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化皇帝——拓跋宏(二)

漢化皇帝——拓跋宏(二)

第陸拾肆期

漢化皇帝——拓跋宏(二)

不講歷史只說故事,大家好!我是講故事的呂秀才。我們今天繼續講述漢化皇帝——拓跋宏。昨天我們講到,在拓跋宏的哄騙之下,北魏的軍隊和文武百官、王公貴族大都被弄到了洛陽,那麼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既成事實就無法改變了。伴隨著朝廷明發的遷都詔令,那麼居住在北方的鮮卑人或自願、或被迫的也就都開始了大規模的南遷,也就是說魏孝文帝拓跋宏的遷都壯舉實現了,但是實現了不等於成功了,拓跋宏的目的可不是簡單的位置移動,他的目的是讓鮮卑人與漢族人融合,讓鮮卑文化與漢族文化融合,這種融合併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是你還是你,讓我照著你的模樣變成你。

就當越來越多的鮮卑人來到洛陽的時候,他們猛然發現,皇帝太狠了!皇帝不讓他們穿衣服了,當然不是讓他們光屁股,而是命令大家都要穿漢人的服裝。這可太不近人情了,自己祖祖輩輩都穿鮮卑人的胡服,騎馬打仗的特別方便,現在穿上長袍馬掛大袖子的漢服,不光看著彆扭,身上也難受,想撓痒痒都費勁。

但這才僅僅只是一個開始,很快皇帝下令,大家的髮型和首飾搭配也要和漢人一樣。頭上的小辮都給我解開,大老爺們耳朵上的零碎都給我摘下了,把腰上別著的彎刀都給我換成短劍,來來來,把帽子都帶好。這一下子弄得鮮卑人都不敢照鏡子了,照鏡子也沒用,也認不出來自己,原本熟悉的朋友走在街上都不敢打招呼,怕認錯人。自己回家了,家裡的狗都咬自己。

很快、皇帝的新命令來了,咱們鮮卑人以後就不許說胡語了,都要說漢語,這下可難到這些鮮卑人了,大家也都有體會,學習一門外語是多麼的費勁呀!不過皇帝有辦法,皇帝親自頒發實用漢語教材,同時派漢語老師去到民間免費教學,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是越來越國際化。發現誰講鮮卑話就抓到監獄裡,那實在笨的、學不會的也有一招,就是閉嘴別說話,於是當年在北魏的大街小巷就會發生很多讓人啼笑皆非的場景,兩個人明明都會說話,但是這兩個人卻都在裝啞巴,溝通變成離開比比劃劃的手語和吱吱嗚嗚的聲音。

本以為皇帝折騰的差不多了,沒過多久皇帝的詔令又來了:咱們鮮卑人死了,就不要在送回北方安葬了,就都埋在河南吧。這個命令可是太不近人情了,這活著的時候被你皇帝折騰,死了回老家都不讓?漢人不是也講落葉歸根么?怎麼這方面就不學漢人呢?對於這個疑問,皇帝拓跋宏自然也是有理由的。我們是徹底漢化的第一代鮮卑人,我們就要把自己當成漢人,那中原地區就是漢人文明的發源地,所以我們落葉了,就要歸到中原來,這裡才是我們的根。你們的戶口本朕都改了,大家的戶籍所在地都改為河南洛陽了,以後就別想著回北方了,那裡跟你們沒啥關係了。

就在南遷的鮮卑人為自己不能落葉歸根而傷心抹眼淚的時候,皇帝的詔令又來了,這一次規定的內容足以讓這些鮮卑人感受到祖墳被刨的痛徹心扉,因為皇帝給他們改姓了。鮮卑族的姓氏基本都是複姓,就是兩個字甚至更多字的姓氏,而且這幾個字大都是晦澀難懂的,這叫起來麻煩,寫起來也不方便,那就改了吧。比如:獨孤改為劉、步六孤改為陸、賀樓改為樓,皇帝自己也改,拓跋改為元,從此這魏孝文帝拓跋宏就叫元宏了。

在一些列漢化改革的同時,魏孝文帝也開始鼓勵和漢族通婚,從血緣上的融合是內在的,最根本的融合,這樣一來幾代人之後改革就徹底完成了。還是皇帝率先垂範,娶了一堆漢人閨女當老婆,之後就是攤派,王公貴族必須至少要有一位漢族老婆,這是標配,而且特彆強調這位漢族老婆可不能是騎馬搶來的,得三媒六聘、八抬大轎、明媒正娶,這洛陽城中的漢家女孩可成了搶手的資源,女兒多的人家幾乎都一夜暴富了。

一些列的漢化改革推行的都算比較成功,但在成功的背後卻隱藏著極大的危機,這危機來源於改革的方式方法上,一刀切並且急速迅猛的改革讓很多鮮卑人都產生了巨大的抵觸情緒,普通百姓迫於國法的約束只能順從,但鮮卑的王公貴族可是有實力與皇帝元宏對抗的。自從遷都洛陽開始,就有很多位高權重的人意圖抵抗皇帝的改改進程,由此引發的叛亂也不止一次的發生過,這其中最為驚險的一次就是由太子引發的。

