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一)執筆

學執毛筆,第一步,必須徹底明了指實,掌虛,掌豎,腕平,腕與肘同時並起的做法和道理,字首先希望寫得靈活迅速,既便於實用,也容易達到美觀的境界。指實就是說指頭尖端著筆管處要實在,即是要緊些,但不宜過緊。掌虛就是說掌心及大指食指之間(俗稱虎口)必須空虛著,空虛了,使用筆時,才能靈活。掌能豎起來,腕才能比較平些,腕一平,肘自然而然地會比腕略高一些懸起來,這樣整個手臂就能不能不吃力地懸著,運用起來,十分靈活方便,自然往來,一無障礙,要提便提,要按便按,這管筆就會聽我手指的指揮,前後左右,無施不可。這樣寫出來的字,才能象生龍活虎一樣,骨力氣勢,兼而有之,前代書家遺留下來的筆跡,就是明證。

以上所說的幾句話,雖是極其簡單,但要練到心手相應,卻非經過較長時間的勤修苦練,不怕困難,才能闖過這一關,若果不肯堅持下去,半途而廢,那就毫無希望了。我現在告訴大家,不妨且分兩段去做功夫。第一段,先練習提起全臂(照上面所所的辦法拿著筆),離開案面少許去寫字,由發抖到穩定,至少要三、五個月,甚至要半年以上。能穩定了,然後進一步去練習腕的運動,以至感覺到肩頭能夠鬆開,使整個手臂運動,更加便利,這是寫字的基本功夫鍛煉。想寫好字,就必得如此做。至於捉筆管高些,或者低些,是可以隨個人的方便,不必拘泥。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二)臨寫

書當從臨學寫作起,就是說,取古人有名碑帖,先仔仔細細地一點一畫都不放過,看它幾遍,然後拿起筆來,認真地照著它一筆一畫的樣子去寫,且必須把它的樣子印記在腦里,常常體會它的趣味,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在手底紙上,不但逐漸會和它的形貌接近,而且神理也接近,這是練習臨寫過程中眼、手、腦三者都用到了家,才能獲得的成效。看碑帖最好是購取有名人的墨跡印本,初學以習中楷入手為宜,凡是下筆和收筆處,必須留意詳玩,不可放過一絲一毫,要這樣用功,才能得到他們的用筆方法,就是說,才能看清楚他們的筆勢往來,得到一點一畫的寫法,久而久之,也就能夠隨宜應變,使每個字的結構,出乎意料的美觀。例如顏真卿《自書告身》,趙孟頫的《三門記》等,他們的用筆方法,極其顯明易見,下筆收筆處,極須詳查,其轉折處,無不換筆,每當換筆,必須將筆微微提起,再行放下,要這樣做,點畫才能圓,每個字使人看了才有立體感,不是平板地躺在紙上,一無生氣,而是氣派相連,不但字字活,而且行行活。前人說王獻之一筆書就是指出這種妙境。我說的雖是個人體會所得,但是人人都可以學而致之,並且不是我的創穫,歷代名人自道經驗,都大體相同,我不過是把它簡括淺顯地複述一番罷了。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三)毛筆的使用和維護

無論是紫、狼、羊毫,新使用時,必須用清水將筆頭浸洗,把它通通發開,然後入墨使用。但要記住,紫、狼毫不可用熱水浸,羊毫冷熱水都可用。每次寫字完畢,即用清水將墨汁洗凈,再用軟紙把水揩盡,筆頭接管根部,更要揩乾,免它被水浸壞。等它稍干,便把筆頭打散,這樣筆鋒就容易保持,不受損傷。初學寫字的人,用短鋒羊毫,較為相宜,既耐用,又價廉,頂好一此購取兩枝,替換著使用,看去似乎多花了一份錢,但就我個人經驗覺得反而合算些,你們不妨試試看。

