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借山而居,依心而居

借山而居,依心而居

借山而居,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GIF

住在哪裡,生活的樣子已經有了一個大概。

想像過住在山上的樣子,也想過住在山上的樣子,未做過。有一天,看到有人居于山上,親手親力,安置房子,和他也是年齡相仿,也還是有人做了。

這件事,我跟身邊好多朋友都會聊起,有這樣一個人花了4000元,租了一個在山上的院子,租期20年。那時候,在我的腦海里,沒有畫家、詩人這樣的標籤,只是覺得有一個現代社會畢業的大學生,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感受到了一份自我,也是自由。

巧合,某圈留言說冬子是他的美術老師,也正巧還有聯繫方式。照常理,我是一個不會冒冒昧之險的人,在這件事上,「勇敢」的冒昧了一次,也是出於對這樣生活的一種嚮往,與鼓勵。

「隨緣,有機會來玩。」——一五年一月十五日

「元旦快樂too。」——一六年一月一日

一晃又一年,終於過完一六年,也還沒有完成上山之約。

「到西安給我電話186xxxxxxxx」——一七年十月十四日

去年十月份,上了終南山,未居。

來到山上,一路,或者一溝,也不對,爬過山總知道,本無路,踩多了便有了條路的那種路,二冬寫的雞啊,鵝啊,狗啊都先被我見到了,那幢「我宅」也是,然後再是主人公二冬。

進屋,待客首道。

煮茶,在這裡特別應景。室外近處是山,遠處還是山。

杯墊,什麼植物的葉子,我不記得了,也不知道冬子講沒講過這葉子的學術名,總之我忘記了,回頭我可以再問一下他。這個暖爐,是二冬自己搭的,這一天也真是冷,從山下一直冷到了山上,更冷。

桂圓乾,這個不是自己種的,是從某寶上買的,至於有沒有快遞到山上,這個問題,留於你們自己去猜想吧。

也不是所有吃的都要有照片,比如說還有開心果了,xx,xx......

難得天晴,微露白日,面朝大山,喝茶閑談。也不知是什麼毛病,總覺得這裡用一點稍帶文墨氣息的詞,更顯得,也說不來上來顯得如何。反正,就去室外喝茶了。

喝茶的桌子,也不算桌子,是一個石頭案子,就地取材。可惜,只能告訴你們材質,照片是沒有拍了,誰會記得要拍一張石頭案子呢,下次上山一定來個三百六十度無死角全寫真。

在他宅,我的冒昧之心未去,不好意思拿起相機拍,這到了藍天碧雲下,花花草草,石頭樹木,也不見得可以冒昧什麼了。出他宅,我按耐不住地拿起相機,一邊與朋友和二冬閑聊,一邊也是走走看看,把四周先拍了一遍。

在我宅正門口,是一顆不大不小的石頭,那根樹枝並不是長在石頭上的,這樣看著也挺有意思的。

玉米棒子,大概是鄰居永琴的。

這兩居室,自然是狗子們的了。

雞,鵝,狗,柿子,這些都是出現在二冬文字里的主人公,我算是與它們打了個照面,不管我拍來拍去,它們也只顧的上自己,從這邊玩到那邊。

雞,也不只這一隻,這隻懂得擺造型,就給它「單人照」拍了一張。

鵝,鵝,鵝就不一樣了,它們總是集體活動,從這頭到那頭,從那頭又到這頭。

狗,看得出來哪只狗是最吃香的嗎?遇上了狗發情,交配期,這多角戀,它愛它,它護它,它追它,它跟它......明白嗎?

柿子,無心有心,都讓這個枝頭活了。

這裡的所有,都可以給予一個名字,讀過二冬書的人,都知道雞叫什麼,鵝叫什麼,狗叫什麼,柿子還是柿子,紅一點的柿子。

坐著的地方,對著的是永琴的房子。

讀過二冬寫永琴,一看,二看,對於這樣一個人,我是一直想見一下的。即便現在再去翻看,是讀不到關於永琴的了。對於永琴,我是愛的,那種質樸,真實,純粹。

這次不是因為冒昧,而是當我面對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我竟然無從開口交流。好在同行的司機能說當地話,給我打了「頭陣」。在門口的時候,簡單的溝通了一下,能否拍幾張照片,永琴一直是笑著,帶有一點不自在,或者害羞,最終鏡頭上留下了她笑著的一面。她的真實,可以貫穿到畫面,看著照片里的她,也是質樸,真實的,哦,對了,還有一份熱情。若不是,有一個人借山而居,和她做了鄰居,她應該是都不會見到有多少生人面孔的。

