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全家人一起吃飯

全家人一起吃飯

今天是2017年12月22日冬至。

在北方,冬至大如年,全家人是要在一起吃餃子的。

娘親在世時,每年冬至,家裡都忙的不亦樂乎,剁餡子、擀麵皮、包各種各樣的餃子,最後全家上下其樂融融圍坐在一起吃著說著笑著。。。。。此情此景今天再次浮現腦際溫暖了我的心。

今天您回家陪家人吃飯嗎?

您是否經常陪孩子吃飯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一些有關的調查研究。

根據蒙特利爾大學的研究小組對1492名1997年到1998年間出生於魁北克的加拿大兒童的長期跟蹤調查結果,在孩子10歲之前,最有益身心的家庭素質教育,可能不過是多陪陪孩子在家吃上幾頓飯。

哈佛教育學院的兒童語言發展專家凱瑟琳·斯諾(Catherine Snow)發現,與讀童書給孩子聽相比,父母在晚餐桌上的交談更有助於提高嬰幼兒的辭彙量和閱讀及表達能力。

對發生於68個低收入美國家庭里的160次餐桌對話錄音的分析結果顯示,小孩子可以從大人的交談中學到1000多個非常用詞的恰當用法,而在被動地聽父母大聲朗讀童書時,學到的生詞卻僅有143個。

在密歇根大學社會研究所針對學齡兒童的一項研究中,與在校時間、完成作業時間、參與體育活動和藝術興趣班等相關因素相比,是否經常在家吃飯更是對學習成績好壞的最有效預測因素。

一項類似研究甚至發現,每周和父母一起吃5到7頓飯的青少年,考試中拿高分的可能性是那些很少在家吃飯的孩子的兩倍。

但最新這項加拿大研究的與眾不同之處,是研究者將關注點放在了兒童的長期精神健康之上。入選的孩子從5個月大的時候,其身心健康狀況就被密切觀察;到6歲時,他們的父母開始定期報告,一家人每周在家中共進三餐的次數有多少;到了10歲時,這些孩子的老師、家長和他們自己則各自以問卷形式提供有關其生活方式與心理健康的信息。

結果顯示,在排除了稟性、智力、母親受教育程度和精神狀況以及家庭構成與功能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後,6歲時家庭用餐環境質量越高的那些孩子,長到10歲即將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出現叛逆、暴力、衝動、不服管束等行為問題的可能越低,而且在遇到校園暴凌事件的時候,也能相對冷靜地平和處理,而不是立即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研究者援引的其他幾項研究更表明,對於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在家中就餐的時間越長、頻率越高,發生焦慮、抑鬱、進食障礙、自殺傾向的風險也就越低。

研究者指出,關鍵在於在家用餐可以提供一個熟悉的、安全的、放鬆的、可期待的溝通環境,而這種環境孕育並催生了交流的衝動。與之相對應,當只以餵飽肚子或一享口福為目的在外就餐時,各種外界干擾會嚴重破壞這種主觀意願的醞釀。事實上,哪怕是父母因為廚藝不佳或時間有限而只能打包快餐回家,光是一家人坐在餐桌上頭碰頭吃頓飯這件事,就足以給親子溝通帶來質變。在一個孤獨業已成為發達社會最恐怖的流行病、對健康的危害甚至超過每天吸15支煙的時代,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送給下一代的禮物?

可憐天下父母心!作為父母,誰又真的希求孩子富貴榮耀出類拔萃卻精神心理不健康嗎?我想天下的爹媽真想要的是一個健康快樂陽光樂觀積極的孩子!

我感恩我的父母給我們了一個溫暖家,更重要的是在我們的心裡為我們儲存了許許多多家的味道,母親的味道,時光的味道;無論走多遠,我們都念念不忘,愛在心間!

陪伴是長情的告白。那麼,有空就多多陪陪孩子一起吃飯吧!願我們用有限的一生,陪家人吃好一日三餐!

-全文完-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大家好,我是樂樂,喜樂的樂。副業遊山玩水、讀書鍛煉;主業金融服務。願大家喜樂,願我們與愛同在,與道同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高情商女人說話,都用這樣的技巧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