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寒地凍模式 健康防範注意啥

天寒地凍模式 健康防範注意啥

據氣象部門預報,本周我國大部分地區又將迎來大幅度的降溫降雪天氣,進入年度最冷時段。寒為冬季的主氣,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寒主收引凝滯。呼呼刮來的寒風不僅讓人手腳冰涼,還容易引起感冒發燒、關節疼痛、胃涼體寒等癥狀。所以,大寒冷凍模式下,市民要格外關愛自己身體健康。

天寒地凍模式 注意防範呼吸、心血管疾病發生

進入「四九」後,因氣溫驟降引發的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病以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患者明顯增多。一旦發生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如果不能迅速確診治療,死亡率非常高。那麼,如何保護心腦血管,並早期預防相關疾病的發生呢?某醫院內二科主任張傑介紹說,冬季天氣寒冷,刺激交感神經,導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活動失調,引起血管痙攣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血流不暢。由此造成兩個方面的危害:一是血壓升高,血壓升高之後,會引起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及心衰的發作或加重;二是使得心臟負荷增加,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會加重心絞痛發作的頻率,疼痛嚴重度更明顯,甚至誘發心肌梗塞的發生。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在冬季正確鍛煉以外,還要注意控制血壓,如果出門最好隨身帶著藥品。除了心血管疾病外,還有感冒和呼吸系統疾病就診病人也明顯增加。張傑主任介紹說,流感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咽痛、身體酸痛、頭痛、疲勞等癥狀,老人、兒童、慢性病患者是高危人群。除合理膳食,適量運動、保證充足睡眠、戒煙限酒、提高自身抵抗力外,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從日常生活細節做起,積極預防流感。

天寒地凍模式 市民注意安全謹防骨折發生

據該醫院骨科主任戴守達介紹,受降雪天氣的影響,這兩天該科收治因摔傷導致骨折的患者比平時多了不少,且多為上班騎車的人和中老年人,也有個別女性因穿高跟鞋滑倒而受傷的。據戴主任介紹,市民如果不小心突然摔倒,切忌不要用手腕撐地,最好順勢倒下,因為摔倒時用手腕撐地的姿勢最容易造成手臂骨折。摔倒後也不要急於起身,應先看看自己是什麼部位摔疼了。一旦發現有疼痛、腫起的部位,則表明該部位可能已骨折,此時切不可亂揉亂動,應請求他人幫助,並立即就醫。就醫前,最好用硬物將受傷部位簡易固定一下。另外,中老年人普遍骨質疏鬆,雪天更要注易防止滑倒、摔倒,因為中老年人滑倒後易導致髖關節股骨頸骨骨折,如果毫無緩衝地一屁股跌坐在地上,甚至造成脊柱骨折。

天寒地凍模式 注意保暖、防範腦溢血發生

隨著天氣越來越冷,醫院腦溢血病人明顯增多。冬季如何防範高血壓患者出現腦溢血癥狀?據該醫院腦外科汪海關主任介紹說,首先,高血壓患者應該在冬季更重視監測血壓,最好每天一測。服藥千萬不能跟著感覺走,要根據醫囑合理服藥,不能自行停葯。尤其要注意早中晚的血壓變化,血壓高了,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藥物,以減少心腦血管的危險性。二是人在夜間睡眠時血壓降低,大約在凌晨2—3點時最低。清晨醒前血壓快速升高,晨醒後內血壓接近最高峰這種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血壓晨峰」現象。對於高血壓病人來講,這是一個危險時間,因為此時病人的交感神經處於興奮時期,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對於有動脈粥樣斑塊的高血壓病人來說,此時斑塊容易破裂,導致心肌梗死、腦梗塞、腦出血。因此不主張高血壓病人早起晨練,建議此類人群每天晚飯後進行適當的鍛煉。三是不要亂服「活血」的葯。一些平時身體不太好的老年人,到了冬天就想通過吃藥或食補「活活血」,以為這樣對身體好,但事實上適得其反。因為冬天天氣冷,血管末梢循環都是閉塞的,血壓不好控制,容易出血。汪海關主任還介紹說,一旦腦出血突發,應立即就地休息並採取仰卧位,有條件的可使用冰袋降低腦部溫度,減少腦血管出血量,避免劇烈搬動,以免使腦血管出血量增大;被確診為腦出血後,應迅速選擇正規醫院的神經外科或腦外科救治。

天寒地凍模式 中醫養生保健不可少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離春天最近的一個節日。每年1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其嚴寒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據該醫院內三科主任高作文介紹,天寒地凍模式 中醫養生保健不可少。首先起居要有常,「藏」好陽氣。民間有諺語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大寒節氣應適量運動,可增強免疫力,有效預防感冒,同時使人精力充沛。運動還能減輕因植物神經功能失調而引起的緊張、焦慮、抑鬱等狀態。其次,大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 飲食結構依然要合理,注意葷素搭配。過量進食熱量較高的羊肉、牛肉等食物,往往會產生內熱,體外寒冷,這樣溫差大很容易出現感冒反覆,這就是體內有熱,容易招致外邪的道理,是「吃」出來的感冒,所以冬日蔬菜水果依然必不可少,如大白菜、蘿蔔、香蕉、蘋果和梨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高主任還提醒大家,適宜的食物並不是天天吃、頓頓吃,不適宜的食物也並非一點兒也不吃,要掌握「適度」。 第三、調暢情志,避免憂怒 。高主任介紹說,大寒時節寒風凜冽,陰雪紛紛,易擾亂人體陽氣,使人萎靡不振。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冬天日照減少,易引發抑鬱症,使人情緒低落,鬱鬱寡歡,少言懶動。此時應調節自己的心態,注意精神的調養,保持樂觀,節喜制怒。可以多聽聽音樂,讓美妙的旋律為生活增添樂趣。盡量到外面多曬太陽,接受「光合作用」,靜心等待寒冷過後的春色,多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並注意動靜結合。動可健身,靜可養神,體健神旺,可一掃暮氣,振奮精神。 (伍傳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都觀察 的精彩文章:

五十載如一日 農婦照顧殘疾孤寡叔公現大愛

TAG:徽都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