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養男人到養青蛙,第一批90後真的老了
前有《戀與製作人》的四個老公
後有《旅行青蛙》的兒砸
兩款手游,讓年輕人提前感受了婚後生活
我是真的怕了!!!
就是這隻闊愛的,面無表情的,看起來酷酷的青蛙,讓我提前感受了一回「空巢老人」的心理活動。
「我的蛙你要多出去走走啊,別老是宅在家看書,多出去交朋友。」
「我的蛙怎麼還沒回來??不會是被人拐跑了吧??」
「今天也沒有給爸爸寄明信片啊!!」
「多回來看看爸爸,爸爸給你準備了好多便當和四葉草!!」
然而佛系蛙並不能感受到我的痛徹心扉,依舊隨心所欲地流浪著,不問歸期,不問前程。
問了問身邊的朋友,驚訝地發現大家都下了這個手游,一時間朋友圈全是「曬蛙」的,有抱怨蛙不出門的,有不停哀嚎著蛙怎麼還不回來的,還有炫耀蛙寄來的明信片的。
突然覺得,原來我們都這麼孤單,一隻小小的青蛙,就能讓我們寄託了全部。
現代人的缺失,不單單只表現在對手機的依賴,還有久居水泥森林,對於遠方的渴望與恐怖並存。
每天的新聞里都會看到,xxx辭去高薪工作隱居山林,xxx賣掉北京二環的房子宜大理,xxx摩托車橫穿中東不讓血液凝固在城市。我有沒有這樣的勇氣呢?換成是我,敢不敢這麼做?
當然不敢啊,我沒有底氣,哪來的勇氣。
說句不好聽的,我連這個城市都還沒融進去,有什麼資格說要逃離?
完了,還不如一隻青蛙膽子大。
其實《旅行青蛙》這款遊戲還是很治癒的,當然蛙崽子可愛也是一部分,但更多的,還是因為多了一份牽絆和依託吧。
工作日每天忙著工作,腳步匆匆,對地鐵擠不擠公交來沒來的關心程度,遠甚於社交和感情。
周末要補覺,難得的休息日當然是好好休息,誰願意瞎折騰,除了美食其他都是虛無。
不知不覺,對於社交和感情的渴望,慢慢變淡了,覺得一個人這樣胡亂地過完一輩子,好像也不錯,對吧。
一個人想幹嘛幹嘛,不用看別人眼色,不用考慮別人感受,想幾點睡就幾點睡,消息愛回回不回拉倒,就當我死了!
直到,這隻青蛙讓我給他準備便當,我突然又覺得,人原來是柔軟的。
我希望他多出去走走,多交朋友,多給我寄明信片也多給我帶點禮物回來,最好能快點帶個媳婦兒回來。
原來,有一個人可以牽掛,是這麼一件幸福滿足的事。
真好。
但同時我也很矛盾,就像小時候父母總是把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一樣,要麼父母贏了孩子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要麼就是孩子贏了為自己而活,還有一種就是兩敗俱傷,誰都沒撈著好處。
所以每次看到蛙在安靜地看書,我就在想,我以後的孩子要是可以這麼勤奮好學就好了。可又希望他能活潑點兒,樂觀點兒,多出去撒潑玩耍,小孩子就該像個小孩子一樣不講道理。
我竟然開始羨慕一隻青蛙了。
你看,家裡有人在日夜等候著你,給你準備好吃的,還有下一次旅行的乾糧。
你出門了,家裡人還放心不下你,一隻嘮叨著讓你常給家裡寫明信片,要和家人多多聯繫,讓他們知道你的近況。
家裡的兩畝三分地,好不容易收點兒三葉草,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喝,全都給你買乾糧買手札了。
(突然發現,我真是太偉大了 !!)
你可以肆無忌憚地流浪,不顧歸期地往前闖,想起來的時候,隔三差五給家裡寄明信片。每個地方都留下你的腳印,你還會交到許許多多好朋友,然後一起結伴上路,一起拍照,一起留下回憶。
等你走累了,你會發現家裡還有人在等你,有隻傻傻的笨笨的蝸牛,她每次都會來找你,你要麼不在家,要麼你就乾脆不給她開門。但她還是堅持來找你玩兒,還很懂事地給我帶各種禮物,前提是我得餵飽她才能想起來。
人生贏蛙。
渴望獨處,也害怕孤獨。
希望你可以早點找到,
你生命里的那束光。
晚安。
「依舊從留言中抽取一位幸運的小可愛,送出價值128元的finger補水儀一台~


TAG:匠心神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