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檜為什麼主張議和?

秦檜為什麼主張議和?

秦檜議和有道理

我們說秦檜議和有道理,是因為肯定秦檜的議和路線,是覺得宋金不能再戰,因為打下去,吃虧的是南宋,是兩敗俱傷,說起來還是中國人之傷。我們是中國人,為什麼喜歡中國人之不幸呢?不懂歷史的人才說金國人不是中國人,或者說當時不是中國人,這裡的意思是,我們中國人就要殺那些不是中國人的人,殺多少也是應該的,不殺才是不應該的。而且只有壞人才會與外國人議和,這一類的人,在他們的眼裡就是賣國賊,怎麼罵也是應該的。

岳飛之偉大,在一些人看來是殺外國人,王曾瑜就喜歡岳飛殺「外國人」,就認定岳飛在河南曾經一氣殺了五千人,他還想說,有幾千重傷的後來也死了一大半,沒死的也殘廢了,由於生活不能自理,也很快死了一大半。總之,王先生是希望金國人死的是越多越好,估計王曾瑜先生感覺自己就是南宋人,他很清楚自己的籍貫的。

自「靖康之變」發生後,北宋的1265個縣,到南宋時期還剩下703個縣了,也就是說,失去了562個縣,國土面積減少了五分之二(也有人說是三分之一)。況且戰馬嚴重稀缺,而南人又不善戰,不過南人喜歡說大話,顯得很有膽氣,江西人胡銓算一個,後來的江西人文天祥算一個。

大話說到精緻就是豪言壯語,就是愛國心,所以我們中國從來是不缺說大話的人。在「靖康之變」時,金軍圍了汴京32日,這一個多月里,誰當了英雄?誰有些許英雄表現?而金國人也是有理由的,當初說好了,宋以犒軍為名,給金軍黃金五百萬兩,銀五千萬兩,緞百萬匹,馬一萬匹,並且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二十州,宋金兩帝約為伯侄關係。但是北宋背約了,這樣金國不幹了,才用武力滅了北宋。但是金國也表明了他們的態度,其粘罕就說:「古有南即有北,不可無也。今之所期,在割地而已。」後來他還說:「天生華夷,自有分域,中國豈吾所居,況天人之心未厭趙氏,使他豪傑四起,中原亦非我有,但欲以大河為界,仍許宋朝用大金正朔。」但是這些恐怕屬於個人意見,很快金國發現宋朝不可靠了,想要廢除掉了,又拿出意見來說:「宜別擇賢人,立為藩屏,以王茲土」。這就是說,金人不想要趙氏了,想換個異性來當他們的屬國。這樣才有了以後發生的宋金戰爭。

金人的這些思想,秦檜到他們那裡是必然會知道的,金人之所以立劉豫,是把南宋當成了敵國,所以才需要齊國來作為藩屏。而一旦議和成功,還要藩屏幹什麼,說不定金人一高興,會將齊國的天地歸了南宋,結果秦檜通過努力,居然成功了,齊國的土地要回來了,這是秦檜明顯的愛國表現。尤其以黃河為界,這是比較理想的結果,這比後來劃淮河為界要好得多。金國的副元帥宗望說:「他日趙氏必復興,今吾務廣地而不能周,是自怠患也,不若以河為界。」這裡說的河是黃河,這樣一來,南宋並不吃很大的虧,又不至於因小失大,但後來只能是以淮河為界了,這裡的原因,應該從岳飛的身上去找。

金國是有主戰派和愛國者的,他們是說到做到的人,與南宋的主戰派和愛國者大不相同。南宋的這些人能說不能做,岳飛守不住河南,只能放棄,把秦檜的勞動果實丟失了,這還不算,後來還有人拿出十二道金牌來開脫岳飛,誣陷秦檜。如果秦檜不在意河南,當初何必從金國要回來,如果不要回來,何至於發生兀朮「收復失地」的戰爭。紹興十年的戰爭,完全是沖著秦檜的功績來的,這是毫無疑問的。

我們中國有個特點,儒教思想越是深入,越是要面子,寸土必爭是要面子,一寸山河一寸金也是要面子,實際上要面子是非常害人的。這個思想用在近現代都不現實,在古代根本就沒有什麼國土概念,國土就是天下,天下就是勢力範圍,天下多大,國土多大,強者才有大國土,弱者就算了,讓你存在就是開恩。南宋以黃河為界是非常理想的結果,說什麼直搗黃龍府,南宋沒有一個人做這樣的夢,岳飛自己都不會相信。

宋朝背約讓金國大怒了一回,結果北宋從中國的歷史舞台上消失了,但是宋人並不吸取教訓,高宗才輕率賜死張邦昌這個大楚皇帝。其實張邦昌並沒有當皇帝之心,但是愛國的李綱卻不肯放過他,非要人家死不可,結果張邦昌真的死了。金太宗聞之大怒,便詔元帥府伐宋。並且說:「康王趙構當窮其所往而追之,俟平宋,當立藩輔如張邦昌者。」當時秦檜不在朝中,如果在的話,說不定張邦昌就不會死。另外當時如果殺李綱而謝罪,再把他的腦袋送金人,說不定金國就放過高宗了,所以說李綱該死。

李綱下台之後高宗再不用他,就是因為他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秦檜的特點是,他想做什麼就做成了。我們看到,秦檜回來之後,南宋很快脫離了最困難時期,內盜消除了,外患結束了,藩鎮的兵權是秦檜交到高宗手裡的,加上得到金國通過議和來承認南宋,一個真正的南宋王朝就是從秦檜這裡確定的。並且看來是比較完美的,所有的大問題全不存在了,其關鍵還是議和的成功,有了這個條件,局面才能得到徹底的改變。

有人說,實踐出真知,秦檜主戰與主和,就是從書本到實踐的過程。他進不求名,退不避罪,擔江山社稷於一肩——這樣的人不是忠臣還有誰是忠臣?秦檜真是千古奇冤!中國人被封建統治者愚弄、被儒學愚弄的中國人卻不懂,不顧父母、妻兒,不顧祖國河山,不顧敵強我弱,不顧明天、後天,不顧所有一切的一切······按著儒生們教誨的只有豬才信的招兒,去充忠臣、充義士、充好漢、充英雄,打腫了臉充胖子……莫非傳統美德是犯傻和愚昧的代名詞?學生不會質疑,因為老師沒教過,學會質疑了,學生不好管了,儒家大都是教人順從的,這才是它的特點。與其它理論的不同之處,小孩子被灌輸後,以為三綱五常、溫敦內斂天經地義,失去了冒險、改革、征服、創造。中國孩子只背書本,不會創新,這是世人都知道的事實。原因在哪?就在於所有人類所共有的智慧與創新,都在幼兒時就已經被父母、師長們用儒家的條條框框所扼殺。

秦檜不去充好漢,卻保證了南宋人民能夠穿衣吃飯,這才是硬道理。於是我們終於看到了南宋高速發展的時期,看到了南宋的國土不再縮小,甚至金國亡在了南宋的前頭,南宋還不滿足嗎?這個功勞當然是秦檜的,而不是其他人的。

作者嘰嘰喳喳見大山

滿族文化網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話說老北京旗人的下館子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