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我為什麼叫科羅廖夫,這個連局座都很好奇的名字!

我為什麼叫科羅廖夫,這個連局座都很好奇的名字!

一直有很多網友問我,博主為什麼你叫科羅廖夫?那麼,今天我就為大家揭開這個謎題。首先,我會給大家講一部幾十年前的蘇聯電影,那是小時候的我與電影《馴火記》之間的一次親密接觸。接著,我會向大家介紹真正的科羅廖夫,不是我啊,是蘇聯的科羅廖夫,他在逆境之中完成了人類最光榮的使命。

這篇《馴火記》是我更新在科大讀書會的第一篇文章,很多密友圈的科員聽了後,都紛紛表示,終於知道我的名字的由來了。如果你關注我有一段時間了,那麼,今天算是給你解惑了。如果你想直接語音版本,可以點擊下方的小程序進入。

花3.9元聽一聽,很值!!!

八十年代的時候,我生活在一個偏僻的北方小城,那裡靠近我們的老大哥蘇聯。改革開放沒多久,我和其他小學生一樣,很淘氣,只想著玩。你要是問我有什麼理想,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有一輛自行車,騎車去很遠的地方。我就想了,我騎車能去到多遠的地方?

有一部蘇聯電影對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它就是《馴火記》。這部電影是1972年拍的,比我小2歲。電影的主角是一位叫安德烈·伊里奇的科學家,電影內容是講述他致力於蘇聯宇航科技,奉獻一生的故事。影片中火箭升空的畫面讓中二的我看起來高潮迭起。幾十年後,我還記得電影里的鏡頭:有這樣一幕,年輕的安德烈·伊里奇駕駛自己發明的滑翔機沖向藍天,背景音樂是蘇聯情懷滿滿的號角聲。

從那天起,航天就成為了我的夢想,電影主角安德烈·伊里奇也成為了我的偶像。如果那個時候有微博,我的微博名字肯定是叫安德烈·伊里奇了。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很多年後,我才發現《馴火記》是一個真實的謊言。

當時,我懷著崇敬之情在科學圖書館查詢自己的偶像安德烈·伊里奇的資料。然而,翻遍了航天書籍,都是一個結果——查無此人!發現我被電影騙了的時候,我像被澆了一頭松花江的大冰水。但冷水過後,我就想到:既然這些科學成就是真實存在的,那麼,這個科學家也必定是存在的。他是誰?是不是不叫安德烈·伊里奇,而是叫別的什麼名字。

後來,我知道了,他叫科羅廖夫。

科羅廖夫的經歷所帶給我的震撼,遠遠超過了《馴火記》電影本身。眾所周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蘇聯的航天技術在世界上一騎絕塵,但是極少數人知道蘇聯航天的幕後總設計師是科羅廖夫。為什麼一個居功至偉的科學家卻沒什麼名氣?我就說說《馴火記》中的安德烈·伊里奇,和他的原型科羅廖夫有什麼不同。

電影中安德烈深受蘇聯政府器重,剛工作就有了自己的設計局,全心全意為科學服務。電影的意思很簡單:馬克思說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你們搞科學的人,國家當然會重用。事實上,科羅廖夫的遭遇根本沒有這麼好。

科羅廖夫,年紀輕輕的時候倒也嶄露頭角,但卻一夜之間被關進監獄。並不是他犯了什麼過錯,純粹是因為他的領導在大清洗運動中被斯大林同志幹掉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科羅廖夫差點被槍斃,僥倖改為到西伯利亞接受勞改。

西伯利亞那就根本不是人呆的地方,犯人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挨凍受餓,還要挨打,科羅廖夫嘴都被打骨折了,留下了後遺症,此後幾十年嘴巴一直無法完全張開。他體重下降到只有90斤,有一次在床上暈倒,差點被當成死屍扔掉。這也不是因為他有什麼病,純粹就是營養不良導致的。

可以說,科羅廖夫那段時間,比賣火柴的小女孩過得還慘。

科羅廖夫就這麼在西伯利亞呆了六年。突然命運發生了轉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希特勒進攻了蘇聯。蘇軍在戰爭初期一敗塗地,上百萬的軍隊被消滅。由於人力嚴重不足,蘇聯被迫啟用監獄的犯人。科羅廖夫原來是科技工作者,獲得了研究武器的工作機會。他每天在特工的嚴密監視下工作十幾個小時。但科羅廖夫特別開心,一方面可以離開西伯利亞勞改營,另一方面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業。在二戰中,科羅廖夫改良了喀秋莎火箭炮,為衛國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蘇聯爭搶德國的導彈技術,然後發展自己的導彈,開始了一場激烈的科學競賽。科羅廖夫當時還沒平反,就以「戴罪立功」的名義工作,為蘇聯的火箭事業創下了一座又一座里程碑。

