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滿街大眾車,都是跟隨這個德國人進來的

中國滿街大眾車,都是跟隨這個德國人進來的

GIF

柴野

《憶海拾英》主編

......

更多資訊,請連接微信號:HSB-1997

馬丁 ·波斯特博士(Martin Posth)

生於1944 年,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前董事。1986 年到1988 年,作為上海大眾合資公司最早的德方總經理,他與技術負責人漢斯- 約阿希姆 · 鮑爾(Hans-Joachim Paul)共同帶領著來自德國的管理隊伍,參與創建了德國在中國的第一家汽車合資公司。回德之後,他成為大眾集團掌管全球人力資源的董事。1993 年,波斯特前往香港主管大眾集團亞太事務。1997 年, 波斯特獲頒上海市榮譽市民。

(採訪、翻譯:黃霜紅)

記者

波斯特先生,20 世紀80 年代,您作為大眾公司的高管前往中國, 參與建立了第一個中德合資汽車公司。您當時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是什麼?中國和西方當時的差別是否巨大?

1984 年10 月,當時的大眾集團董事長卡爾 · 漢(Carl H. Hahn) 博士與中方在北京簽署了合資協議,德國總理科爾和中國總理出席了簽字儀式。之後,中國政府邀請施特勞斯以及巴伐利亞州政府代表團訪問中國。代表團成員來自經濟、文化、醫療以及體育等各個領域。我當時是英戈爾施塔特奧迪公司主管人事的董事,因此成為代表團一員。

在20 世紀70 年代,我去過日本很多次,經常與亞洲打交道,當時已經感覺到,東亞在開始萌動,德國佔領出口制高點的美好時代終將會結束。不過當時人們沒想到德國會被中國取代,而以為是日本。和日本人做生意使我積攢了些關於亞洲的經驗。

1984 年年底,我和巴伐利亞代表團一起在中國待了四個星期。這段旅行使我大開眼界。鄧小平1978 年的改革開放政策實施之後,中國對西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們所到之處,例如在上海、南京等城市,看到整個中華民族似乎都在準備著邁入新時代,他們渴望變革。當時我們就認為,這個國家的發展是擋不住了!所有這些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我們在上海訪問的時候,我抽空去了一趟位於安亭的上海汽車製造廠,也就是我們後來將要接手的合資公司。從上海到安亭的路本身就像是冒險旅行。到了工廠之後,我看到工人們坐在地上,手裡拿著榔頭敲打著鐵皮。他們在「生產」汽車,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在組裝汽車。從1982 年起,他們用德國運來的零件每天試驗性地組裝兩輛桑塔納。我這裡有個對比數字:大眾汽車當年在全球每天的產量是上萬輛。在上海的工廠里,兩名來自德國大眾的工程師對工人進行指導。儘管早在1978 年,大眾就已經和中國洽談合作事宜,不過當時1986 年,上海大眾第一輛桑塔納轎車在天安門廣場上展覽我們還不能肯定中國是否真能生產汽車。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記者

但是您本人還是相信,有一天大眾在中國會取得成功?

我對自己在中國汽車製造廠看到的一切感到吃驚。因為我們大眾集團只派了這麼小一個團隊去那裡。當時大眾內部有個說法,去中國又不能盈利。但我堅持認為,首先是要把公司好好建起來,才有盈利的可能。我們必須派出最好的技術及管理人才前往中國。

在中國看到的一切都使我著迷。當我回到德國之後,對卡爾· 漢談了我的看法,即我們必須從技術、金融等部門派出最好的人才去中國,尤其在人事領域。這些人必須能夠以及願意和中國人打交道。這位大眾當時的董事長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因此他決定派我去中國。

我能感覺到中國當時那種「爆炸性的決心」。在很久以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曾經佔去全世界產量的一半。也就是說,我們面對的不是文盲,而是有才智的人。中國政府規定外資在合資公司中的股份不能超過一半,在各佔50% 股份的合作模式中,不可能一方命令另一方做什麼。我們必須誠懇地對待合作者,相互尊重,平等相處。這才是在中國經營的秘密。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記者

中國當時剛剛對外開放,對引進西方技術還有些疑慮,您是怎麼爭取中方信任的?最具有挑戰性的是什麼?

