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地無語,生命無言——楊霜林《無語》《塵封的文明》之啟示

天地無語,生命無言——楊霜林《無語》《塵封的文明》之啟示

生命是不斷的蛻變,藝術是不斷的拓變。生命境界的提升,是在不斷褪下肉體沉重的束縛之後,回歸靈魂的棲居;而藝術境界的飛躍,則是在不斷的自我否定之否定過程中,發現靈魂深處最美好的潛藏。

多年不見楊霜林先生,但對他的關注一直沒變,前段時間看到他「文安驛寫生系列」,震撼之餘,心生「士別三日」之感。直至又見到他的多幅畫作,畫面以氣勢磅礴的宏闊敘事和超越生命認知的人生境界,在密不透風,疏可走馬的構圖形式中,表現出「天地無語,靜默為美」的審美特質,使我觀後感觸頗深。

無語

「天地無語,靜默為美。文明塵封,記憶鎖魂」,是我對兩幅力作內蘊之美的認知,因為在這兩幅畫中,可以看出畫家的生命認知、靈魂認知及哲學觀照。寫到這裡,忽然想起經年前,他曾說過自己捐建了多所希望小學,我說寫篇文章報道一下,他說這些事情他不會張揚也不讓見報的。當時我不以為意,後來想起便上網翻閱,的確沒見任何資料報道。但今天觀瞻他的《無語》及《塵封的文明》等畫作,記憶之門便被打開,心想在這件事上,他直如他的《無語》畫作一樣,在默默的奉獻中,無聲的醞釀著心中的構想,傳遞著一種大愛之心。

雖然這兩幅畫的表現手法沒有多少出新之處,但畫中所暗含的天地之道,哲學觀照,靈魂意識,使他把人和文化隱藏在畫面中,把人性和生命影藏在畫面深處,使記憶中可視見的世界和心靈深處不可視見的世界,在他的畫面中交匯出一支生命的讚歌。

塵封的文明

他對生命認知的透徹,有著老子《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哲學內蘊。畫面境界的開張,藝術觀念的出新,表現技法的嫻熟,視覺張力的衝擊,思想境界的邈遠,靈魂認知的真誠,文化素養的寬厚,讓人感覺到他樸素外表下,心靈之豐庶,具有著一種天然去雕飾的深邃。

《無語》畫面深厚寬廣,意境深邃,凝重飽滿,境界不凡。畫面在層層墨色的堆積中,表現出自然歷史從洪荒到文明的一個轉變過程,也是從文明走向荒漠再走向文明的一個轉變過程,是作者對天地、歷史、人倫的一種生命感悟,同時也是對天地蛻變的一個認知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呼喚那些對自然沒有責任及保護意識的人,使他們從畫中認識到如果對自然盲目開發,過度採伐,最後必然會讓自然沙漠化,給人類帶來無盡災難。所以說《無語》是人類從洪荒到文明的一個縮影。如果說人類能順應天意,保護自然,自然就不會像乾涸的湖泊河床、沙化了的土地、毀掉的森林那樣充滿死寂。因之,畫面在一片死寂中,讓一道光亮在畫面的上部和中下部,通透的輝映,展現出一種希望、一種生機。雖然畫面包含著無奈與恐懼,並將之包裹在漆黑的、似水的畫面之中,但畫家卻以畫面透出的光亮,給人傳達出一種希望,一種頑強的生命張力,使人性和生命在此交融,從而表現出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有著一種觀照千古之感。這是作者創作此畫的動機,他把自己的審美認知放到過去、現在和未來,放到中華文明歷史記憶的深處,去追溯畫面隱含的哲思。

終南

《塵封的文明》則以濃重的色彩,渲染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記憶,一直根殖在中國廣闊的大地之上,根殖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畫家以象徵的手法,利用山水畫的特質,以高高低低起伏不定的山峰波谷,展現出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就是縱橫交錯在每寸土地之上的文明史,是在一個個充滿血色的黃昏時分,讓新的文明不斷更迭的歷史。觀瞻畫作,你也許會聯想到最初的神州大地,一切好似沒有什麼生氣,但卻準備在醞釀著什麼。然後,畫面便告訴你:一切的文明,在不斷的經歷血與火的洗禮,人為的摧殘之後,大地照樣挺立,萬物照樣萌生。因之,一種文明被掩埋的曠古悲涼,在深切的死寂之中,又悄然萌生出新的希望,但又讓人心生無限蒼涼悲憤之感。

