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紅軍體質偏弱,彈藥奇缺,何來戰力?朱德焦急,毛主席一指示
說起紅軍,大家一定不陌生,在人們印象中,相比於當時的國民黨軍隊,紅軍的戰鬥力可以說非常了得。但客觀的說,當時紅軍的武器裝備卻十分的落後。正如毛主席所說:「我們紅軍作戰既沒有強盛的火力壓倒敵人……全憑著已沸騰的熱血、誓死鬥爭的決心和敵人肉彈相搏……」
當時的紅軍經常處於國民黨的包圍之中,所以在作戰中,每天上百里的奔襲和一天數戰的情況可以說是家常便飯。但在紅軍組建初期,這樣的作戰方式讓許多紅軍戰士都吃不消。
更為嚴重的是,當時蘇區內並不具備製造武器彈藥的技術和工廠,因此,紅軍打仗彈藥補給極其缺乏。面對這種情況,當時還任軍長的朱德萬分焦急,因為他心裡明白,這些都是影響紅軍發展的致命短板。
朱德的焦慮並非沒有道理,面對這種情況,毛主席相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困難面前不能退縮。為此,毛主席在1930年4月專門下發《加強體力與提高射擊技術的訓令》,在訓令中,毛主席做出一條重要指示:「鍛煉身體增進體力,熟習瞄準增進射擊效能,是現在紅軍軍事訓練中的第一要著。」
毛主席規定:各部早操時間廢除跑步,或多操持槍體操,或徒手體操。……晚上遊戲多做各種運動,如競走、踢球、演習、疊羅漢……。在休息時間比較長久的時候,可酌量設置簡單器械──單杠架、吊繩、吊棍、鞦韆、吊環、爬城索……(此等器械都可以帶走的)施行器械體操和設備些障礙物,……這些事情只要有一個星期以上休息的地方,有相當的地點時就可以舉行,派兵士去做並沒有困難,而且他們必定也很歡喜來干。
正是有了這樣細緻且務實的規定,在隨後的日子裡,紅軍的整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這也為紅軍在日後創造出諸多經典戰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這座磚塔千年不倒,躲過地震洪水,扛住日寇炮擊,特受毛主席批示
TAG:墨上之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