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漢時期南京歸屬及其服飾 貴族穿深衣平民穿短衣大褲

秦漢時期南京歸屬及其服飾 貴族穿深衣平民穿短衣大褲

本文作者黃強

秦代,南京地區置秣陵縣,《首都志》卷一記載: 「又置丹陽、江乘二縣,並屬鄣郡。項羽稱霸,地處西楚。漢興,封韓信,為楚國。既歸荊。旋滅吳。景帝時屬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為丹楊、胡孰、秣陵三侯國。元狩元年後屬丹楊郡。揚州刺史,治理於此,隸縣有秣陵、江乘、丹陽、胡孰。後漢因之,存胡孰侯國,分揚州置吳郡,治建業。」

秦漢時期的男子服裝以袍服為重,袍服以大袖為多,袖口則很小。這種袍服是用於朝會等禮儀活動時穿的禮服。官員平時多穿單衣,單衣樣式與袍服略同,不用襯裡,一般不著在外。

【圖10,戰國窄袖短衣方格長裙穿戴展示圖】

秦漢時期仍然流行深衣,不過到了漢朝,深衣與戰國時期略有變化,西漢早期,深衣演變為曲裾,另有直裾。到了東漢,男子一般不再穿深衣,而改穿直裾(衣袍)襜褕(短衣)。襜褕與深衣的共同點在於衣裳相連,不同點在於衣裾的開法。襜褕的款式較為寬鬆,不像曲裾深衣那樣緊裹於身。

漢代婦女禮服,仍以深衣為主,因此漢制稱婦女禮服為深衣制。衣襟的繞轉層數增多,衣服下擺增大。穿著者腰身大多裹得很緊,並用一根綢帶系扎在腰間。深衣用曲裾掩遮身體的原因在於,漢代的長衣一般不開衩口,當時的袴多為脛衣,護體不嚴密,而且不開衩口,又要便於舉步,在行走時,很容易暴露內衣,內衣是貼身而穿的褻衣,不能外露,為了避免這些尷尬,只有採取曲裾遮掩的形式。南京博物院藏有西漢墓出土男女木俑,木俑身上的男式深衣曲裾略向後斜掩,延伸的並不長,而女式深衣曲裾則向後纏繞數層,較男式繁複。

【圖11,戰國時期刺繡】

深衣還是屬於貴族、有錢有身份人的服裝,庶民則以短衣大褲為主,勞動者則著形似犢鼻的短褲,俗稱犢鼻褲,江蘇南方一直延續到清代,因其可跪蹲在水田中操作。《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乃令(卓)文君當壚(酒店放置酒罈的爐形土墩),相如自著犢鼻褌,洗滌器於市中。」犢鼻褌實際是一種形狀像犢鼻的短褲,從漢代反映犢鼻褌的壁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它的形狀。

秦朝對於上古服飾體制多有破壞,廢止六冕(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絺冕、玄冕)。秦末天下大亂,禮崩樂壞,各路諸侯風起雲湧。劉邦建立漢朝,接受叔孫通建議制定漢朝禮儀。叔孫通依據天地四時氣候變化,制定天子一年四季所穿衣服,「上法天地之數,中得萬民之和」。後漢孝明皇帝永平二年(59年),依據《周官》、《禮記》、《尚書》等篇,逐漸恢復天子、三公、九卿的冕服之制。天子冕服,綉文日、月、星辰等十二章紋;三公、諸侯冕服,綉山、龍等九章;九卿以下,採用華蟲七章,都有五彩,大佩、赤舄絢履。

【圖12,漢代襜褕展示圖】

漢代服飾的等級差別,主要通過冠帽及佩綬來體現。不同的官職,有不同的冠帽。漢代戴冠極為講究。凡官僚入朝、祭祀天地、五帝、參加婚禮、朝賀以及有教養的士人會見長者,必須戴冠,以表示敬重對方。當時帝王、諸侯、朝官的禮冠稱冕旒。職務、級區別不同,處理公務時所戴之冠也不盡相同。《後漢書·輿服志》中記錄漢代冠帽有16種之多,皇帝上朝往往戴朝天冠,諸侯戴委貌冠,文官戴進賢冠,執法官戴法冠,謁者、僕射戴高山冠,五官左右虎賁、五官中郎將、羽林左右監、虎賁武騎戴武冠或稱大冠,衛士戴卻敵冠。

南京在秦漢時期只是一個縣,地方上最大的官員也就是縣令,官服並不複雜。秦始皇曾經巡視到小丹陽,其官吏隨行隊伍非常龐大,儀仗威嚴。南京也曾屬於漢代韓信封地,劉邦曾拜韓信為大將軍,封楚王,後貶淮陰侯。韓信與其屬員所著的服飾,就屬於高官服飾,通過冠帽、佩綬來表示品級高度也會有所體現。這樣一來,南京大地上曾經走過秦漢時期的很多官員,他們的官服也給南京人民留下印象,並影響著他們的生活。

說明:本文系企鵝號簽約作者黃強原創作品,未經作者同意,不得轉載。授權微信njhuangqiang。

黃強,字不息。服飾史學家、金學家。研究涉及中國服飾史、置業經濟史、民國史、南京地方史、明清小說等方面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金瓶梅風物誌》《南京歷代服飾》《消失的南京舊景》《趣民國》等著作15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強服飾史 的精彩文章:

遠古時期南京人的生活圈 有個北陰陽營的地方

TAG:黃強服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