望月

雖然作者創作《塵封的文明》的初衷是對新疆境內樓蘭古國的一種詮釋,他想通過畫面,對塵封的歷史文明進行一種生命的觀照,人文的觀照,靈魂的觀照,並從中挖掘出延續文明記憶的鑰匙,讓人們從畫面之中,感受到生命在白雲蒼狗、滄海桑田變幻中的滄桑,並從中尋找到自我靈魂的棲居。樓蘭古國在兩千多年之前,曾聞名於絲綢之路上。它是絲綢之路上最關鍵的一個城市,當日輝煌無比,十分繁榮,但現在卻被沙漠全部覆蓋,昔日的文明,也在歷史的塵封中,被重重黃沙湮滅。畫面雄闊渾厚,彰顯出歷史的滄桑和人文的巨變。

震撼之餘,我不禁想:中國文明,在當代一直被重重黑幕密密掩蓋;中國文化,也在既得利益者的摧殘中毀滅殆盡。無神論摧毀著國人的信仰,黑貓白貓釋放著人的貪慾。思想禁錮,言論管控,人的獨立自由精神被高壓不斷洗劑摧折。因之,故老相傳的神傳文化讓人在慾望中失去了對神的敬仰,使人在慾望中以高級動物自居,以進化論、無神論來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的不平凡,使人性在不斷的墮落中失去自我。

作畫中

但在這兩幅畫中,卻有著深切的人文觀照及自我靈魂意識的再尋找。雖然我以為,楊先生構思的初衷和我的解讀有著出入。但隨著他畫作的完成,及對畫面主題的思考、命名的需要,並最終以《無語》和《塵封的文明》來命名,我就明白了這兩幅畫作,已在無意中暗合了畫家內心靈魂的記憶,靈魂的需要,使他的靈魂在藉助這兩幅畫,展現出他記憶深處,對傳統文化及華夏五千年來人類文明的虔敬之心。因為楊先生多次在不同的場合說過:「《無語》完成後,受到了許多專家學者的批評,但名字卻難以取捨。一天午後,他腦海忽然泛起那幅畫的影子,天地玄黃中,悄然萌發的生命在潛滋暗長,露出新綠,天地靜謐,一片美好,出神間,『大音稀聲,大道杳冥』的辭彙腦海浮現,他恍然開悟,於是『無語』二字突然浮現出來。」

這段話,無疑道出了他生命的根,靈魂的根,創作這幅畫作動機的根。也道出了他對中國傳統哲學理念的根本認知及因果輪迴的生命寫照。

我一直在多篇文章中強調:「人其實從來沒有死過,死的不過是人的肉身,人的慾望。當人們脫下肉體的衣裳,人便才會真正的解脫,真正的升華,並讓自己美好的靈魂回歸神的懷抱,並在聖光的沐浴中,脫胎換骨,重新塑形之後,又接受神的安排,帶著新的使命出發,去在新的輪迴中,彰顯自己過去、現在、未來對生命傳承的寫意。」

草堂煙霧

但是,無神論下的中國,大部分讀者絕對不會認同我的說法,但請大家想一想看一看自己的手,當你看見手心時,你會否看到手背?當你看到手背時,又會否看到手心?但無論手心手背,你不能說它不是手?因之,你對沒法識見物質的質疑,並以無神論的思想來貫穿自己的觀念,是否是一種偏頗呢?所以,神與我們同在,只是人類不配看到神,認知神。就像你在太陽光下看到微塵,你無視它,它也會無視你。因為人類和微塵雖然同在一個空間,但並不處在一個時間概念之下,所以,人類自是無法與它交接。更何況,生命是有層次的,人生的境界也自是不同。同理,當你的生命意識有了新的觀念,並在一種激情下迸發出來,並很快的完成了自己的創作。當這激情迸發的時候,你並沒有認知到自己到底要想幹什麼,只是非常想把自己心中的物像表現出來。當表現完成之後,面對畫面沉思之際,也許你的腦海中才會有各種各樣的圖解。其實,這種圖解,才是你靈魂深處真正的需要。

