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雨雪天氣到來,送你一份健康提示

雨雪天氣到來,送你一份健康提示

防止意外跌倒

每逢大雪過後,由於肌肉韌帶協調性變差,加之路面濕滑,到醫院就診的因摔倒造成骨折及外傷的患者就會增多。從臨床來看,一般雪後骨折多集中在腳踝骨、尾骨和腰椎。

因此,摔倒後不要急於起身,應先看看自己是大腿、腰部還是手腕摔疼了。一般大腿和手腕骨折較輕的,人們還能勉強活動;如果腰疼,千萬不要隨意亂動,因為腰椎骨折後如果隨意活動,很可能造成關節脫位。此時應該儘快呼救,切不可亂揉亂動,請求他人幫助,立即到醫院就診。

防止心腦血管疾病

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降雪後,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尤其是老年患者應當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按時遵醫囑服藥:有些患者會在有癥狀時服藥,沒有不舒服時就停用。而冬季時由於天氣變冷,室內外溫差大,血壓易升高,血管脆性增加等,不規律的服藥可能更容易誘發心肌缺血、腦血管病等疾病,所以規律、定量的服藥就更為重要。

2.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容易使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所以有效的保暖措施十分必要。

3.盡量避免清早活動:很多老年人喜歡晨練,但冬季的清晨空氣寒冷,霧霾較重,晨練反而容易誘發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由於心血管病發生的高峰期多集中在上午6時至中午12時,建議可在下午較為暖和的時候再進行鍛煉,並且盡量採取一些散步、慢跑、太極拳等一些較為溫和的運動方式,避免過於激烈的運動。

防治高血壓

雨雪天后氣溫驟降是腦血管破裂出血的高發期,高血壓患者尤其應該提高警惕。冬季來臨,隨著氣溫的下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也開始「過山車」式的波動。有數據證明,冬季平均收縮壓/舒張壓比夏季高12mmHg/6mmHg,氣溫每下降1℃,收縮壓上升1.3mmHg,舒張壓上升0.36mmHg。

尤其高血壓病程長及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波動過大,極可能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如:腦血管意外(腦出血、腦梗死)或者急性心肌梗死。因此,高血壓患者如何平穩過冬,醫生建議如下:雪天后氣溫下降,全身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管劇烈收縮,身體內神經內分泌激素也異常分泌,加重血管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尤其是暴露在外的頸部及頭部血管首當其衝,血管的劇烈收縮可能誘發大血管斑塊脫落,導致腦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因此,冬季保暖對高血壓患者尤為重要,出門口罩、圍巾、帽子,既可以禦寒,更是保護血管的「神器」。

喝酒禦寒不可取

特別需要提醒一下,「喝酒禦寒」這樣的橋段常出現在各種小說的章節中,但現實生活中「喝口酒暖暖身子」則不可取。喝酒會使呼吸加快、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從而導致熱量消耗增加,這也恰恰是體溫調節中樞發生紊亂的前兆。過量飲酒則會導致體溫調節功能失調,人體產熱功能減弱,隨之各器官功能也明顯下降。

孕婦謹慎出行

注重防滑,穿對鞋走穩路

孕婦外出一是要做好防滑的準備,因為冬天雪後都會降溫,這時路面會有融化的雪和水冰凍的狀態,附著在路面上的這些冰晶很滑,孕婦最好穿一雙可以防滑並且又可以防水的鞋子,對於鞋子的根部最好是有一點的凸起,既可以支撐孕媽媽的身體,又可以增大摩擦。

注重保暖

因為太陽的照射會帶來雪的的融化,所以之後雖然是天晴的狀態,但是溫度確實要低於平時,所以孕婦出行時要披上大衣,既可以防風,又可以保護腹中的寶寶,熱的時候也不可以直接脫掉,可以解開拉鏈透透氣散散熱,避免感冒。

不要獨自出門

孕婦出行最好是有人陪伴,尤其是快要到臨產期的時候。另外,孕婦下雪天外出出門不要老是把手插進兜里,要伸出雙手保持平衡,不要把雙眼和雙耳遮得太嚴,影響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判斷能力。萬一不慎摔倒了,也不要過於慌張。胎兒生活在羊水中,羊水可以緩衝外來壓力使胚胎免受震蕩。如果本人並無異樣感覺,一般來說胎兒也無大礙;如果感到身體不適,則要速去醫院進行檢查。

經產婦不要太淡定

有的二胎媽媽認為自己生過一個寶寶,對於入院時機的把握很有信心,不願太早入院待產,卻忽略了經產婦和初產婦在分娩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區別。規則宮縮開始,即可去醫院待產。 對於初產婦,發現規則的收縮陣痛約3-5分鐘一次,20分鐘內4次以上,即可到醫院待產;若是二胎媽媽,則只要是規則收縮開始或見紅,就應立即到醫院待產,尤其是曾有急產病史的孕婦更應提高警覺。

(本文來源於文匯APP 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新視界 的精彩文章:

怎麼知道有了子宮肌瘤?四個方法助你判斷

TAG:健康新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