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057】大清孤兒

【057】大清孤兒

圖書簡介

《大清孤兒:清末傳統士人的宿命解讀》描寫了清朝終結後最後一批士大夫,他們用自己的經歷和人生抒寫出了上起大清下承民國的那段歷史。書中選取了10位清末民初的士大夫,如譚延闓、陳夔龍、王闓運、康有為、冒鶴亭、梁鼎芬等,從不同的側面記錄了他們在這樣一段特定的歷史時期的迷茫、痛苦、奮進、革新。他們的命運實際上就是當時中國歷史的縮影,他們的不幸就是當時中國的不幸。

——豆瓣

腐竹說書

前幾日,與一二好友去吉林遊玩兩日,行至偽滿皇宮緝熙樓左近,一處偽滿官員展覽室中。看著陳列的數十位偽滿官員肖像,一朋友問我:為何有這麼多人當了漢奸,他們自己不知道這是背叛國家么?我又掃了掃這些肖像,聚焦於中間監察長的羅振玉,不由想到這本書中所寫到的羅振玉,也想到了清末搖搖欲墜的朝廷之下的這一代士人。有一些人的所作所為,可能並不是單純的貪生怕死,貪求富貴。

(偽滿皇宮博物院位於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是由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居住的偽滿洲國傀儡皇宮改建而成的博物館。)

1840年的鴉片戰爭,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了清朝的國門。挨打的落後,不免讓精英階層們懷疑清朝所用的儒家思想。在這種外部壞境下成長的士人,小時候學的是忠君愛國一體的儒家思想,長大後接觸的是西方的民主自由,亂世中西思想拉扯數載,回首才發現自己的思想之根——儒家與皇權,已日薄西山。末代皇帝溥儀兩度退位,三度登基,民主共和花開中華,忠君、愛國從此變為兩件事。有士人取忠君棄愛國,比如上文提到的羅振玉,花甲之年仍侍奉溥儀左右,接受偽滿的官職,晚節不保。有更多的人,取國舍君,在各行各業向著平天下的目標進發,激進者如康梁,變法革命以圖國強,保守者如譚延闓,亦步亦趨跟著時代的腳步。當然也有避世者,如冒鶴亭,沉睡在晚明夢想中,不問世事。

(羅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中國近代農學家、教育家、考古學家、金石學家、敦煌學家、目錄學家、校勘學家、古文字學家,中國現代農學的開拓者,中國近代考古學的奠基人。王國維的知己、恩人、兒女親家,王國維也因羅振玉而自殺。羅振玉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始終效忠清室。九一八事變後追隨溥儀,出任滿洲國參議府參議、滿日文化協會會長等職,受當時人批判為「漢奸」。)

劇烈的時局變動,帶來了最後一代士人的迷茫與掙扎;而信仰上的崩塌,也帶來了濃烈的悲傷。

1991年8月24日,68歲的蘇軍元帥、蘇聯英雄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在克里姆林宮1號樓的辦公室里自殺了。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當時擔任的職務是蘇聯總統軍事顧問。謝爾蓋·阿赫羅梅耶夫手裡沒有槍,他把窗帘繩折在一起做成繩索上吊自殺了。解釋自殺原因的遺書單獨放在一邊:「當我看到我的祖國正在消亡,我生命的所有寄託遭受破壞的時候,我不能再活下去了。我的年齡和我的整個生命都賦予我離去的權利,我一直鬥爭到最後時刻。」

這正是所謂哀莫大於心死。

(蘇聯解體後的一名老兵,鋼鐵戰士也為之悲傷哭泣)

時代的巨輪總是在碾壓舊事物,帶來新事物。有時候巨輪跑得太快,碾壓的舊事物更多,也就會出現晚清迷茫的士子與蘇聯自殺的元帥這樣的悲劇。世事的劇烈變化讓人唏噓,也讓人不禁反省:在如此快速的變化中,尤其像現在的人工智慧趨勢中,我們該如何自處。套用一個歷史來作為結尾,珍妮紡紗機的出現,讓人們以為會有許多紡織工人失業、窮困,但實際上,卻帶來了更多的、能夠使用紡紗機的、工人。

心情閱讀旅行電影牢騷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品交異 的精彩文章:

TAG:讀品交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