雁塔晨鐘

我之所以長篇大論去表述時間觀念下不同的立場和見解,自是從楊霜林先生的話中,發現了這樣的奧秘,那就是他的《無語》雖然有著表現華夏自然、歷史、文化從洪荒到文明的轉變過程,但隨著畫作的完成,蘊藏在他心中的潛層意識,卻在靈魂深處早已發出了觀照中國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深層記憶,並自這燦爛的文明中,以這兩幅圖解,在彰顯自己的生命和靈魂,展現自我內心的潛意和前世的記憶,以及表現自己對這個時代深切的關懷和憂慮。因之,才有了他之前對高家大院的保護,之後對文安驛的開發,還有許多我不知道的關於他的文化產業,就體現出他生命輪迴過程中,前世的潛藏。

所以,這兩幅畫一因一果,一前一後,有著一種哲學的遞進關係,蘊含著審美意識的因果輪迴及生命意識的肇始延續。《無語》表現的是天地自然從洪荒到文明的過程,《塵封的文明》則是對文明毀滅之後的深刻體悟及對歷史文明的生命觀照;《無語》藉助人類從洪荒到文明的縮影,展現的是生命之道,靈魂之道,是發自內心深處對傳統文化及自然歷史的深思與叩問;《塵封的文明》則借用樓蘭古城的興衰消隱,彰顯了五千年人類的記憶史,五千年文化的嬗變史,五千年生命的苦難史,五千年興衰更替的血淚史!

曲江流飲

雖然畫家構思的初衷,好似並沒有這樣的念頭,但他深層意識所潛藏的生命符碼,卻在無意中被激活,並在冥冥之中大神的主導下,去迎合著生命之根、文明之根、靈魂之根,並自然而然的彰顯出隱藏在他靈魂輪迴過程中,對中華文明歷史記憶的人文觀照,並在創作中,讓天意主宰著自己的藝術使命及創作過程。

我以為,《無語》與《塵封的文明》應是畫家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繪畫生涯的里程碑,也是他藝術創作上的一個轉折點,更是他藝術思路與藝術形式轉變的一個新起點。在繪畫技法上,畫家採用中國傳統的積墨手法,層層皴染,不斷疊加,以增強畫面的質感。在表現形式上又用西方繪畫的光影,營造出異樣的感覺。他將中國傳統繪畫的筆墨和西方繪畫的光影融匯到一起,在不斷嘗試中試圖建構起新的繪畫樣式。

灞柳風雪

《無語》便在焦墨的層層皴染中,結構出天地混沌蒼茫杳渺中,宇宙洪荒的轉變史及畫家對生命靈魂的認知史。也許有讀者從畫面讀出了大地一片死寂,一切生機都在一種突如其來的災難中遭到湮滅的過程。也可釋義出天地混沌黑暗中,一縷曙光映照,許多嫩芽正潛滋暗長,生髮出勃勃活力的希望……

楊霜林說:「《無語》從構思到創作完成,用了整整兩個月。在畫這幅畫時,他的內心充滿了憤懣和壓抑,他以寫實性的手法,對自然和人類社會進行了觀照,從而使這幅畫在強烈的思想情感及筆墨的驅使下,酣暢淋漓的表現出天地玄黃、幽兮恍兮中,天與地在無邊巨大的黑暗中,正被一縷曙光撕裂的瞬間。畫面便定格在此一瞬間,從而在這定格的瞬間,我希望不同的讀者,會讀出不同的寓意。」

咸陽古渡

這幅畫肌理豐富,內蘊深刻。波盪起伏的山體中,許多嫩芽仿如諸多小船在起伏不定的大海中飄搖。畫家以果敢的筆觸,讓畫面中心的光感向外擴展,喚起人們內心跳躍的音符,以使那綿延不斷、深遠無邊的意境,照亮我們渺茫的前途。