「把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這兩句話是蘇東坡說的。自來寫字的人把筆本是多種多樣的,據前人所說王右軍七代孫智永傳給虞世南等人的執筆法,就是相傳的五字執筆法,是用五指著管的,但實際說來是四指著管,第五個小指是襯托在第四指下面。這種執法,包在筆管外面的有第二指(食指)和第三指(中指),所以有人又叫它作雙鉤。還有一種是三指著管,就是大、食、中三個指,這樣執法,包在管外面的,只有第二指(食指)因之,人們把它叫作單鉤。一般人大抵都用雙鉤執法,這樣頗便利,高捉低捉都可。至於單鉤執法,古今聞名的書家,據現今所知,只有東坡一人,黃山谷記載如此,是可信的。單鉤執法,卻不便於高捉管,在當時就有人譏評東坡不能雙鉤懸腕,其實東坡仍是提著腕寫字,不過腕離案面稍近一些,只要把他遺留下來的墨跡,仔細看一看,就可以證明。執筆既可以雙鉤,又可單鉤;既可高捉,又可低捉,的確是無定法的。但看他第二句要使虛而寬,這可是有定的,必須要虛而寬。歷來書法家都主張這樣,我舉一二例談談,唐朝的歐陽詢說過執筆要虛拳直腕,指實掌虛。李世民的筆訣有這樣一段話:「大抵腕豎則鋒正,鋒正則四面勢全,次實指,指實則筋力勻平;次虛掌,掌虛則運用便易。」
韓方明授筆要說,亦言平腕雙苞虛掌實指妙無加也。宋朝的米芾也說過這幾句話:「學書貴弄翰,謂把筆輕,自然手心虛,振迅天真,出於意外,所以古人各各不同,若一一相似,則奴書也。」李世民是接受虞世南筆法傳授的,米芾是最精通書法的書家,他們的話極其可靠,都主張虛掌,其於作字便易,不言而喻。因此得到一個比較正確的結論,就是在掌虛的原則下,任憑你採取那樣一種把筆法,都是可以的。


參考閱讀如下:

附:毛筆五指執筆法(圖)

一、五指執筆法

「五指執筆法』是用右手五個手指全派上用場,用「按、壓、鉤、頂、抵」的方法把筆執穩,使手指各司其職。具體的握筆方法是:大拇指的第一書內側按住筆桿靠身的一方,大拇指處於略水平的橫向狀態。食指的第一節或與第二節的關節處由外往裡壓住筆桿。中指緊挨著食指,鉤住筆桿。無名指緊挨中指,用第一節指甲根部緊貼著筆桿頂住食指、中指往裡壓的力。小指抵住無名指的內下側,幫上一點勁。這樣形成五個手指力量均勻地圍住筆的三個側面,使筆固定,手心虛空。同樣是五指執筆法,又因手格的張開和併攏、筆執在指尖處還是手指第二關節處而形成多種形式,古人稱之為「鳳眼」、「虎口」、「鵝頭」等五指執筆的不同態勢。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補充:

二、枕腕、懸腕與懸肘

枕腕
枕腕是執筆的手腕枕靠在桌面上或枕靠在左手背上書寫的方法。也有採用一種叫「臂擱」的竹片來擱手的,一般用於夏天,因夏大容易出汗,手上的汗水容易將紙洇潮。用枕腕法書寫毛筆字,因手腕靠在桌上手很平穩,適宜於寫小楷或一寸見方的中楷,但也因手腕擱死了難於移動。如果再寫大一些的字,就要用懸碗來書寫。

懸腕
懸腕是執筆的手腕懸起,離開桌面,肘(Zhou,上臂與前臂相連的、突出且可活動的部位)臂仍靠在桌上的書寫方法。這種方法,手腕活動範圍比枕腕法大一些,臂和肘關節還是靠在桌上,仍然比較平穩,可寫二三寸大小的大楷字。如果寫對聯或擘窠大字,就要用懸肘法來書寫。

懸肘
懸肘是執筆的手臂全部懸空來書寫毛筆字的方法。這種方法因手臂不靠在桌上,沒有一點妨礙,可以任意揮灑,不管寫大字、小字都很適宜,是最佳的書寫方式,也是書法家普遍採用的方法。宋代的大書法家米蒂,連寫小楷字都用懸肘法來寫,可見他功力有多深。當然初學者沒有必要這樣做。

我們練毛筆字,在起步階段時,因對毛筆的性能一點也不熟悉,可先用懸腕法寫二三寸見方的楷書,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對筆法稍有把握以後,手也慢慢聽使喚了,可採用懸肘法來練習。當然,突然將手臂全部懸空,一上來有一定的困難,手會酸麻、疼痛,只要堅持便會解決。快則一個星期,慢則一個月。如果開始階段就怕疼,或者看看寫的字還沒有原來枕腕時寫得好,仍把手臂放回到桌面上,那很可能一輩子手臂都懸不起來。

