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個字講透人是怎麼回事:一二三王聖

5個字講透人是怎麼回事:一二三王聖

這是靜之兄第302篇原創,累計原創65萬字

01

學習心學,懂得了立志的重要性,也想引導孩子儘早立志。王陽明在12歲的時候,就已經立下別具一格的志向:做聖人。作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儘快立志?但如果告訴他們,做人的第一等事就是做聖人。那麼,會很容易收到一個問題:聖人是什麼?

說實在,這個問題不好回答,因為我們也不太清楚。只好含糊其辭,說:聖人就是像王陽明那樣的人。可是,又會迎來一系列的問題:王陽明又是什麼人?為什麼要做聖人?

況且,在普通人眼裡,聖人如此高不可攀,高到引發反感。聽到有人說自己的志向是成為聖人,人們往往會認為,這個人要麼是偽君子,要麼是嘩眾取寵,要麼是瘋子。因此,聖人一說,簡直成了貶義詞。

聖人是什麼這個問題,不僅對孩子立志有影響,還直接關係到我們這些成年人,這輩子到底要活成個什麼樣。

那麼,聖人到底是什麼人?

02

講聖人之前,先講「一、二、三、王」這幾個字,理解了這幾個字的意思,就差不多可以搞清聖人是什麼了。

我們先看「一」。

一是天地混沌未開時的狀態,也就是天理的本來面目。天理無善無惡,沒有對錯,也沒有什麼感情,一直是該做什麼做什麼,按照自己的節奏走。循道而行,很是快樂。

直到有一天,來了兩個聰明人。一個叫忽,另一個叫倏,這兩個人——準確的說是神,一個主管南海,另一個主管北海。他們經常到混沌所主的中央來玩。混沌對他們很好,他們就總想著怎麼報答混沌。

他們說:「人都有七竅,眼睛用來看色,耳朵用來聽聲,嘴巴用來吃食,鼻子用來呼吸,可是渾沌一竅也沒有,我們給你鑿七竅吧!」於是,他們就每天為渾沌鑿一竅。鑿了七天,七竅鑿成了,而渾沌卻死了。

這是莊子《應帝王》里講的故事。後來,人們把倏通假成「攸」字,把這兩好心的兄弟叫成「忽攸」,這就是忽攸一詞的一個來源。

看這個故事,不要把它當神話來看,要從去人慾、存天理的角度去看。天理原是人人自有的,為什麼我們會背離天理?就是不經忽攸。

忽攸我們的,不是外人,是我們的私慾。想想看,那些因貪財被騙的,不都是自己內心的忽攸二神在勸說我們貪點小便宜,結果被人利用、造成損失嗎?

03

我們再看「二」。

二就是對立、名相。混沌本來是一的,被忽倏二兄弟一忽悠,裝上了眼耳鼻舌身意,就變成二了。從此,與天理分道揚鑣,若即若離。

佛家講人的最高標準是做到「不二」,不二就是一。只要人有七竅,就有七情六慾,就與道二分,從此不快樂、不幸福。人的一生,就是要從二走向一。所謂知行合一、去人慾存天理、致良知等等,這些工夫,都是引導人們由二到一。

先人們發明了語言和文字,就創造了名相。經過漫長的歲月,名相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這使得我們離道越來越遠。為什麼社會越發達的地方,人們的幸福感反而越少,就在於文化越多,名相越多。《金剛經》通篇講的就是如何破掉名相,回歸一,這是大智慧。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稱一個不懂事的人叫「犯二」,卻不知,我們都是「二得可愛」,大家不過五十步笑一百步罷了。尤其是死抱著自己的觀念、角度、利益不放的人,更是二得無可救藥。道是一的,執著於名相,就走向二了。為什麼佛家講要破我執,關鍵在此。

04

接著來看「三」。

自從有了二,分了天地、山河、雨露、風雷等等對立面,就有了人。只有人才有這個能力去給這些東西賦予名相。因此,就有了三。三是天地之間站著的一個人:上下兩橫代表天地,中間一橫代表人。

《道德經》講,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有很多種解釋,解釋也是一種名相,無可無不可的。怎麼解釋不重要,重要的是看透這些名相,抓住背後的道。用心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可以解釋為:混沌一開,分了天地,天地一立,人在其中,人善名相,命名萬物。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既有天地賦予的良知,可以洞察一切天理,又因為有忽攸二神幫我們打開的七竅,頻生私慾,讓我們無法看見道。這就是老天給人的功課:一輩子都在與自己的私慾戰鬥,畢業了,就獲得靈魂解脫,沒畢業,下輩子換個皮囊再來。

05

再來看「王」。

很多人的人生追求都是稱王稱霸。其實他們不知道,王霸是不同的境界。

我們先說霸,霸是霸道,也是道的一種體現,靠強力和謀略戰勝,從而獲得結果。可惜,這種道只是片面的,不是徹底的符合規律,因而無法永恆。春秋五霸,當今的美國,莫不都是霸道的「模範」。

所謂的王,指的是窮通天、地、人的規律。王字中間這一豎,就代表貫通了宇宙萬物。也就是說,這個道理在萬物中都吃得開、起作用。只有在王道這裡,萬物才重新回歸一的狀態。所以,王不是王權,而是天道。古代的王,都號稱代天巡狩,其理在此。

王道是時時處處都符合天理,須從心這個根子上出發,不像霸道,析心與理為二,只想把事做成,不管發心是否端正。霸道也能成事,不過成不了大事,真要成大事,非王道不可。

王霸的區別在於根是否端正,也就是心。就像一棵大樹,長歪了,也能成材,但成不了參天大樹,萬有引力會讓它自然坍塌。王陽明也曾說,他見過霸道能治一城一池的,但沒見過霸道可以治天下的,只有王道才可以。

06

最後,我們來看「聖」。

聖字的繁體字為「聖」,我們注意看,是一個王字上面加上口、耳兩個字。意思是說,能夠用耳朵感知天理,通達萬物之情,並能用嘴巴講出來的,就是聖人。簡單的說,聖人就是明白人:做人明白、做事明白。

正因是個明白人,所以於萬事萬物都無所不知、無所不通,做人做事都能明辨是非、剋制己私、通透簡單,能夠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迷不亂。這樣的聖人,一點都不神秘,在我們的身邊,雖然很少見到徹底通透的人,但高人還是不少的,他們也是某種程度的聖人。

聖人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知的和通的,不過是天理,而不是知識。知識需要學習,天理需要去人慾。《道德經》里講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就是這個道理。

聖人不會為了學習知識而學習知識,只在需要學的時候學,不需要懂的知識,他自然知道找誰問。這在互聯網時代更是便利,問「度娘」就可以了。關鍵是,須是自己是個明白人,才能問出恰到好處的問題。

07

一二三王聖,簡單的5個字,參透了,也就懂得人到底是怎麼回事了。

懂得人是怎麼回事,就知道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就能看透知識學習和做人二者之間誰為根、誰為枝的關係。

懂得了教育的本末,就不會走彎路,把一棵好苗子給毀了。

微信號:靜之兄

心學純明,專治各種不痛快!

建議通過意念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之兄 的精彩文章:

知行合一的真相是什麼?

TAG:靜之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