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便3種異常表現 要警惕早期結腸癌!

大便3種異常表現 要警惕早期結腸癌!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大便異常包括以下三點:

大便習慣改變,譬如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突然改了時間;

大便次數改變,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或出現便秘、腹瀉交替;

大便性狀改變,出現粘液便、血便或大便變得細條。

任何一項改變都可能是結腸癌早期癥狀。到了結腸癌晚期,根據腫瘤長的位置不同,表現往往有一定差異。

由於右半結腸直徑粗而左半結腸直徑細,食物殘渣進入右結腸是呈糊狀沒有成形,而在左結腸則是成形的糞便。同時,腫瘤長在右半結腸是腫塊狀,長在左半結腸則是狹窄型的腫瘤。

根據這些特點,左結腸癌晚期是以腸梗阻為表現,多數是不完全梗阻,患者會出現大便次數增多,同時可伴有暗紅色便血和腹痛腹脹;右結腸癌晚期則表現為貧血、消瘦,以黑便為主可伴有腹部包塊。

大便3種異常表現 要警惕早期結腸癌!

結腸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1、有家族病史

高危人群首先要考家族性傾向。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過結腸癌,該患者直屬家系都屬於結腸癌的高發群體。即使患的不是結腸癌而是直腸癌,這樣的影響同樣存在。

2、40歲以上人群

沒有結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從40歲開始也要高度關注這類疾病,因為隨著年齡增加,腸癌的發病率將越來越高。

3、飲食結構不合理

飲食結構不合理與腸癌的發生也有一定的關係。精細飲食的人吃得少而精,特別是高脂高蛋白飲食,可刺激膽汁分泌,代謝後的次級膽酸是較強的致癌物。尤其對有便秘習慣的人群,有毒物質儲積在腸道的時間越久,對腸粘膜的刺激和破壞越大,致癌的可能性越高。

4、摘除膽囊後的人群

摘除膽囊後的人群膽汁直接進入大腸,這類病人發生大腸癌的幾率也比普通人高。

大便3種異常表現 要警惕早期結腸癌!

如何做到早期發現和預防

從正常腸粘膜發展到腺瘤性息肉(特別是絨毛狀腺瘤,癌變幾率達到25%-85%)再到腫瘤,一般需要5-10年的漫長曆程。其間,在沒有癥狀的前提下,40歲開始做腸鏡檢查,能起到早發現腸癌的作用。在普查中如發現長了息肉,切除後要定期複查。

總的來說,但凡大便出現以上所說的任一種改變,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或摸到腹部有腫塊,都要第一時間到正規醫院的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就診,篩查是否存在腫瘤。

大便3種異常表現 要警惕早期結腸癌!

預防措施:

1、日常飲食主張多吃高纖維、低脂肪的食物,譬如蔬菜、水果等,不主張吃煎炸食物及動物油。

2、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抽煙、少飲酒,少熬夜,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防止便秘。

3、適當補鈣,減少腸息肉的發生。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腸癌學堂 的精彩文章:

大發現:小小牙周病竟是結直腸癌和淋巴瘤的高危因素!

TAG:腸癌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