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承千年的「百兵之祖」——越王勾踐劍

傳承千年的「百兵之祖」——越王勾踐劍

今天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傳承千年的「百兵之祖」——越王勾踐劍,子了解劍之前我們來先了解一下其主人「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約前520年―前465年),姒姓,又名鳩淺、菼執,夏禹後裔,越王允常之子,春秋末年越國國君。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年)即位,同年在檇李大敗吳師。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被吳軍敗於夫椒,被迫向吳求和。三年後被釋放回越國,返國後重用范蠡、文種, 卧薪嘗膽使越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

越王勾踐十五年(前482年),吳王夫差興兵參加黃池之會,以彰顯武力率精銳而出。越王勾踐抓住機會率兵而起,大敗吳師。夫差倉卒與晉國定盟而返,與勾踐連戰慘敗,不得已與越議和。越王勾踐十九年(前478年),勾踐再度率軍攻打吳國,在笠澤之戰"三戰三捷"大敗吳軍主力。越王勾踐二十四年(前473年),破吳都,迫使夫差自盡,滅吳國稱霸,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遷都琅琊,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劍(簡稱:越王劍、勾踐劍),中國春秋晚期的越國青銅器,相傳為鑄劍大師歐冶子所鑄(歐冶子約公元前514年前後,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縣望山1號楚墓出土,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該劍出土時仍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反映了中國古代高超的鑄劍技術,為古代兵器中的奇寶。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

我國古代的青銅器,主要為銅與錫的兩元合金,成書於戰國時期的《周禮?考工記》中就有「四分其金(銅),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的記載。 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劍的合金組成中,銅與錫的含量依製作的年代、地點、原料來源、工藝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說來,銅的含量在70%-80%或稍高、錫的含量在10%-20%左右,此外,合金中常常還含有鉛、鐵等其它成分。 越王勾踐劍的含銅量約為80%-83%、含錫量約為16%-17%,另外還有少量的鉛和鐵,可能是原料中含的雜質。

越王勾踐劍

越王勾踐劍的歷史背景與傳說:

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春秋時期。這一歷史時期,列國爭雄,峰煙四起。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諸候國一百四十多個。湧現出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莊王等「春秋五霸」以及吳王闔閭、越王勾踐等春秋晚期的著名軍事霸主。春秋時期,為了應付連綿不斷的戰爭,各諸候國不斷改進和大量製造各式各樣的武器。各國都擁有一批鑄造青銅劍的能工巧匠。地處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由於近海,陸地上水網縱橫,不利於車戰,因此步戰及近戰利器——青銅劍便成為兵器中之翹楚。

春秋晚期,吳、越兩國湧現出諸如歐冶子、幹將、莫邪等當時及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鑄劍能手。吳、越鑄造的名貴青銅劍,堅韌鋒利無比,聲震各諸候國;這些名劍被載入史冊典籍,其無論鑄造工藝還是實戰價值,均堪稱中國寶劍鑄造史上輝煌的巔峰。

越王勾踐劍

勾踐元年時,吳王闔閭領兵攻打越國,卻被砍傷,最後傷重而亡。三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帶兵前去攻打越國,以報殺父之仇。公元前497年,兩國在夫椒交戰,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被圍困在會稽山上。此時的勾踐聽從了大夫文種的計策,準備了一些金銀財寶和幾個美女,派人偷偷的送給了吳國太宰,並通過太宰向吳王求情。吳王不聽伍子胥的勸阻答應了越王勾踐的求和。越王勾踐投降後,便和妻子一起前往吳國,恭恭敬敬的服侍夫差。後來吳王夫差有病,勾踐為了表明他對夫差的忠心,竟親自償夫差糞便的味道,以便來判斷夫差的病癒日期。夫差很受感動就把勾踐夫婦放回了越國。勾踐回國以後,立志要報仇雪恨。為了不忘國恥,他睡覺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掛著苦膽,並且大力招納賢才,發展生產。經過十年的集聚越國終於由弱國變成強國,最後打敗了吳國。吳王夫差則終因羞愧難當而含恨自殺。

越王勾踐劍

劍已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世人尊其為「百兵之祖」。劍因其攜之輕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成為歷朝歷代王公帝侯,文士俠客,商賈庶民所追捧的對象。不過究竟是誰發明了劍,還是一個未解之謎。有人根據《管子·地數篇》中「昔葛天盧之山,發而出金,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此劍之始也」的描述,判斷劍出現於軒轅黃帝時代。也有人說劍出現於殷末周初,《逸周書·克殷》記載,牧野之戰取得勝利後,武王用「輕呂」擊刺紂王的屍體,此「輕呂」古書釋為「劍名」,據考「輕呂」實際上是突厥語,而周人出身戎狄,比商人更容易掌握這種兵器,是以有人推斷,劍是從西亞通過游牧民族傳入中國。

無論劍是由誰發明的,劍歷史悠久,被後人稱之「百兵之祖」,當之無愧。到了東周,大多以銅鑄劍,劍質頗佳,冶煉技術也逐漸進步。春秋戰果時期,各諸侯國規範了鑄劍的法則,使劍成為最主要的短兵器,並成為社會各階層必有之佩備。

據《拾遺記》記載:「越王勾踐,使工人以白馬白牛祀昆吾之神,採金鑄之以成八劍之精,一名掩日,二名斷水,三名轉魄,四名懸翦,五名驚鯢,六名滅魄,七名卻邪,八名真剛。」越王勾踐還熱衷於搜集和珍藏名劍。當時的寶劍鑒定大家薛燭,當他看到勾踐珍藏的寶劍時,大吃一驚,說他從來沒有見過這稀世之寶。而越王勾踐劍作為眾多名劍之中的佼佼者,足以看出它的不凡之處,作為國家一級文物,它不單單只是古代兵器中的奇寶更是中華文明的象徵與傳承。

越王勾踐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夜醉聽風 的精彩文章:

姓氏保護神-姓氏圖騰,你的姓氏圖騰也許就是那個貴族2

TAG:月夜醉聽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