清代有個書法家,他就因沒能過懸肘關,寫毛筆字時手腕總是枕江在桌面上,寫大字沒法進行,於是在屋樑上懸掛一根繩子,結成繩圈,將執筆的手套在圈裡書寫。可見不能懸肘是件很麻煩事。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三、執筆的高低與鬆緊

執筆的高低是指執筆的手指(無名指)與筆頭之間的距離,距離長就是執得高,反之,距離短就是執得低。執得高,手執在筆桿的中部或尾部,書寫時手腕或手指移動一分,筆毫就會在紙上移動一寸,容易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結體也會奇趣橫生,因此,這種方法有利於寫行書和草書。但由於執筆高,手中之力傳遞到筆尖的距離遠,筆畫容易浮滑。相反,執筆低,筆力易於到達筆尖,筆圓較沉穩,有利於寫篆書、隸書及楷書。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林散之先生寫草書仍然低執筆,他並不依賴手指的撥動以求得草書結體出於意料之外的奇趣,而是靠手腕、手臂的協調動作追求筆畫的沉著痛快。

初學者練正楷,執筆應該低一些(離筆根約1寸),使筆畫穩健些。執筆高了,變化大,寫楷書就不容易掌握。還有執筆的鬆緊問題。執得太緊,手太用勁就會顫抖且手指疼痛。執得太松,一點力也不用,筆就會掉下來。對於初學者來說,從未拿過毛筆,心理比較緊張,因此可適當放鬆些。當然,寫字不是不用力,古人說「力在筆尖」,是要將力量通過執筆的手傳遞到筆尖上,不能停留在手臂或手指上。寫字用的是巧力而不是死力。巧力來自久練,這就像騎自行車一樣,會騎了,習慣成自然,並不感覺到自己在用力。寫毛筆字如果感覺不到自己在用力,運筆自如了,也就過了執筆關了。

沈尹默:怎樣練慣用毛筆寫字

四、運指、運腕與運肘

寫毛筆字是用手指、手腕或臂肘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的。純粹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點畫的書寫的叫「運指」。由手腕的運動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腕」。由手臂和肘部的協調動作來完成筆畫書寫的叫「運肘」。

寫小楷或寸楷(一寸見方的楷書字)時,手腕(手拿根部與胳膊下端相連的可活動部位)枕於桌上,握筆的拇指和食指均斜立於筆旁,手掌也盡量豎起,手背與桌面形成70度或80度的夾角,古人稱其為「脫平掌豎」,握筆的食指與拇指間形成如「鳳眼」狀的扁圈,這種執筆法叫「鳳眼」。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措字,不能用枕腕法來寫了,一則手指撥動的範圍很小,寫不了大楷字,二則手指撥動大了筆就傾倒,會出現病筆,應該用運腕法來寫。運腕法,手腕必須懸起,手掌自然放鬆,手背與桌面呈45度左右的夾角。如果寫再大些的字用懸腕法,因為肘關節枕在桌上寫豎畫時很容易寫歪了。所以,寫大字時,手臂一定要懸起,即使是寫二三寸見方的大楷,懸起手臂練也是相當有益的。寫斗大的大字,不僅手臂要懸起而且人要站立起來書寫,這時執筆的手掌也隨之而平緩放鬆,手背和手臂呈一平面,與桌面成平行狀。古人稱之為「平覆式」。這時手腕完全放手,可以自由靈活地左右上下運動,寫大字時是以運肘與運腕相結合來完成的。
除了小楷以外,我們不贊成純粹用運指法來寫毛筆字。有的人練懸肘寫大楷,手臂、手腕雖然懸起來了,但仍處於靜止僵死的狀態,書寫時還是用手指的撥動來完成,而且筆桿傾倒得很嚴重。這就失去了懸肘的意義。懸肘應該盡量少運手指,而以腕、肘的運動為主。

值得一提的是:筆桿也不是一定要始終垂直於紙面,在書寫的過程中,筆桿可以略作自然的傾側,但幅度要小,一般寫楷書時筆桿應經常保持垂直狀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是書畫 的精彩文章:

清 龔賢《臨流覓句圖》

TAG:聞是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