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輝:美國應該對日本軍事擴張設紅線

曾輝:美國應該對日本軍事擴張設紅線

IPP評論是鄭永年教授領導的國家高端智庫——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官方微信平台。

2017年12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決定將2018年度防衛預算增至5.2萬億日元,相較於2017年度5.1億日元的防衛預算,增加了約1000億日元,增幅達2.5%。自安倍晉三2012年上台以來,日本政府連續六年增加了防衛預算,其中,日本通過「對外有償軍事援助」方式,從美國採購價值高達2700億日元的軍事裝備,達到了5年前的2.6倍,再次刷新了記錄。近日,安倍內閣會議又決定在2018年度政府預算案中追加引進遠程巡航導彈的相關費用。顯然,這一舉動嚴重違反了《和平憲法》第九條所規定的「專守防衛」方針。那麼,日本新一輪軍備擴張的動作意圖究竟何在?這又會對亞太局勢產生什麼影響?

1

美日軍事同盟對華指向不合時宜

至冷戰後日本就以美日同盟為依託,積極發展自身軍事力量和尋求國家正常化。儘管如此,美日同盟關係並非鐵板一塊。一方面,美國將日本掌控在自己的戰略控制之下,使其可以「為我所用」服務於美國的戰略和實際利益的需要,逐步放寬對日本的軍事限制界限,利用日本的軍事力量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軍事再平衡戰略目的;另一方面,日本藉助美國勢力對付中俄,維持中俄力量平衡。美日同盟實際上是相互利用的關係

儘管美日同盟具有矛盾的兩面性,但是它反映了美日遏制中國崛起的一致性。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後不久便與日本發表了共同聲明,明確宣稱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這一動向進一步增強了美日同盟機制對華的針對性,日本勢必藉此進一步擴充防衛力量和修改《和平憲法》。這不僅給複雜的東亞安全環境再添亂局,而且也反映了美日軍事同盟在當前中國所倡導「一帶一路」等區域合作的背景下,對華指向的不合時宜性。

2

日本謀求軍事擴張的意圖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放緩,日本經濟開始走向低靡。在此期間,面對日漸強大的中國,日本已經意識到僅靠經濟實力單方面來維持其大國地位並非長久之計,必須同時加強軍事實力和提高國際話語權,這必然極大加速了日本頑固右翼勢力的崛起。如今,日本政治格局越來越趨於右傾化,具體反映在:(1)參與維和行動;(2)解禁集體自衛權;(3)大肆擴充軍備。

頻繁修改《和平憲法》凸顯日本謀求軍事擴張的野心。2003年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軍事人員事件就引起了亞洲國家的廣泛關注和擔憂,同時也引發了日本社會各界人士的激烈爭議。可以肯定的是,雖然此次派遣的規模較小,但無疑開啟了日本政府突破《和平憲法》對海外派兵限制的先例,更是日本突破軍事發展束縛的最新表現。隨著日本《支援伊拉克重建特別措施法》出台,日本派兵干預他國事務也成為可能。正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就曾以「保護邦民」作為借口干涉中國事務,並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

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就日本向伊拉克派遣軍事人員事件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聲稱,如果日本在伊拉克的重建過程中受到任何阻礙,自衛隊就應該主動出擊!此話必然極大地刺激了日本鷹派政治家們的權力慾望,夢想重走過去軍國主義的老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張勇博士分析認為「派兵伊拉克體現了日本軍事戰略調整政策的延續性」。這意味著進入21世紀後,日本將會繼續改變其戰後防衛戰略所奉行的「專守防衛」的基本方針,企圖把增強軍事力量作為推行國家戰略的重要手段,為自己走向世界軍事大國掃清障礙。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7月1日是日本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點:日本政府通過內閣決議正式解禁集體自衛權。此舉標誌著日本徹底放棄了其戰後奉行的「專守防衛」方針,轉向攻擊性軍事戰略。由此將意味著日本自衛隊可以追隨於美軍之後,毫無顧忌地開赴世界任何角落發動攻擊。這一舉動勢必打破東亞的戰略平衡與穩定,對地區秩序產生極大的衝擊。

