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極技巧:避鋒與轉移的「柔」

太極技巧:避鋒與轉移的「柔」

《虛實篇》:「夫兵行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行,避實而擊虛。 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敵而制勝。」《軍爭篇》:「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 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孫子兵法中的 「柔 」思想展現之一就是避鋒。 避鋒是一種承認客觀規律懂得進退之度的坦然,是處於劣勢時暫時的隱忍,同時更是一種深知以迂為直的取勝之道。

從避鋒的角度看,《孫子兵法》中的「柔」思想在太極拳中的展現不僅體現在避免「雙重」上,此外還與「化勁」的柔智慧之間存在著極大的雷同性。 太極拳是種聰明的技擊, 也就是寵辱不驚地面對敵人。說太極拳是「養生拳」也好,或說其「主防不主攻」也好,更或者說「老人拳」也好,這些都是對它片面的理解,太極拳的真正含義是 「用意不用力 」,也就是一種懂得在避鋒的情況下用意念引導動作從而消解敵方勁力,以期達到保全自身的目的。

前文提到太極拳在技擊中避免 「雙重 」不僅有儲力的作用,更有躲避敵人衝擊力和化解敵人衝擊力的作用, 與孫子兵法中的避其鋒芒的思想相同。

而太極拳的「化勁」籠統來講,指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礎上,以順從柔和的動作在不知不覺中轉移敵人剛力,最後使其化為烏有。 李亦畲認為「化勁」重在「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內。 」

詳細來說太極拳的「化勁」是在意的引導下,同時具備「聽勁」和「懂勁」的基礎上,通過與敵人 「粘黏連隨」的動作中以圓活不滯的畫圓方式來分解敵人勁力。 值得一提的是太極拳中的「聽勁」和「懂勁」是耗時的過程,需年久才可練就,與《孫子兵法》內涵之一的事前充足的準備理念相吻合。

太極拳「化勁」的柔智慧與《孫子兵法》的 「柔 」思想相似有二:第一,遵循規律,才可以避免失利。太極拳深知衝勁的威力, 所以順從地觸挨敵人之力,不予抵抗,不用拙力,以轉移的柔來巧避鋒芒。第二,把劣勢轉化為一種優勢。

《孫子兵法》把以迂為直的 「柔 」思想變成一種取勝之道, 而太極拳在「粘黏連隨」的基礎上,以意引導地轉化敵方勁力,最終以柔和的態勢把它消磨掉,這也就是其以迂為直的柔智慧之一。

摘自:《少林與太極》

文/趙旖

編輯/周鏐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 的精彩文章:

TAG: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