進了永琴的房子,或許這也是我見過最實在的了。.我拍下了房間里的燈泡,床,灶台......宛如一幅幅畫,充滿了油畫感。

礙於一些私人原因,關於永琴照片,就不多放了。

趁日頭還在,冬子帶著鄭佳土豆一行狗子,一起上了山上山。

爬山不多,沒爬幾下,這氣是「不打一處來」,只見得二冬氣不喘,神定氣若得樣子,我也調了調整自己,畢竟也是一直都有鍛煉身體的。

狗子們一路還是圍著主角轉,它追它,它護它,它它它。

在山上,望得見那一山上的人家,山下的城市,鄰山上的花海,靜心的絕好地方。搭一小帳篷,夜觀星象也應該是絕佳。要真若去了,一定給你們看一眼拍下的星空。

狗子們撒歡,聊著拍攝的事,對於美的東西,藝術的東西,二冬是喜歡的。看他記錄下的片段,有著他的思考。

下山路上,遇見了放牛人。

這樣的畫面,就算是當我還是個少童,在村子裡也未曾見過,亦或者我見過也只剩模糊的記憶了。放牛人的一轉臉,正好,吸引我的是他腰間上的腰帶,若真要說藝術,時尚,這絕對會是一個。

牛兒們,有的吃著草,有的正在耕地,它們還是生產鏈上的一份子,真替它們高興。

回到屋子裡時候,太陽已剩略微高了。再冒昧下去,恐怕是拍不了「我宅」之內了。在開口與不開口之間,向二冬說了。

工作台上亂而有序,大概就是這樣的了,不乏味。

文有筆墨,閑有琴。

掃帚,凈之物;藤椅,歇之物;石墩,承之物;樹根,飾之物。又文墨了,見笑見笑,總之是一桌一牆,一轉身,能看到的都是一種靜心的美,牆上的畫作、字幅也是不例外。

太陽還未全落,屋子裡已漸漸的暗了。二冬說起拍照,是自己見解的,我想一個藝術的人,對於畫面多少都是會有自己的見識的。趁此,也是給冬子拍了幾張。聊起拍照這回事,我便多少會有自己的一些淺談。

畫面第一是感覺,雖說這兩字說不清,道不明,但到每個人那裡,都又是最直觀的。二冬說什麼相機比較適合他現在用,我倒真的想不出有什麼樣的相機可以。看他平日里的文章里配圖,用的都是手機拍攝完成的,我再看了一下自己的,張張都是專業相機出來的,畫質有細膩度,色彩有層次度,美是美的,但總感覺缺失了一點什麼,而這一點什麼正是隨手的手機拍攝擁有的,我總結是「粗糙」。這樣的「粗糙」並不影響感覺上的美,反倒是增強了真實的感覺,而對於他來說,我想「真實」這樣的感覺是他照片最需要的。所以,留有粗糙,留有感覺,挺好。

一天的時間不快不慢,也到了下山的時候了。

回到市裡,想想這一下午算是清凈的,手機信號時有時無,也沒有wifi這回事。若換做現在的我,大概還沒準備好如此。是不是的看視頻,看電影,刷微博,刷朋友圈,瀏覽網頁......這些似乎是生活的大部分,這樣一想,我是待不住的,而這一年,是冬子在山上的第五年了,還會有第六年,第七年......也許哪一年他下山了,那不是耐不住孤寂了,是因為愛,我記得他曾說過。

山上的生活遠不如我一下午所感受到的,關於電,關於水,關於現在都市生活里的近乎所有便利,在山上都變成零,有的是自己和大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所嚮往的,其實也可以是你當下的,由心而生,再而堅持,感受堅持中所遇到的一切,便是自由。

長安有雪,二冬依舊在山上。

「沐暄,會友,煮茶;

劈柴,殺豬,燉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PHTP 的精彩文章:

TAG:PH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