3

日本的軍備擴張對東亞局勢的影響

日本安全戰略的轉型與美國的縱容是密不可分的。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將加速美日軍事一體化,使美日兩國進一步形成聯合軍事干預台海局勢、釣魚島等周邊地區。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解禁集體自衛權所帶來的一系列動向以及背後的動力,必將影響日本未來的戰略走向以及國際格局的發展方向。

1. 日本艦隊擴張的影響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經過將近60年的發展,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成為東北亞地區一支不可輕視的海上力量。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共有各類型艦艇163艘,其中准航空母艦4艘,大中型艦艇數量位居世界第三,在某些作戰領域甚至要強於世界第一的美國海軍。如今又有消息稱,日本計劃將直升機護衛艦「出雲」號改造為航空母艦。該艦以當年侵華海軍巡洋艦 「出雲」號同名,艦艏上仍高懸二戰舊日本海軍當年使用的旭日旗,其噸位和性能遠超英、意以及西班牙的現役航空母艦,是日本當今海上自衛隊最大的戰艦。

無論從歷史和軍事角度上看,「出雲」號不僅暗示著日本軍政界對舊日本海軍的眷戀,也暴露出日本未來對周邊國家的覬覦之心。《世界新聞報》曾指出,「出雲」號服役後將在釣魚島海域對中國海上力量構成巨大壓力。可見,日本正採用漸進的模式一步一步向擁有自己的航母艦隊靠近,同時藉機試探周邊鄰國,為其邁入大中型航母領域作準備。

依照《和平憲法》,日本是不能夠擁有攻擊性武器的。也就是說,日本是不允許建造大型航空母艦的。但為何日本仍肆無忌憚、大張旗鼓地建造航空母艦呢?

日本是打著建造「直升機護衛艦」為名來建造「出雲」號航母的。這與日本1921年回應《華盛頓海軍條約》有同工異曲之處。由於該條約沒有明確限制航母的噸位,日本海軍當即把尚未建造完成的戰艦進行改造,並以此建造完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鳳翔號。

看如今的「出雲」號,「直升機護衛艦」平直的艦艏已赤裸裸地宣布它身上所具有的航母基因。就連軍事外行都能看得出來,「出雲」號就是一艘准航母。軍事專家稱,僅僅需要把平直的艦艏甲板上翹幾度,「出雲」號就是一艘具備強大對海控制能力的航空母艦。

如今日本仍想借用這一伎倆,瞞天過海,企圖把艦上直升機換成固定翼戰機。這意味著日本已經徹底撕下了不準擁有航母的面具。對於目前日本進攻性武器約束淡化的趨勢,勢必引起其他國家的反彈,惡化地區局勢,具有非常不明的影響。

2. 日本軍事力量擴張的影響

日本從軍事力量上也突破了《和平憲法》所規定的限制。根據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明文規定:日本的軍事實力只能維持在自衛所需的水平,總兵力不得超過10萬。而據資料顯示,目前日本自衛隊總兵力人數已超過20萬人,已遠遠突破了《和平憲法》規定。而且,其軍費開支已位居世界前五位。美國知名智庫蘭登公司的評估報告稱,中國軍隊的信息化程度在全球的排名僅為第24名,遠不如大多數發達國家。在裝備質量上,日本自衛隊不僅佔有明顯的技術優勢,而且在信息化程度上也處於世界的前列。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按每年退役一艘、服役一艘的方式進行新舊潛艇的換代,可見其艦艇的先進性及信息化程度都是很多國家所望塵莫及的。華盛頓的國家戰爭學院教授伯納德·科爾稱:「日本海上自衛隊人員在經驗和專業水平上也要遠強於中國海軍。所以,在裝備現代化程度高的情況下,中國的數量優勢並不能轉化成作戰優勢。」再加上日本處於美國的核保護傘下,以致有恃無恐,敢於在周邊地區向強大對手頻頻發起挑戰,如最近日本向進入釣魚島海域的中國艦艇發出「警告」所引發的外交衝突。 可見,如今日本的軍事實力切實不容忽視。