魏孝文帝的太子元恂打心眼裡就看不慣父皇的遷都和一些列漢化改革,為什麼呢?因為熱。大家沒聽錯,他的確是因為熱。本來在山西大同待的舒服著呢,結果被老爹忽悠到了洛陽,一進入夏天、這三十多度的高溫就讓太子元恂受不了。這哥們兒跟我差不多,都是大胖子,來洛陽除了熱以外,還必須穿漢服,穿漢服就不能像以前穿胡服一樣光著半拉膀子,這就更熱了。而且還得學漢語,這哥們兒還特笨,三字經都學不會,父親還總罵自己,於是太子元恂就開始有了巨大的抵觸情緒。他經常公開的說鮮卑語,公開的光著半拉膀子,父皇賜給他的漢服他就用剪子給剪成碎片,皇帝多次嚴厲批評甚至是責罰太子,那麼太子元恂就決定跟父皇分道揚鑣了。公元496年,14歲的胖太子元恂決定帶著自己身邊的謀臣、士兵和三千匹戰馬逃出洛陽回到平城,但是還沒有行動就被魏孝文帝知道了,皇帝憤怒了,連自己的兒子都不支持自己,都要背叛自己,這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他親自動手打了兒子的屁股,打完了又讓自己的弟弟接著打,把這太子元恂打的是屁股開花,之後廢為庶人。這被廢的太子還不服氣,還想背叛皇帝,於是孝文帝一狠心,太子元恂就被賜自盡了。

在孝文帝忙於處理太子的同時,一群不滿皇帝改革的皇室宗親也開始合謀起兵了,這場叛亂持續了將近一年,雖然後來被平定,但也為孝文帝的漢化改革蒙上了一層陰影。可能孝文帝也會思考,如此激進的改革方式真的就是正確的么?但身為皇帝的他顯然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他認為此時應該凝聚人心,讓北魏舉國上下空前團結,那如何能做到呢?其實也不難,這就是發動一場戰爭,這場戰爭有一個響亮的政治口號——一統天下。

公元497年夏天,魏孝文帝元宏親率大軍南征,此時南朝已經有劉宋政權變成了南齊政權,這個政權更替的過程我們後續也會講到。此時魏軍勢如破竹,先後奪得了南齊的諸多城池,但魏軍也遇到過頑強的抵抗,損失也不小。就在孝文帝擔心自己陷入戰爭泥潭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來了:南齊皇帝死了。魏孝文帝立馬說出了一句讓大家匪夷所思的話:「禮不伐喪」,這是西周時期的老禮,孔夫子他老人家特別重視的禮儀,這皇帝元宏其實引用這個禮儀無非就是給自己退兵找個好借口,因為他本來就不想一直向南朝用兵,誰不想過安穩日子呀!你南朝死了國君,我本來可以滅了你,但我比較講究,讓你們好好辦後事,我先回去,以後再來。這事辦的真是有里有面。

就在元宏準備回到都成的時候,他聽到了一個不好的消息,這個消息是關於皇后馮妙蓮的。話說這個馮妙蓮長得是貌美如花,皇帝對她也是沒的說,但是皇帝太忙,不是打仗就是外出考察,好不容易回到皇宮,本著雨露均沾的原則,能來陪她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那寂寞而美麗的皇后馮妙蓮就玩了一把紅杏出牆,確切的講應該叫招蜂引蝶。馮妙蓮兒時有一個青梅竹馬的好朋友,叫做高菩薩,這裡為了不褻瀆神靈我們就稱他為老高,兩個人自幼相識,老高懂醫術,馮妙蓮有什麼不舒服的時候就讓老高來給自己看病,久而久之,兩個人就互生情愫了,但是後來馮妙蓮進宮嫁給了皇帝元宏,老高也就夢想著能進宮當太醫。聽到這裡,大家應該就會覺得,這怎麼跟甄嬛傳里的橋段這麼相似呢?的確,甄嬛傳的編劇應該讀過這段歷史。

老高很不幸,他沒能像溫太醫一樣成為太醫,他也想過就認命吧,就默默祝福吧,但是得知自己心愛的人在皇宮裡過的並不幸福,這下老高可坐不住了,於是老高尋著馮妙蓮拋出的紅杏花就遛進了皇宮,皇后馮妙蓮的身邊就多了一個太監高公公,當然老高是個假太監。接下來的事就不用我多言了,皇帝可以把老婆當成飲料瓶子,但皇帝扔的瓶子別人是不能撿的,老高撿了皇帝的飲料瓶子,那皇帝自然是要弄死他,但奇怪的是,魏孝文帝元宏卻沒有殺死皇后,甚至都沒廢了皇后,他怎麼做了呢?他跟皇后分居了。由此可以看出,皇帝還是挺重感情的。

這件事給魏孝文帝的身體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忍住不哭的人吞噬的都是有毒的淚水,一年以後元宏帶病再次南征,如果是為了完成一統天下的偉業,那麼這一次他失敗了;如果是為了逃離這個讓自己傷心的地方,那麼這一次南征他成功了,因為他沒能活著回來。公元499年,北魏孝文帝元宏在南征途中病死,年僅33歲,他在臨死前下詔賜給了皇后馮妙蓮一杯毒酒,馮妙蓮也欣然的喝下了這杯穿腸的毒藥。

好了,今天的故事講完了,歡迎大家下期繼續收聽。

聲明:本期海報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撤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冬季柴油車的過冬注意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