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送來一古老技術給中國,美俄都已遺忘將由我們繼續發展
現在大家熟知的戰略遠程打擊手段當中,海基核潛艇與陸基導彈發射車是當仁不讓的主力,空軍因為最多只能發射巡航導彈進行核攻擊只能退居二線的位置。儘管仍有空投核武器的能力,但現在彈道導彈是絕對主力的當前,這兩種打擊方式不管是在突防能力上還是在彈頭攜帶數量上,都沒辦法稱得令人滿意。所以很多核大國甚至還放棄了戰略空投核武器的能力,僅保持了戰術空頭核武器能力,比如英國與法國已不再保留自己的戰略轟炸機部隊。
烏克蘭從前紅色帝國手中繼承了大量核武器的實彈與研發力量,這當中就有由前蘇聯南方設計局研發的空基「矛隼」型洲際彈道導彈技術。這種技術使用圖-160戰略轟炸機作發射母機,搭載2枚特殊改進之後的「矛隼」彈道導彈。這種特殊設計的彈道導彈可在超音速下面完成機彈分離,從而可讓導彈免去最初的速度與高度,單級射程能做到相對較長。這種導彈,長度控制在11米以內,直徑控制在1.6米內,個頭並不大,但是因為特殊的發射方式射程能達到7500千米,彈頭載荷1.4噸!至少能攜帶6枚核彈頭,可以說是彈小體量大。不過當年並沒完成研發,主要是它利用空中發射方式,需要對制導系統有較高的要求,特別是需要衛星導航系統對它最初的發射參數進行校正與全程制導,這在當時並沒完全具備,以致於前蘇聯並沒大力研發這一種裝備。
而後這一套方案被烏克蘭繼承了,烏克蘭的計劃使用安-124CK作為載機發射基於「矛隼「彈道導彈研發的空射火箭技術,後來又基於「矛隼「技術結合了SS-24洲際彈道導彈,組成」鷹「式空射固體運載火箭等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提出後具備有較高的前沿研究價值,不過因為新世紀後烏克蘭已放棄自己原來核武器大國的地位,也使得烏克蘭的核技術研究人才與資料大量的流失。這其中就有上文提到的空基「矛隼」型洲際彈道導彈技術與其他一些核導彈發展技術文件。
西方一直都在說中國曾在和烏克蘭的合作中獲得了多少好處,其實中國也從烏克蘭獲得了大量的原版技術文件,只是因為缺乏相關的技術人才,中國一直都對這些技術資料消化理解的進度並不迅速。一直到最近公布出來的研究文件稱,中國正研究相關技術的理論模型。


※外媒揣測中國正大規模研製自殺式無人機,或成打擊敵人最有效方式
TAG:四海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