3. 美日軍事同盟框架的影響

雖然安倍政府不斷渲染朝核問題和「中國威脅」論,企圖以此使軍事擴張行為正當化,但仍受到諸多因素的約束。由於日本的軍事擴張必須限定在美日同盟的框架下,而美國又不得不藉助日本的軍事力量塑造有利於美國利益的戰略環境,在戰略上形成對華優勢,但又要避免將中國推向對立面,防止中日矛盾激化危及美國利益,因此,在中日爭端中,美國仍會給予日本一定的戰略支撐,同時又不允許其為所欲為。

4. 「印太戰略」與日本的戰略需求

美國總統特朗普的「印太戰略」對日本戰略的影響也是值得倍加關注的。相較於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所強調的日本作用,它已將美日同盟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特朗普的「印太戰略」是以冷戰時期搭建的同盟關係為基礎,以此構建美日印澳四國軍事與安全合作關係,堪稱亞洲版「北約」的雛形。因此,日本必將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導下,使其發展軍事力量進一步合法化,以此分擔美國的戰略負擔。

尋找美國以外的戰略盟友也是安倍政府為建立「新安保體制」的重要途徑之一。正如近來,日本正在積極推動澳大利亞簽署《軍隊到訪協議》。以此確立了日本軍事人員在該國領土內從事任何臨時軍事活動的法律地位。顯而易見,此舉正是日本打算在被美國拋棄前做的努力。眾所周知,日本無時無刻不在質疑「美日同盟」的可靠性。而美國意圖和方向的不確定性無疑加劇了這一事實。而「印太戰略」的出現極大滿足了日本當前的戰略需求。

4

地區安全是亞太和平穩定的保障

筆者認為,美國作為一個維護國際和地區道義責任的主導方,在地區安全問題上出現了處理不當的現象。雖然美國在珍珠港遭受了日本的重創,但最終畢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擊敗了日本,在心理上和戰略上,美國是藐視日本的,並沒有正視日本軍事化和右傾化。因此,美國應該反思,一味地偏袒和縱容盟友並不是維護國家間關係的正確途徑。不可一味考慮追求現實利益,應當在和平安全的問題上對其盟友的行為設定更為清晰的「紅線」。

面對安倍政府,中國應當堅持追求合作共贏、絕不稱霸的既定外交戰略。換言之,由於目前雙方關係正處於一種「安全困境」的狀態,所以任何一方軍事上的變化都會被另一方認為是威脅。因此,在適當的時機,中國可減少對日本的軍事壓力,潛心致力於全方位外交,以此來削弱鼓吹「中國威脅論」的日本右翼勢力,否則,勢必會刺激日本右翼要求日本增強軍力,如此下去必將造成惡性循環的後果,無疑不利於亞洲的和平和穩定。

從中日爭端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發展軍事力量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提高國家國際地位和增強國際話語權,也可以惡化周邊戰略環境,導致安全困境。可以肯定,如何在軍事與外交之間尋找平衡點將會是未來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議題之一。此外,世界各國不僅要督促美國堅守道義標準,而且應該立足於自身,積極尋求和建立更為可靠的地區安全保障機制,以便有效地應對地區安全環境出現的不確定性。

本文系IPP原創稿件。作者: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政策分析師曾輝。

編輯:IPP傳播。

關於IPP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IPP)是一個獨立、非營利性的知識創新與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華南理工大學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資創建。IPP擁有一支以鄭永年教授為領軍的研究團隊,圍繞中國的體制改革、社會政策、中國話語權與國際關係等開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知識創新和政策諮詢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IPP的願景是打造開放式的知識創新和政策研究平台,成為領先世界的中國智庫。

微信ID:IPP-REVIEW

國家高端智庫

中國情懷 國際視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PP評論 的精彩文章:

鄭永年:精英墜落與世界秩序的危機

TAG:IPP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