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水高山心自知,一場扼殺在搖籃的「黃袍加身」

流水高山心自知,一場扼殺在搖籃的「黃袍加身」

1864年(同治三年)六月,曾國藩的湘軍攻克南京。當時,曾國藩擁兵30萬,佔據中國半壁河山,曾國藩已成為滿清入關以來漢族官僚中持權最大的官員,超越了清初的吳三桂,足以功高震主。曾國荃、彭玉麟、趙烈文、李次清等曾國藩的部屬幕僚人,他們約集 30餘名高級將領深夜求見,欲將黃袍加身與曾國藩。

曾國藩面臨一生的最重大的抉擇,面對這些眼睛冒火熱切的屬僚,曾國藩十分冷靜地給眾人寫下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跡,放棄了在他手上創造歷史書寫曾氏王朝的機會。

曾國藩面臨一生的最重大的抉擇,面對這些眼睛冒火熱切的屬僚,曾國藩十分冷靜地給眾人寫下了一副對聯,「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跡,放棄了在他手上創造歷史書寫曾氏王朝的機會。

看這段歷史,不禁要問,這位手握重兵的曾大帥如果順應了「民意」,振臂一聲高呼,就有機會黃袍加身,一步登天成為一帝,難道曾國藩真的沒有產生這樣的想法嗎?為什麼在這關鍵時刻,曾國藩願意急流勇退呢?這讓人想起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曾國藩吃完晚飯後與幾位幕僚閑談,評論當今英雄。他說:「彭玉麟、李鴻章都是大才,為我所不及。我可自許者,只是生平不好諛耳。」一個幕僚說:「各有所長:彭公威猛,人不敢欺;李公精敏,人不能欺。」說到這裡,他說不下去了。曾國藩問:「你們以為我怎樣?」眾人皆低頭沉思,忽然走出一個管抄寫的後生插話道:「曾師是仁德,人不忍欺。」眾人聽了齊拍手。曾國藩十分得意地說:「不敢當,不敢當。」後生告退而去。曾氏問:「此是何人?」幕僚告訴他:「此人是揚州人,入過學,家貧,辦事謹慎。」曾國藩聽後說:「此人有大才,不可埋沒。」不久,曾國藩升任兩江總督,就派這位後生去揚州任鹽運使。這個人,就是「兩年四級跳」的兩湖總督陸徵明。

曾國藩的關鍵決策和這個故事並無直接聯繫,但故事裡的「不敢、不能、不忍」這幾個字用到這裡恰到好處。

沒有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攜半壁江山逐鹿中原,無非是出於以下幾點:

1、不敢。在主觀思想上,從小接受儒家思想教育的曾國藩從心底里就是要按修、齊、治、平的儒家準則,為清廷干一番事業,成為忠實維護封建秩序的一代聖賢,這也是名字的由來:國之藩籬。客觀上,凡事講究名正言順,剿滅太平天國,以保衛明教和忠君愛國相號召並取得了士人階層支持的曾氏若反清,自然不能再打著道德的旗號。要他起兵反清,無異於反自己。同時,曾國藩能真正掌握的不過是曾國荃的部隊和彭玉麟等人的水軍,左、李等未必會起來響應,對一個個已自成體系的軍事集團,必然會爭取自己的利益,而最不可能是為別人火上取粟。如果這樣,推翻滿清未成,漢族勢力內部先將自相殘殺,這又豈是興漢之道?不要忘記洪秀全等在金陵屁股未坐熱,多少老兄弟就已倒在自己人的屠刀下了。宋太祖黃袍加身後且留下斧聲燭影的千古疑案,誰能知道如狼似虎的曾老九不會成為第二個趙光義?

2、不能。經營家國天下這盤大棋,肯定不能走一步看一步,實際上,在太平天國行將沒落的時刻,清庭早就為「後太平天國」時期做準備。趕虎驅狼,狼快走了,重點就是防虎。攻克金陵後,按咸豐帝遺言,「克複金陵者王」。可慈禧卻僅僅給其一個一等侯,並下詔命.要曾國藩和各級將領,從速辦理軍費報銷。清廷對曾氏的部下多人封以督撫要職,採取拉攏與扶植政策,使之與曾氏離心甚至分庭抗禮,達到控制和利用的目的。在軍事上布置兵力,形成對曾國藩及其湘軍的包圍之勢。當時金陵克複後,清廷派官文守武昌,據長江上游;富明阿、馮子材分守揚州、鎮江,據長江下游;僧格林沁屯兵皖、鄂之交,虎視南京。這樣,只要曾國藩及其湘軍有異動,四面圍剿便可展開。

3、不忍。太平天國大亂初定,作為一個儒家講究「仁恕」的人物,何忍天下兵鏑之餘又惹戰火。從1851-1865年間,經過太平天國和清軍之間殘酷的內戰,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中國人口減少了一億一千多萬人,佔總人口26%,而國力嚴重虛耗。況且當時國內動蕩不安,列強環伺中華,虎視眈眈,若曾氏乘機稱帝,戰亂再起,中國統一的前途和命運又會經歷更多磨難,國民更會置身於水深火熱之中。

正因為以上原因,曾國藩才不敢聽從勸進,去當皇帝。才採取措施,自削兵權、利權、稍殺羽翼,以釋清廷之疑。試想當年曾國藩如聽從勸進,打起驅除滿清,興復漢家天下的義旗,歷史將會怎樣改寫。曾的選擇成就了自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傳奇,也引得近現代人們的膜拜。但能善終,除了本身保守謹慎的選擇,也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慈禧及當時清廷的抉擇有關,如果慈禧一定要「兔死狗烹」,即使功成身退,也不一定能平安著陸,幸運的是,慈禧畢竟不是朱元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星河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的星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