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詳解美國政府歷史上的多次停擺 政體問題隱患凸顯 人民卻習以為常

詳解美國政府歷史上的多次停擺 政體問題隱患凸顯 人民卻習以為常

1776年7月4日,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由喬治·華盛頓任大陸軍總司令,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正式成立。美國作為如今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從二戰後開始就佔據這世界老大的地位,綜合國力方面一直難有敵手,而北約,日韓等國也是唯美國的馬首是瞻。不過美國的內部並非沒有出現過問題,南北戰爭以及多次的小規模國內戰爭都是美國傷痛的過往,雖然南北戰爭的意義非凡,但是付出的血淚還是讓美國人銘記於心。

詳解美國政府歷史上的多次停擺 政體問題隱患凸顯 人民卻習以為常

南北戰爭

在進入平穩發展後,美國的國內問題依舊很多,種族問題,反恐問題,醫保等等一直在困擾著美國政府,而最近美國政府的再次停擺更是凸顯了美國體制方面的不足。其實美國政府停擺並非新鮮事,在歷史上美國政府就曾多次停擺。其實政府停擺聽起來很可怕,但實際上只要不長期停擺,對一個國家的影響並非那麼嚴重。

政府停擺在美國不是稀罕事,按照1921預算與會計法案及1974美國國會預算暨截留控制法案等的要求,任何全權預算支出必須通過相應的年度政府算出預算案的支持方有效。在算出預算案因故延遲的情況下,政府可通過持續決議案對預算進行授權。若兩者皆未能按時頒布,即稱作出現資金缺口,1981年,時任司法部長本傑明·希弗萊蒂對反超支法案進行了詮釋,要求當資金缺口出現時,關閉受影響的機構與服務,亦即開始政府停擺。

詳解美國政府歷史上的多次停擺 政體問題隱患凸顯 人民卻習以為常

政府停擺

美國的歷史上就曾有多次的停擺,從1977年到1996年19年間,聯邦政府曾關門17次,幾乎平均每年關門一次,最短1天,最長21天。其中1995年至1996年,柯林頓政府執政時期,曾兩次關門,導致數十萬政府僱員被遣散回家「待業」。而造成停擺的原因也是花樣繁多,例如1976年,時任總統傑拉德·福特以支出超出控制為由否決了向美國勞工部與衛生、教育及福利部提供資金的議案,導致政府部分關閉。10月1日,由民主黨控制的國會推翻了福特的決定,但直到10月11日解決政府其他部門資金短缺的持續決議案才正式成為法律。

1977年,因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支持了除非母親生命受到威脅,否則不以醫療補助支付人工流產費用的禁令。與此同時,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卻支持以醫療補助支付由強姦或亂倫所致懷孕的人工流產。兩院的分歧使得勞工部與衛生、教育及福利部出現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導致政府部分關閉。為爭取更多時間談判,兩院隨後達成一項提供資金至10月31日的臨時議案。

詳解美國政府歷史上的多次停擺 政體問題隱患凸顯 人民卻習以為常

美國政府停擺

那麼政府停擺為什麼頻頻發生在美國,這就要從美國的政體開始說起,美國是兩黨制國家,民主黨和共和黨控制整個國家政治機構,操縱全國的政治生活,兩黨的主要職能是操縱和包辦選舉,特別是總統選舉:民主黨和共和黨兩黨長期輪流執政。

兩黨制在19世紀30年代初步形成,南北戰爭以後牢固地樹立起來,內戰結束以後,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資產階級政黨,控制著美國政治舞台,從未遇到強大的對手,兩黨不僅控制著聯邦政府,也幾乎控制著所有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雖然曾經出現過從兩大黨分裂出的第三黨和許多其他政黨(即所謂「小黨」),但是它們或是曇花一現(如第三黨)或雖能長期存在但影響有限(如小黨),都不能成為同兩大政黨分庭抗禮的全國性政治力量。

詳解美國政府歷史上的多次停擺 政體問題隱患凸顯 人民卻習以為常

民主黨和共和黨

而現如今,兩黨之間的博弈愈發嚴重,雙方的博弈手段甚至成為了讓美國政府停擺,即使會迫使幾十萬聯邦僱員下崗回家,許多政府服務項目受限或關閉,並引發了一系列的民眾抗議也在所不辭。而撥款與否也同樣成為美國兩黨政治角力的工具。這次民主黨人反對臨時撥款法案,甚至不惜讓聯邦政府機構部分「關門」。不過美國政府關門的頻發已經染不起民眾的興趣,除了因此下崗的美國公務員外,美國政府關門在美國社會激起的波瀾並沒有那麼大,而美國兩黨之間的鬥爭,仍舊在繼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歸綏居士 的精彩文章:

戰略位置最重要的一小國 害的中國倒退二百年 日本也沒法比

TAG:歸綏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