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封家書:致母親

一封家書:致母親

(以上聲頻為鄭州新聞廣播2018溫暖巨獻)

一封家書:致母親

胡獻宇,2018年1月16日於美國亞特蘭大

母親:您好!

春節快要到了,我知道今年春節已無法再與您直接聯繫,但心裡有很多話想對您說,不由提筆寫這封信,以寄託對您和家人的思念。

自從1995年離開鄭州,來美國已經有二十多年了。儘管每隔一兩年都回去看看,不過由於孩子上學的原因,也只有在他們放暑假的時候才能回去。這樣以來,回家過年也就成了我多年來最大的願望!每逢春節,心裡總是回想起小時候在家過年的情景。那時候,一年到頭總是盼望著過年,因為只有在過年的那幾天才能吃上肉。特別是元旦過後,每天扳著指頭數著,離春節還剩幾天,真是一天比一天難熬!快到春節的那幾天,村裡家家戶戶也都忙著辦年貨、蒸饃、煮肉、磨豆腐、買鞭炮、貼春聯、包餃子,等等。那時候儘管大家都很窮,也買不了什麼像樣的年貨,可是街坊鄰居見面,問候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年貨辦好了嗎?" ,對方總是喜氣洋洋的回答說 「辦好了!」。那種純樸的鄉情和過節的氣氛,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是我非常珍貴和美好的回憶!

小時候,盼望過年的另一個原因,是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會添上一件新衣服。咱們家裡人多,我又是老小,真不記得哥哥姐姐他們有沒有,但我總會有一件。有一年,可能是因為家裡實在太困難了,沒有錢買布做新的,您就把我穿了一個冬天又舊、又髒的棉衣拆開來洗洗,反過來重新縫製,看上去像新的一模一樣!而且還有四個兜,每個兜里裝滿了鼓鼓的鞭炮。現在,即使國內外什麼樣的衣服都可以買到,可永遠都比不上,您親手給我縫製的那件衣服好看、合身、更讓我興高采烈!

我還記得,每年的年三十,咱們家會都在一起包餃子。您總是在其中的一個餃子里包上一個五分錢的硬幣,誰吃到那個硬幣,誰就在新年裡運氣最好。八零年的那個春節,我快要高中畢業考大學了,您嘴裡不說,當兒子的自然了解您的心愿。當我十分高興的宣布我吃到錢的時候,您在一旁倒是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微微的笑了笑。可我知道,您的微笑是在辛苦操勞的一年裡,發出的最甜美、最慈祥的微笑!如您所願,那一年我真的考上了大學。但從此以後,離家的路也越走越遠了,與您見面的次數也越來越少了。

現在,我們所居住城市的華人一年比一年多,過節的氣氛也一年比一年濃,什麼樣的年貨也都能買到。在家裡,也保持了咱們的老傳統,比如一起包餃子、放硬幣看誰的運氣好、給孩子發壓歲錢等等。隨著中國的實力和影響力的不斷增強,美國的同事和鄰居也都知道咱們中國的新年,並非常友好的向我們表示祝賀。個別的城市還把大年初一定為華人的節日,就連美國總統每年也都向所有的華人拜年!

三年前父親去世的時候,您已經92歲高齡。聽二哥說,您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下床,我們都非常擔心您瘦弱的身體支撐不下去。可是,為了不讓子孫們牽掛,您強打精神,拄著拐杖,步履艱難的到家門口外走動,和村裡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們相互鼓勵,相互安慰,一起又說又笑,身體總算一天比一天又好起來。正月初五,是您的生日,每年的這個時候,子子孫孫好幾十口人,無論天氣好壞,冰地雪天,都回去給您祝壽。我也計劃好了今年春節一定回家過年,可萬萬沒有想到,在四月份您就突然重病離開了。聽到噩耗,我十萬火急,日夜兼程,趕回家總算和您見上了最後一面。回到美國以後,心中的懊惱和悔恨就像一塊千斤重的石頭,一直壓在心裡,幾乎喘不過氣來,只好寫下這段話,向您訴說:

如您所願,

我金榜題名,遠走四方。

您卻每次送我到村口,

依依不捨,淚眼汪汪。

如您所願,

我事業順利,蒸蒸日上。

您卻總是勸我-

適可而止,不必事事爭強。

如您所願,

我兒女雙全,幸福滿堂。

您卻永遠沒有-

走進過我在異國他鄉的門房。

如您所願,

我歷經磨練,不怕風霜。

您卻每次見面-

總覺得我還是兒時的模樣。

如您所願,

我常打電話,不管閑忙。

您卻慢慢地--

聽不清那麼熟悉而又期待的電話鈴響。

如您所願,

我不必擔心,安居他鄉。

您卻常常-

夜不能寐,掛肚牽腸。

如您所願,

我歸心似箭,備好行囊。

您卻再也沒有--

多一點兒的時間到大門口張望……

母親,春節快要到了,今年我們不僅僅相距萬里,而且遠隔天堂。天堂里的春節會是什麼樣的呢?我不願去多想。但是,我永遠都會記住,那一年我吃到幸運錢的時候,您笑的是那麼的甜美、那麼的慈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城薈萃 的精彩文章:

TAG:亞城薈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