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滋陰瀉火降血壓,艾灸足穴更補虛

滋陰瀉火降血壓,艾灸足穴更補虛

患高血壓的人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年輕化,主要是現代人壓力大,容易焦慮,再加上經常應酬喝酒,就增加了患高血壓的幾率。在中醫學中,高血壓與肝陽上亢、肝腎陰虛、痰濁阻絡有關。《黃帝內經》中記載:「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腎虛則頭重高搖」,認為本病所致的眩暈與肝腎有關。所以降壓的關鍵在於平肝瀉火、滋陰補虛。

中醫認為,鉤藤性微寒,有清熱、平肝、止痙的功效。近年鉤藤在臨床上應用得更加廣泛,常借其平肝之力,用於調理高血壓。現代藥理實驗也證實,鉤藤既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又有顯著的鎮靜作用,但卻不產生嗜睡的副作用,其對早期高血壓療效更好。高血壓患者在口服鉤藤煎劑後2~7日,血壓開始下降,10日後漸達最佳效果。隨血壓下降,頭痛、頭暈、心慌、氣短、失眠等癥狀逐漸減輕,甚至消失。

夏枯草性寒,具有清泄肝火、散結消腫、清熱解毒、祛痰止咳、涼血止血的功效,適用於頭目眩暈、口眼歪斜、筋骨疼痛等。現代的藥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血壓和抗炎的作用,並能降低低血管通透性,減少脆性。

刺蒺藜,性微溫,可以疏肝熄風、行滯去瘀,可以調理肝經風邪所致的頭暈目眩,也就是說肝陽上亢型高血壓。

然谷在足內側緣,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具有滋陰補腎、清熱利濕的功效。而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上的原穴,腎經的元氣大都匯聚在這裡。所以,太溪穴是人體當中元氣非常旺盛之處,古代醫學家稱其為「回陽九穴之一」,也是足診三脈「決生死,處百病」的三大獨特要穴之一。

所以,太溪穴的作用自然是很大的。作為腎經的原穴,它能夠激發、調動身體的原動力,然後把它們儲藏到湧泉穴去。由於太溪穴是原穴,所以按揉或艾灸它可以既能滋陰降火,又能培元補腎。

用正宗蘄艾施灸太溪穴,既可以調理腎陽虛引起的畏寒怕冷、疲勞嗜睡、頭暈目眩,又能調理腎陰虛導致的慢性咽喉炎、耳鳴、失眠、多夢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治療有4穴位 艾條挑選需注意這些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