥鬱,長鬆勁拔,漁舟泛動水面、遠山疊嶂。無論是山石樹木、小舟人物、石階水紋都畫得一絲不苟,讓人感受到了水的流淌、雲的律動、春的氣息。構圖採用二段式,突出了江南山重水複的春季自然之美,山石作淡墨皴擦,加濕筆濃墨點苔,充分發揮了水墨氤氳的特性,抒發了作者理想情懷和淡雅的情致。

再如《千帆競舟圖》,畫面採取截取式構圖,山巒主要集中在中軸線左下角,以全景式高遠、平遠、深遠相結合,在對角二分之一處畫出45條形態各異的動感小船和45個動作各不相同的競舟人物,這也是全畫的主題,表現的是帆船比賽的場景。每條船每個人物都畫得筆墨勁秀、簡煉傳神、神態生動;山雖不高,但勁而有勢,山與水渾然一體,籠罩在神密的雲氣之中,讓人能感受到場面的熱烈和自然的壯美。

化渺先生的國畫山水別出機杼,是在心與靈的感應中迸發出來的「畫之情」。在創作中,他以自然山水寫生為生活體驗,作為重新解構畫面元素的因子,而不是「按圖索驥」機械地照搬速寫摹本,而是著意探索尋求精神空間與客觀物象的交融方式,化景物為情思,得意於象外。正如中國畫院副院長范揚博導對他的評價:「化渺用筆厚重,筆墨情趣博古而不泥,傳統而又顯個性,創作素材大多來自生活,有生氣,以山水媚道,假以時日,必有可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朱零導師對他的評價是:「林化渺的山水畫作品流露出一種靜氣、文人氣。近幾年他沉下去認真研究學習傳統的審美共性,從共性又彰顯個性,這在當下急功近利的藝術圈裡是不多見的。他的作品透著一種高雅、高古的格調與逸氣,筆墨平和而寧靜,表現出超凡脫俗的美感,是其學養與心靈的寫照。」

化渺先生的山水,基本屬於寫實主義風格,但又絕不是如實描繪,在如實的畫面中有著畫家心靈的律動,巧妙的構思,創作意向和詩意的內涵。「心正則意靜,意靜筆墨沉」,正是這種「心正意靜」,才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文脈的傳承與正大氣象。縱觀化渺先生的審美特徵,大體可歸納為四點:

一是源於自然,超然其外。體道悅性,意象盡泛,將自然山水為內心寄託,追求淳樸、和美的精神世界;審美意境與筆墨技藝體現於大自然的韻律之中。

二是承古不泥、沉靜自我。在畫法上他採取了「高、遠、寬」的散點透視與構圖,用古今糅合的技法將大自然的山川、樹木、雲霧、瀑布、亭閣等景物盡情融入墨象之中,畫面流露出畫家對自然的感受和對生命的感悟。

三是氣韻生動,感受律動。所謂「氣韻」就是畫中有生氣灌注的一種運動的感覺。「氣」,是指畫中以「氣」統帥的「神、情、意、趣」;「韻」,是指畫面的「骨、形、勢」等因素。「氣韻」貫穿在作品之中,是意境結構的生命主體,讓人們能感覺到作品和諧律動的美感,能強有力地吸引讀者的視覺。

四是詩境之美,內涵高雅。詩境內涵是宋、元畫論倡導的重要元素,是山水畫的靈魂。化渺先生的山水畫作真正體現了作者的詩意想像,他用有形的畫來體現無形的詩,讓人們能從中讀出詩的韻味。通過線條的勾勒、顏色的搭配、深淺的變化,遠近景的合理布局,書法題款與印章的和諧統一,形成了完美的「筆、墨、色」程式化體系,呈獻給人們的是有形的畫,無形的詩的藝術享受。

行筆至此,我突然又想到了他的名字——化渺。「渺」,為微小、水勢遼遠之意。「化渺」,不正是化「渺小」為「浩大」、無邊無際之意嗎?看來他正在從「小」到「大」,不斷轉化,直至「浩瀚無邊」。現在他已經站在了中國山水畫家隊伍的前頭方陣,願他能儘快地站在前列。

2018年1月22日於杭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子專欄 的精彩文章:

TAG:李子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