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偏遠的西南小鎮,不僅是絲綢之路必經地,還是《北愛》取景地
這裡曾是馬幫重鎮、古「西南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
因偏遠、封閉而完整地保留了中國明清文化的特色,
始建於明朝的古鎮,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築的「活化石」,
各種外來文化在此交融,卻仍然保持著其古樸的風格。
這裡是雲南騰衝著名的僑鄉,
這裡就是和順。
和順古鎮,隱匿在極邊之地的輝煌村落,成千幢特色民居依山而建,櫛比鱗次。四周青山環繞,山清水秀,風光如畫。
和順古鎮從外表總體來看是一個和江南水鄉很像的地方,但因為這裡有聞名的馬幫文化,於是你總會發現這裡細膩中帶著粗獷,卻又異常協調。
和順龍潭
和順龍潭,在和順古鎮最裡面,由地下湧泉形成,水清魚肥,潭水碧綠如翡翠,石亭佇立其中,這裡可能是和順古鎮最美的地方。
元龍古閣臨潭而建,本為道觀,倒影映入潭中,給人一種悠然入畫之感,和背後的建築相互映襯,渾然天成。
狂躁的內心在這裡有種被瞬間治癒的感覺,古鎮別有的神韻在心中蕩漾,讓人心安。
走在龍潭邊,耳旁是鳥鳴和鴨聲,三三兩兩的人在晨練、在洗衣。
不遠處錯落有致的民居顯現在平靜的水面,如此恬靜自然,宛如夢境。
李氏宗祠、寸氏宗祠
在和順有三大家族:李、寸、劉氏,分別有自己的宗祠。
建於民國十四年的李氏宗祠,依山而建,地勢陡斜、劈山填土,因此施工極為困難,用了6年時間才建成。
李氏宗祠位置在後村百歲坊附近,以布局宏偉、地勢高峻、視野開闊、風景優美而著稱。
寸氏宗祠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和順古鎮八大宗祠中修建最早的一家,也是幾個宗祠里最宏偉豪華的。
整個宗祠兩進院落,坐東南朝西北。精湛的雕刻技藝,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才藝。
宗祠位置在村前,歲月滄桑,歷經70多個春秋,它成了魅力和順僑鄉一張名片。
建於清咸豐五年的劉氏宗祠位於後村,臨溪伴水、布局錯落有致、風格精緻典雅。宗祠內匾聯、題詞比比皆是,瀰漫著濃濃的文化氣息。
和順圖書館
和順人一代代走馬幫、辦商號,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和歷史建築,除了各大宗祠,還有和順圖書館。
在雲南與緬甸交界的騰衝,真的很難想像有這樣一個圖書館,和順圖書館是中國最大的鄉村圖書館之一,於1924年由華僑集資興辦。館中藏書萬餘冊,尤以其中的許多古籍最為珍貴。
這個圖書館是中國傳統的樓房建築,花園美觀素雅,建築與園中植物相映成趣。
和順圖書館的前身是清末和順同盟會員寸馥清組織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閱書報社」。
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館內有胡適、熊慶來、廖承志、李石曾等許多文化大家的題字,是非常有內涵,值得一看的景點。
和順這個雲南最早的跨國貿易的誕生地,同時又是西南絲綢古道上,一座深受中原文化影響的百年古村,最終連接了西亞和南亞,成為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交匯的紐帶。
如今的她,依舊古樸寧靜,鱗次櫛比的建築組成了一幅幅優美的水彩畫,讓你隨時體驗閑適而美麗的小鎮生活。
我是琰棱
帶著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騰訊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


TAG:琰棱行攝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