只有對生命的深刻認識,才會有畫家立意、構圖及創作的高明。他認為,「宇宙自從在混沌中誕生,最終也會隨混沌而去。地球的生命和自然萬物的生命一樣,都存在著誕生和滅亡的規律。在宇宙漫長的演變史中,地球在浩渺的宇宙中,只不過是十分微弱的一分子,而人的力量與地球相較,則更為渺小。但人類是有思維的,人類只有以他的思想和智慧去保護地球,才能使地球變得更美好。但人類無休止的掠奪地球資源,盲目開發,使這個星球充滿了各種環境危機。」他希望能以這幅畫喚醒人們順應自然,保護好地球家園的美好願望,讓地球按照自己的規律去運行。

太白積雪

於是,他以畫面起伏波盪的亮光,寓意出宇宙的正能量洞穿腦海,照亮人們的心田。從而讀出人生如蒼茫大海之上的一葉扁舟,在黑夜來臨,排天巨浪之下,為了生存而努力尋找生路及光明的積極態度。也寓意出這個地球的生機,是由許多微不足道的弱小生命,匯成的一股無法抵擋的力量,從而滋長出新的希望。

這幅畫的意義是多重的,根據每個人的審美及生活態度,可以詮釋出不同的內涵,悟道出不同的哲理。這也是《無語》所賦予讀者的生命啟示!真有「無語問蒼天,蒼天老何為」之嘆。於是,在一片死寂中,看時光飛渡,一切生命的跡象在剎那的光亮中永恆,將「天地無語,生命無言」的寫照,表現的淋漓盡致,讓讀者透過那一縷撕破蒼穹的微弱光亮,看到生的希望。

華岳仙掌

《無語》墨色凝重,以積墨的層層疊加,來表現天地混沌、大象無形之道;《塵封的記憶》則渾厚圓融,以色彩的堆積,體現出華夏文明的厚重、文化的廣袤。因之,反覆觀瞻,我就發現《塵封的文明》後面,隱藏著一種宿命的展現,靈魂的宣示。我就認知到:中國的歷史文明在現代一直被塵封,被禁錮,被打壓,被破壞,可是在這種殘酷的打壓之下,許多有著家國情懷的良心人士,一直在用自己的良知去踐行著一份責任和擔當。雖然很多人被致傷致殘致死,但他們真誠的話語和文字,卻激揚著一股靈魂的深刻。霜林先生《塵封的文明》,就在這樣的語境下,展開了自己對靈魂的叩問,生命的叩問,人性的叩問。畫面中,漩渦般的大地,帶著乾涸的、凝固的血色,讓我感覺到華夏五千年燦爛文明,是用無數人的鮮血堆砌的。而許多不高的山峰,拔地而起,有的離我們的視覺很近,有的很遠,有的很高,有的險峻,這無不在暗示著不同人的境界在生命層面對歷史的天問。

驪山晚照

雖然,楊霜林先生的創作初衷並不是這樣。但我以為,理論的升華,可以促進藝術家思想的升華。同理,對藝術家作品內涵的解析,更能提升理論家認知的水平,使他的生命境界不斷進升。藝術家和理論家是兄弟關係、魚水關係,應該互相提攜並不斷爭鳴、辯論,以取得藝術境界的拓展。許多人對理論家有偏見,認為那是金錢堆積的產物;更對畫家有偏見,認為凡是有名的畫家大多是理論家吹噓的結果。我以為,一位成功藝術家背後的故事,遠遠比普通的畫匠付出的要多無數倍。人雖然生而平等,但境界卻是不同的,它有層次之分,所以在我們不知的空間,才會出現神、佛、道,才會出現魔鬼、妖怪、精靈,才會出現聖人、明君、義士,才會有奸、佞、小人等不同層次的人物,他們都是配對來的,都是互相對應的。因之,有善才有惡,有正才有邪,有了比較,才是這花花世界生命的彰顯。但人的根本應該善良真誠,順天應人,只有這樣,才會把自己內心最真誠的記憶和潛藏表現出來。