經營合資公司就像是經營婚姻。如果丈夫欺騙妻子的話,那婚姻就會破裂。合作雙方必須坦誠相待,對我們來說,了解中國人,明白他們的做事方式非常重要。

中德雙方的合資協議規定,德方改建工廠,中方提供配件供貨商。不過我們馬上就發現這樣行不通,然後我們改變了戰略,向中方提供我們的專業技術,說服我們的供貨商到中國去建廠。我們跟中方表示,對所有的東西我們都能讓步,只有質量這一條沒商量。

當時我們還有個優勢就是,兩個國家都對雙方的第一個合資公司非常支持。下面的故事很有代表性:在紐約的一次聯合國大會上,中國總理遇見科爾總理時表示,德方拖延向中方的本地供貨商下訂單,因為德方對中國產的方向盤及汽車喇叭的質量要求比在德國還要高。這裡我要說明一下,當時那些無法在中國生產的配件必須從德國進口。當科爾總理從紐約回到德國之後, 他給卡爾 · 漢董事長打電話過問這件事。後來信息傳到在上海的我這裡。於是我帶著一個德國桑塔納方向盤和一個中國產的,另外還有兩個不同質量的汽車喇叭,到北京去找到陳祖濤,他當時是中國汽車工業的負責人。我讓他看了檢測時拍的照片,中國產方向盤在車禍檢測時斷成兩截。這樣終於說服了中方, 我們是根據質量來衡量中國的供貨商的,而不是有意拖延。

大眾公司一直堅持公平對待合作夥伴。在中國做生意不在於資本的多少, 也不在於技術如何,而在於人的因素,過去現在都如此。我們對待自己的員工及中國員工一視同仁,這給中國人留下深刻印象,這也是我們能夠獲取中方信任的原因。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1986年,上海大眾第一輛桑塔納轎車在天安門廣場上展覽

記者

1984 年至今已過去30 多年,您的繼任者是否今天在中國工作比較容易些?當今和過去的工作狀況有何不同?

他們在很多地方的確要容易些,因為所有的事都已經有條不紊。但他們也經受著我們當年沒有的挑戰,只不過挑戰性不一樣而已。中國人現在更加自信,也對質量要求更高了。當年我們只要求中方能具備基本資質,現在他們的許多資質甚至比我們還好。從前中國政府可以為我們拍板,例如經濟困難的話我們會找政府解決。但今天政府會對我們說,這事不歸他們管。也就是說,跨文化的問題還是存在的。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記者

大眾在中國的目標實現了嗎?它的未來會怎樣?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會不會成為德國的競爭者?

我們不能說目標已經實現了。我們的目標永遠不會達到的。我們先設定一個目標,達到了之後還會再設置新的目標。最初的時候誰也沒想到,2016 年大眾會在中國生產360 萬輛汽車。汽車行業在全球做生意都不容易,如果實現一個目標就不改變,這是不可能的,還會有下一個。

我第一次去中國的時候,那裡只有長春生產的「紅旗」轎車以及上海的「上海」牌,這還是梅賽德斯1958 年的翻版。中國汽車工業當時落後德國30 到50 年。現在它雖然改變了很多,但汽車是一個複雜的東西,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掌控各方面的。藉助外國的技術,中國汽車發生了不可置疑的進步,但還是沒有掌握全部的汽車技術。中國汽車工業還會依賴西方技術很多年。所以我們不是相互競爭而是相互合作。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記者

您會向那些想去中國投資的德國或者是歐洲企業提些什麼建議?

他們必須帶著尊重、公平及平等的態度前往中國。我建議他們在中國投資前,在跨文化這個主題上積極做好準備。不想做出任何讓步的人在中國只會失敗。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記者

用幾個字來形容中國人,您會怎麼說?

有抱負、靈巧、友善。他們願意學習,他們願意進步,他們希望比自己的父母生活得更好。我非常喜歡和中國人一起工作,並對這個國家的發展非常欽佩。

馬丁 ·波斯特博士

(Martin Posth)

我們在此感謝禧利旅行社

總經理陳濤女士

授權我們轉載本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夏天的雲 的精彩文章:

八死五億慘不忍睹!十年不遇颶風橫掃德國留下一片狼藉

TAG:夏天的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