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攝影基礎篇,簡單方便的了解構圖的技巧
手機相機,人人攝影都會接觸構圖,但是我們要確定自己學的是不是假構圖?
GIF
1 /
什麼是構圖?
無論是初學者還是專業攝影師,無論是用大畫幅拍照或是手中的手機拍照,構圖幾乎成了每一個拍照的人必然會關注的主題。在這篇文章中我並不想像教科書一樣來對「構圖」進行定義,但還是有必要對它的意義做一些探討的。因為我發現,很多初學者之所以很快走向了學習攝影的死胡同,就是因為對構圖的理解有偏差。
我認為,構圖主要是研究這些問題的:
一幅照片中有什麼東西?
這些東西是以怎樣的形式呈現的?
這些東西表達了什麼意思?
《攝影的藝術》一書的作者Bruce Barnbaum這樣定義構圖:「對藝術作品各個部分的布局,以形成統一和諧的整體。」大家可以仔細體味一下這句話,接下來我們來談論如何破局構圖,以及如何防止走入學習構圖的僵局。
韓松,柏林,iPhone 7p
//
2 /
常見的構圖法則有這些:
三分法
大名鼎鼎的「三分法」告訴我們,相機的九宮格會有四條線和四個交點,把主體放在這些地方會得到好的照片。
引導線構圖
引導線構圖讓我們尋找到線條,並且試圖讓這些線條的方向指向我們要表達的重點。
框景式構圖
框景式構圖告訴我們應該尋找各種「景框」以強化主題,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中心式構圖
將想要表達的主體放在畫面正中央,以獲得較為主題突出,平衡感強的效果。
對角線構圖
讓元素的結構呈對角線分布,以獲得較有動態的照片。
對稱式構圖
用強烈的儀式感和中心感來抓人眼球
好了,先列舉了這麼多,並且每一種構圖法則都給出了自己相應的手機攝影作品。如果你是初學者,是不是還是覺得挺有道理的?於是你可以拿起手機馬上去實踐:將花朵放在三分點上、透過窗框去拍遠處的景色,拍下斜著的東西以連接對角線……但時間久了,總覺得走向了死胡同,好像哪裡不對。我的觀點是,從來不過分排斥,但也不推崇單純學習上面的「構圖法則」,
3/
從學習法則到經營畫面
所以我認為,構圖不是公式,套用會讓人陷入僵局。但這並不意味著拍照不需要章法。拍照要獲得良好構圖,更重要的在於學會經營畫面的原則,並用自己的手段去實現它。下面是自己關於經營畫面的一些心得,作為拋磚引玉。
首先我們還是從關注畫面里的「位置關係」入手。
關鍵位置值得被關注
例如對稱軸、水平線、中心點,當然也包括三分點等位置,這些位置在畫面的幾何中心,天然控制住了一些結構,天然容易被關注,把主體放在這些位置很容易強調出來。江湖上的構圖法則並非一無是處,他們還是很好地整理了一些「關鍵位置」。我翻看了近幾年ippa獲獎的照片,發現竟然有一半左右的照片,畫面中的主體元素都與關鍵位置有關。
GIF
三分點、中軸線、中心點都是值得關注的「關鍵位置」
想拍下女孩兒和一隻鳥,可是把他們放在什麼位置呢?或許「關鍵位置」是很好的選擇
視覺平衡原則
就像槓桿一樣,一些畫面看起來舒服,是因為我們能感覺到畫面上的東西是平衡的。
GIF
直接以例子來說明吧:
三個人物,有大有小,去掉其中任何一個畫面似乎都會有些不穩。它們之間保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就像是槓桿原理一樣。
聯繫原則
GIF
找到重複的元素是最簡單直白的「聯繫原則」了
樹的影子和人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呼應關係,這也是一種聯繫
意圖原則
我到底要表達什麼呢?
歸根結底,我們經營畫面還是要從自己的表達意圖出發,找到畫面的興趣中心,用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而非一開始就想我要用什麼法則什麼手法來表達——那是結果,不是目的。
GIF
一個圓,它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呢?
例如,同樣是拍車窗外,這一張照片的意圖是「濕漉漉」的雨天,那麼我會用各種展現濕漉漉的元素,如水珠等來強化主題,模糊的人物意象只作為襯托;而另一張照片,我想要表達的是窗外的人物,儘管也是有水珠的玻璃窗,但人物的形象要更豐滿了。
水珠是意圖表現的重點,人物是襯托。
人物是意圖表現的重點,所以他清晰、比例大,沾滿水珠的車窗只是「畫布」一般
GIF
在擁擠的人群中,我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下方的女子和演奏倍大提琴的男人的」對比「
要有合適的方法將觀眾的視線引向主題
GIF
小小的人影是我想重點突出的,因此他出現在鐵桁架間隙是最好的拍攝時機,影子的方向也暗示了這個畫面的重點。在這裡「框景」和「引導線」共同作用,強化了主題
畫面要簡潔
GIF
奧地利邊境的風力發電廠,我覺得地面部分有些大,畫面還不夠簡潔
裁掉了一部分地面,只表現風車,主題更突出了。調高了一些飽和度,讓風車的剪影更加突出了,畫面更顯精神和簡潔。


TAG:嘿攝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