工地路上

正是對中華文明誠摯的熱愛及對傳統文化豐富的情感,才使楊霜林在生命的歷程中,把自己蘊藏的力量彰顯出來,迸發出來。隨著企業的做大,思想的成熟,他感到一種使命的感召,於是,懷著一顆虔敬心,他接過了高家大院,對他進行了復舊工程。而今的文安驛,也是他生命記憶的展現。

多年交往中,我不敢說自己很了解他,但我發現,他有著一顆大智若愚心,有著一份責任和擔當。他一直在默然行走,雖然有時很奢華、很高調,但那是他生命的必需。因為在這個制度下你不這樣去應對,那麼你就會遭遇挫折和失敗。就這,他所遭遇的磨難也是難以盡述的。

秦嶺雲屏

如今他榮任西安市美協主席,並把協會經營的風生水起。我很是欣慰,感到我對他的認知沒有走偏。一年多後,在一次活動上重逢,相見之後,都有許多話要說,但活動很亂,熟人很多,於是幾句寒暄問候,讓我們各自的激動沉斂下來。

唉,扯得太遠,還是話歸正題。觀瞻《無語》《塵封的文明》,你看到他不但在思想境界、靈魂深度上有著獨特心得,也在對藝術表現生命之上充滿獨特心語。他已把靈魂融入到他的這兩幅畫作中,以靈魂去觀照天地自然和人類的文明史,並在這份觀照中,把自己的憂思,通過畫面表現出來。

終南春色

《無語》《塵封的文明》是他靈魂開悟後的心血結晶。其立意之高、境界之闊,有著對生命認知的厚度,因之語境氛圍,審美意識,責任擔當,都在畫面的無言之美中,呈現出「天地無語,生命無言」的審美內涵。雖然山水畫終極表現的是人類與自然的合一,是人類在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規律之下,對大山大河的一種無限崇仰與心靈寄託,是對天地神明的敬畏,也兼具現代人面對緊張浮躁都市生活的一種釋放。但山水畫的根殖,卻是表現自我、表現自由、表現生命、表現潛意,展現深層靈魂的,它應該具有真誠的美德,善良的願望,既在對自我個體的宣示中,也應對時代的精神給予人文的觀照。所以,一個有擔當的藝術家,他的繪畫對人類的功效,不是個體的,而是是社會的、人類的。

因之,無論自然如何無情,它只是它生命屬性的體現。為此,畫家作品的生命屬性,也自是有著不可名狀的難以釋清的諸種因素及文化素養、生命境界對他的影響。雖然自然可以在瞬間摧毀人類辛辛苦苦、花費無數心血建立起來的一切信念和建築;也可以充足的雨水保證天地四時的正常運轉,但它卻無法毀滅人類的希望。而一位藝術家的生命屬性,也是他的靈魂連帶,是無法用各種規範來制約的。所以,自然的兩面性與人的兩面性,便在不斷交合中,幻現出它善與惡的本質。《無語》的初衷在不經意中被打破,也在無意中,成就了畫家哲學的觀照。因為究其根本,它表現的生命,彰顯的是性靈。

華山攬勝

雖然人類在漫長歲月中試圖改造自然的夢想一直沒有中斷過,任你科技再發達,技術再先進,天照樣颳風下雨,自然災害照樣年年不斷。人類的渺小可想而知。但人類靈魂的連帶,卻是超越生命,超越自然的。因之,藝術家個體生命境界的延伸與拓展,也不是他的思想所能決定的,而是一種潛意的默化。《無語》及《塵封的文明》,就這樣在靈魂的連帶中,艱難問世,也在問世之後,以無言的語境,構築出理論家多種多樣的釋義。但卻沒有終極,也不會有終極釋義。因為時代在變,人類的意識也在不斷變幻中,呈現出新的念頭和思想。但人類的根性應該永遠遵循天道,應該是在順天應人的天道中,讓真善忍的美德得以弘揚與彰顯。因之順應天地之道,也自然就隱含在畫家的《無語》中。

《無語》也有著呼喚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的內涵,讓更多的人從朦朧混沌的狀態中清醒並反思,使訓世、警世、醒世的思想貫穿畫面。在地球上,無論任何區域、任何民族,都應從這物慾橫流的浮躁時代清醒、覺悟,以自己的綿薄之力,去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為延長人類存活的環境做一點貢獻,從而使地球更健康。