1957年,蘇聯發射成功了人類第一顆人造衛星。從此,我們進入了太空時代。憑藉這個前無古人的科技成就,科羅廖夫獲得了赫魯曉夫的認可,壓在科羅廖夫肩上十九年的罪名終於被撤銷。這一年科羅廖夫五十歲,在他的人生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犯人。

接下來,如釋重負的科羅廖夫開始了奇蹟般的表演。蘇聯和美國就像兩支正在比賽的籃球隊,科羅廖夫是蘇聯隊的教練。在他的指揮下,蘇聯一開場在美國人頭上完成兩次經典扣籃:1957,太空狗「萊卡」第一次代表動物進入太空;1961年,加加林第一次代表人類進入太空,讓整個西方世界目瞪口呆。但是科羅廖夫並不滿足,他又指揮蘇聯人高歌猛進:第一次太空行走、第一次女宇航員上天、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個金星探測器、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等。這讓以馮·布勞恩為首的美國科學家黯然失色。

短短的十年時間,科羅廖夫刷新了人類無數個航天的紀錄,讓蘇聯成為了當時世界上威望最高的國家。按照美國方面的說法就是:美國為航天事業做了百分之九十的宣傳,而蘇聯取得了百分之一百的成果。

在電影中,功成名就的安德烈在莫斯科接受喝彩,結局是祖國強大,家庭圓滿。這部電影宣傳的意思是這樣的:集體才是最重要的,只有為國家做出貢獻,人生才會得到幸福。

現實中的科羅廖夫為國家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貢獻,得到的卻只有來自赫魯曉夫一條接一條的命令,對他個人和家庭來說,卻沒什麼優待。由於長期加班,科羅廖夫積勞成疾,沒有條件享受生活,甚至蘇聯老百姓根本不知道航天總設計師是誰,甚至宇航員加加林也只知道他是「總設計師」,而不知道具體叫什麼名字。

瑞典科學院計劃將諾貝爾獎頒給蘇聯航天設計師時,也不知道設計師具體是誰,他們向蘇聯政府致信詢問。赫魯曉夫回答說:「是蘇聯全體人民!」所以就不關科羅廖夫個人什麼事了。後來,蘇聯人拍以他為人物原型的電影《馴火記》,也改掉了他的背景和真實姓名。

我為這事憤憤不平,但科羅廖夫本人倒對這一切無怨無悔。1966年,這頭科學老黃牛病倒了,被送進醫院。那個醫生手藝不精,把科羅廖夫在手術台上治死了。一個讓地球人接觸太空的巨人就這麼悄無聲息地過世了,年僅59歲。

科羅廖夫死後,蘇聯才公布科羅廖夫的身份,把他安葬在克里姆林宮紅場墓園。他在美國的對手,火箭專家馮·布勞恩得知蘇聯航天總設計師就是已故的科羅廖夫時,感嘆到:「啊,原來還是他啊!」科羅廖夫逝世之後,蘇聯航天相對美國的優勢被反超。今天,別說蘇聯的航天事業了,連蘇聯這個國家都解體了,而美國宇航在全世界遙遙領先。但對全人類來說,科羅廖夫都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探索太空的梯子,就是他搭建的。

這就是我知道的科羅廖夫的故事。科羅廖夫在去世前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叫《走向未來》。這篇文章的結尾意味深長:人類的思維永無止境。我的微博使用科羅廖夫這個名字,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為了銘記這位偉大的科學家科羅廖夫。

點擊成為會員,免費聽更多音頻

加入科大的小密圈!

《科大讀書會》是科羅廖夫旗下的知識付費音頻欄目,由原始精品圖文 + 付費音頻組成。科羅廖夫用20年的行業積累,親自選書、策劃、撰稿、錄音。全年用4000分鐘音頻,講述超過200本軍事&歷史經典著作,既專業,又有趣。訂閱全年,會員價99元/年,試運營期間69元/年。

科羅廖夫 微信號:keluoliaofu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羅廖夫 的精彩文章:

一國有兩支海軍會成啥樣:江陰自沉竟是豬隊友挖的大坑!

TAG:科羅廖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