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碎碎念 第三十六期
第三十六期
原來,謾罵風流鬼的人,大多沒有風流的資格;自命風流的人,也大多沒有資格風流。這號人,本來不是非風流不可,卻硬要走這條路,宛如我畫水彩畫,終於沒有希望畢業,卻又不顧一切地硬是裝作唯我精通的架勢。
夏目漱石 《我是貓》
插畫師Endre Penovac
最近十分流行「佛系」一詞。
有時候我不無諷刺地想,當我們說自己是佛系女孩、佛系男孩的時候,我們是真的已經遁入空門一般看淡一切了嗎?還是只是「雲空未必空」?
網路上說,佛系,是指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生活方式。說好點是「看淡」,說壞點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喪」的一個分支吧。新時代,新青年,也不必太認真,「喪」也可以昂首闊步,不一定非像老一輩那樣永遠把正能量掛嘴邊。
只是,我覺得真正消極的地方也許是,當我們說自己佛系的時候,並不是真的怎樣都無所謂,只不過是心中仍有執著,卻尚且沒有爭取的能力,也沒有爭取的決心和勇氣,最後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光鮮漂亮便用一個「看淡」來搪塞。
我知道,生活,很累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難處,永遠有些終點就算拼儘力氣也達不到。可是啊,就算覺得心死、疲倦,就算九零後被罵「一群人老得像樹皮一樣,還在那裡十八十八」,我們也遠沒有老去啊!現在還遠不是不執著的時候啊!
看淡固然是一種高境界,但我覺得,對於年輕人來說執著並不是一件壞事,雖然它不能讓你看起來光鮮漂亮,也不能讓你更省力氣。不掩飾,不逃避,在無數執著後頓悟的看淡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吧。
千江有水千江月,
萬里無雲萬里天。
佚名
據說這兩句詩/對聯蘊含著發人深省的佛教哲理:水即人心,雲即慾望,明月、天空皆為佛道,無欲方見青天,有心即可成佛。而我,只是單純地喜歡對聯所描述的那種縱使世界紛雜,仍保眼中清明的境界。
前陣子開始,「佛系」一詞開始變得火熱,那些午夜兩點未眠的人,那些用熬夜獲得成就感的人,那些過著美其名曰「現代」實則顯然很不健康的生活的人,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人,似乎一夕之間全部頓悟:不能再這麼下去了,我要養生,我要修佛。
這種驟然轉變的心態其實很好理解,無論是何種生活方式,過久了總會想著轉換成另一種,畢竟新鮮感是人類追求幸福過程中的一大助力。至於其中多少僅是調侃、短期熱度,而又有多少是可以長期堅持的習慣,就見仁見智了。
佛系生活,關鍵詞莫過於「隨緣」,買個東西,是好是壞,不管;教育孩子,貪吃厭食,隨便。表面上,這種「四大皆空」「六根清凈」的所謂「佛」,非常令人嚮往——畢竟這樣的活法真的毫不費勁。但實際上,只不過又是一股人們逃避現實的熱潮。
有人說,佛家的先祖釋迦牟尼為了修佛拋棄妻子,這意味著「佛道」本就是教人放下一切俗世羈絆的。說這話的人大抵只看見了釋迦牟尼隔斷前半生塵緣的罪,而對於他後半生修道講佛、為世人度苦難的罰選擇性失明。
我沒有宗教信仰,但我一向反感「斷章取義」這種做法,無論在什麼領域。「佛」不是不管不顧地去活、只求自己高興,而是放低自己、卻要去看顧仍在苦海欲池中浮沉的眾生。
最後,無論如何都不推崇「不去嘗試提高白日工作的效率而是靠熬夜完成事情」的生活理念,畢竟事實證明熬夜對於絕大多數人類而言,都是有害健康的。也許日後賺了大錢可以回頭補救這操勞過度的身體,不過也有一句話是「小病不咋耗錢,大病來了再有錢也擋不住死」。
Ps:我不學佛,但聽佛樂、古琴曲等確實有助於心情平靜,還可提高工作效率,在我眼中效果與古典音樂等同。


TAG:無白丁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