江南早春

《無語》也體現了中國傳統儒家思想「仁者愛人」的觀念,為讀者詮釋了畫家的社會責任感及憂患心。為此,我想起近些年發生的眾多自然災害,許多原本可以避免,但卻不可思議的在發生。基於這樣的因素,楊霜林的內心深處,有著巨大波瀾,他覺得現在社會的浮躁讓人們變得不自信,對一切失去信心,就像打乒乓球一樣,你推我擋,應付了事。為此,他很痛心,並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寫到這裡,我想到畫家以前的生活,隱居都市,彷彿不食人間煙火的隱者,在喧鬧的都市過著隱士的生活。既不附庸政治,也不附庸時尚,他只是安靜的畫畫,在喧囂的都市,尋找心靈的凈土。但這兩幅畫,卻驅使著畫家的社會責任心,他憂憤、困惑、迷茫,想著畫家的社會職責和文化使命,到底該置身事外還是處在事中,在這樣的心理干預下,楊霜林覺得自己應該從傳統筆墨中突圍出來,尋找新的繪畫形式。經過激烈的思想交鋒,他恍然間找到了自己的繪畫之路。

游江放排

寫到這裡,我忽然聯想楊霜林的創作思路和創作心態,是不是也如這幅《無語》的名字一樣,在悄然綻放,無語默對,任窗外花開花落,雪飄雪融,使生命涅槃;會否有如《塵封的文明》般,把一切潛藏在心底,只有在默默的在工作中,升華自己藝術的境界,生命的境界。

沒有痛苦,哪裡知道生命的快樂!因之,有多少快樂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痛苦,就有多少幸福,任何事情都是對應的,是相生相剋的。楊霜林先生深切的體悟到這一點,也深刻的體悟到天地之道的至理,因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他一直在遵循著傳統哲學理念的輪迴之道,並在因果的生髮中,憬悟到靈魂中的真善美是人性的根本。有了這樣的認知,他才更確切的從世界美術史觀和世界人文史觀的角度,融匯東西,體悟著生命的肇變。為此,他的藝術在不斷拓變,生命也在不斷蛻變,靈魂自然也就發生了質變。於是,否定之否定是自我生命的更新,也是對楊霜林先生使命的召喚!

高原曙光

楊霜林簡介:

1957年生於陝西潼關縣,專業畫家。現為中國美協會員、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常委;現任西安市美術家協會主席、西安中國畫院副院長、陝西大美術文化產業集團董事長,榮獲2012年度陝西文化產業行業十大領軍人物、西安市文物保護先進個人、陝西省2O16年五一勞動獎章。

多年來在藝術領域辛勤耕耘,深研繪畫技法和理論。作品先後發表於《人民日報》等多家報刊;組織策划了「秦嶺最美是商洛」等一系列全國大型書畫活動;論文《再造一個感知文化的古道驛站》被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政治工作與「三嚴三實」教育全書》收錄;作品《高原之秋》榮獲法國盧浮宮沙龍展優秀獎。諸多國畫山水作品被美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友人收藏,繪畫風格得到了國內外及社會各界的嘉許認可。

二十年來,楊霜林致力於傳統民居的保護與開發,先後從城市拆遷廢墟中扒出近八萬塊明代老磚,十五萬頁明代老瓦,用於北院門高家大院的修繕和保護;近五年來,徒步三千七百多公里,跨越無數山溝,走遍陝北二十多個區縣,收集了一千多孔老窖洞,用於延川文安驛古鎮的恢復建設。同時,楊霜林以陝西美術產業化發展為己任,為陝西省美術產業化的升級、為西咸中國美術城的規劃建設、為甘谷驛古鎮、佳縣產業轉型及文化旅遊業的發展、為聖地河谷--金延安等項目的實施和統籌管理,傾注了大量的心血,並探索出了一條新思路、新途徑,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之城 的精彩文章:

雲水禪心逸氣生——簡論楊穩新的文人畫

TAG:藝術之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