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上孩子,跟著詩詞游天下 NO.64
最新
01-25
詩詞譯文
在遠處可以看見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了,枝頭上的鳥兒卻紋絲不動。
Hi親愛的小夥伴們,你們好嗎?歡迎收聽大型兒童教育公益節目「帶上孩子,跟著詩詞游天下」。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果。今天我們和唐代詩人王維一起來欣賞一幅畫。
畫
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這是一首畫作欣賞詩,從詩中的描述來看,畫中有山、水、花、鳥,這些都是典型的中國畫題材,而且肯定是一幅畫得相當逼真、傳神的作品。作者通過文字的描述,把一幅本是靜止的畫變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捲軸展現出來:蒼翠的山,流動的水,綻放的花,歡鳴的鳥,一派鮮活的景象,把讀者引入了無限的遐想之中。當讀者從遐想中回到現實的時候,才發現,畫中的一切不過是一個個無生命的靜物。
看遠處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畫上的山色卻很清楚,在近處聽流水,應當聽到水聲,但畫上的流水卻無聲。在春天盛開的花,隨著春天的逝去就凋謝了。而畫上的花,不管在什麼季節,它都盛開著。人走近停在枝頭上的鳥,它就會受驚飛走。但畫上的鳥,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會驚飛。全詩讀起來似乎句句違反自然規律,其實正是暗中設謎,寫出了畫的特點。
"遠看山有色"。遠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為有色?清秀俊朗紅濕綠垂是色,寒色蒼蒼亦是色,奇傀(kui三聲)峭拔也是色,只因其距離而產生美感,讓人覺有無限風光。山色是靜景,需要有顆靜心才能欣賞,而空濛山色也恰恰能給人以靜心。
心靜如水,於是畫中就有水。一汪春水有著擋不住的盛情傾瀉而出,一種流動之美跳躍於詩人的眼中。
"近聽水無聲。"流水本是"動景",而「無聲」二字又進入靜境,寧靜致遠。詩人在動靜的取捨上可謂遊刃有餘。是什麼如此神奇,靜的如此讓人難以放棄要去一探究竟地「聽」一番?這樣的好奇讓我們無比接近此詩此畫,我們的心靈和山水便靠近了。此句的妙處在於"無聲",無聲是一種美。有聲無聲都溶在一起,完美的天籟之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花兒在那個最美的季節里盡情的開放,並最終將自己的生命燃燒般的開到最美。美到極致後,飄然而去。但這裡花兒不謝,只因在畫中。不僅僅是如此,這裡寫的不僅是畫中之花,作者也藉以抒發了對真實世界中春盡花兒謝的傷懷。
和那不謝的花兒一樣,鳥兒亦不驚,它也不知青春已盡、歲月已逝,永遠鳴唱著最清明的歌。
詩中的畫似乎代表著一種可見而不可得的夢想,但那種夢想只是在人的心靈處於一種安靜的狀態中我們才能夠想起。然而夢想不可得已是事實,詩人唯有帶著淡淡的幽思去尋覓世間最後的能夠寄託情懷的東西。人已去,空留花,鳥未驚,然而人又來了。世間萬物每時每刻都在變化,而我們的心中有一幅永恆美麗的畫卷,那裡風景萬種。
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在遠處可以看見山有青翠的顏色,在近處卻聽不到流水的聲音。春天過去了,但花兒還是常開不敗,人走近了,枝頭上的鳥兒卻紋絲不動。
好了,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可以分享給你的好朋友,或者發送到朋友圈、班級群,和更多的小夥伴一起聽哦!收聽往期節目,請關注「閱讀微課堂」微信公眾平台!親愛的小夥伴們,我們明天再會了。
王維故居
? 節目簡介 ?
《帶上孩子,跟著唐詩去旅行》
推出的大型兒童教育公益節目
旨在幫助孩子養成熱愛古詩詞的習慣
不讀詩 無以言
↓↓↓


TAG:閱讀微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