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為何南北對峙的南方總是定都南京?

南京:為何南北對峙的南方總是定都南京?

GIF

鐘山

元·黃鎮成

一上鐘山萬慮消,虛空樓閣翠岧嶢。

金陵鬱郁帝王宅,天塹悠悠南北朝。

月滿石城秋似水,風高淮浦夜生潮。

未應便作乘蘆去,且聽仙人碧玉簫。

中國的歷史,從遠處看,頗有規律。由亂入治,因治至亂,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三國演義開篇辭中對此有一個經典的總結: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一統時,帝國定都或是天下中心之處,交通便利,輻射全國;或是居山河形勝之所,提衣挈領,鞭策宇內。然而,每當天下分裂,南方政權的都城幾乎全都選擇了南京。這是巧合還是南京真的有什麼王氣?

金陵帝王州

地緣上的南北,與地理上的南北,是兩碼事兒。

地緣文化的形成,並非人力為之,往往都有其歷史淵源。比如美國的所謂東部西部,除了地理上的山脈隔絕、氣候上的迥異,更多是緣於東部向西部的拓荒歷史。因此,即便南北部的經濟基礎不同、文化差異,人們依然習慣於將美國劃分為東西兩部分。

中國的情形大多為南北相對,無論是甜咸之爭還是餃子湯圓之爭莫不如此。南北對峙的雛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晉楚爭霸。在此之前的部族間戰爭,只有來自於西方的周部族和東方的商部族,這卻是東西之分了。晉楚相持之後的數百年,秦漢一統,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華夏文明的範圍。在這期間,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人口,帝國的重心都在北方。漢末群雄割據,三國紛擾,乃至魏蜀吳三國鼎立。蜀吳在南,曹魏在北,開啟了真正意義的南北對峙。西晉短暫歸一之後,便是持續了兩百年的南北朝;及至北宋南遷,又是一百五十年的南北分裂。這之後南北雖無長時間的對峙,但每逢亂世,偏安南方的政權在定都時,無不選擇了南京。

西安:西周、秦、西漢、新莽、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

洛陽: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武周、後梁、後唐、後晉

北京:金、元、明、清

南京: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太祖-成祖中期)、太平天國

無怪乎謝朓有「金陵帝王州」之句。

為何是南京?

為何這麼多南方政權會定都南京而非南方其他城市?這就要說到首都的選擇了。

不論是統一的大帝國還是偏安一方的政權,在選擇首都時,無不要綜合考慮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因素。

漢初定都時,西安所處的關中平原,農業發達,經濟基礎得天獨厚;同時,關中又是四塞之地,易守難攻:

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史記·留侯世家》)

這是決定於軍事和經濟因素。而之前的項羽攻破咸陽之後卻引兵東還,定都於彭城(徐州),這則是出於文化因素,項羽之基本盤在江東,在楚地,而秦地的關中視之若仇寇。

這是統一的大帝國的定都考量,同樣地,割據南方的政權也是如此。南北分裂時期的南方,往往又可分為三個地理單元:長江下游的江東(安徽)、長江中游的荊楚(今湖北、河南南部、湖南北部)、長江中上游的巴蜀(今四川盆地)。南方的政權要麼擁有其二,要麼擁有其三,若只有其一,那離滅亡也就不遠了。

南京,就處於三塊地理單元的江東。長江自古就是天險,在還沒有長江大橋的年代,若要突破這道天塹,只有依靠水師船隻。南方政權能夠和北方政權分庭抗禮,也正是依賴這一水長江(下圖黑色為長江)。

上游的巴蜀,素有天府之國美譽,足見其經濟繁榮。然而,四川盆地的山川險固反而使其通往南方政權其他地方極為不便,不足以使政令通達;同時,若定都於此,外敵固然難以攻入,但自身也不易向外擴張。因此,除非偏安一隅,但凡有點進取之心的開國君主(蜀漢除外,劉皇叔僅有巴蜀一地),絕不會考慮定都於此。

中游的荊楚平原,亦有山河形勝,亦有江漢平原的物產。其交通南極瀟湘,北通中原,西達巴蜀,東接江東。此所謂通衢之地,換言之,也是四戰之地。太平盛世,能極盡其交通便利,但若南北對峙期,不免要腹背受敵,極為不利。

另外,荊楚之地,在大分裂期,往往直面北方政權的腹地,壓力極重。曹魏定都洛陽,以許昌為陪都,與劉孫兩家爭奪南陽荊州。永嘉之亂,後趙一度逼近漢水。前秦南征的橋頭堡也是南陽。靖康之變以後,金軍也佔領了河南大部。所以,如果南方政權選擇荊楚之地定都,就離前線太近了。

江東偏居東南一隅,其面對的地方只有北邊的淮河方向和西邊的長江上游。不必像荊楚的四戰之地一樣腹背受敵,也不必像巴蜀一樣難以交通。江東自吳越至孫吳,數百年開發,經濟糧食足以供養京都,人口稠密足以固本。通過江南便利的水運網路,可溝通國家的軍事要塞、經濟中心、政治中心。處於江東的南京,背靠鐘山,面向長江,有江淮險阻,有吳越腹地,可中轉調度勾通全境,進可渡江北伐,退可據江自守。優良的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使得南方的開國皇帝莫不定都於此。

除此之外,盤點定都南京的政權,無論孫吳,抑或劉宋、蕭齊、蕭梁,其政權的統治基礎,幾乎都是吳越之地的世家大族。在那個門閥政治的時代,定都於南京,符合這些世家門閥的利益,才能保證皇權的利益。這也是定都時的文化因素。

自此,南京作為南方的政治中心,多次接收戰亂時期從北南遷的華族,更強化了南京作為南方政權首都的文化因素,終成就其帝王州之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幣圈25號,這些大事即將發生!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