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堅持不懈,刻苦練功——《針灸心法淺談》讀書心得

堅持不懈,刻苦練功——《針灸心法淺談》讀書心得

編者按

尹真先生的《針灸心法淺談》一書,對針灸取穴配穴規律、持針操作練習、行針調氣技巧、臨證調神要領等作了獨特精到的介紹與論述。在章文春教授的組織下,章教授的學生們對這本書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學習,並且積極運用到臨床與練功實踐當中。接下來就讓我們看一看研究生們深刻的讀書體會吧!

堅持不懈,刻苦練功

蔡志仙

《針灸心法淺談》體會

qi

讀尹真先生的《針灸心法淺談》雖然只有三遍,有時也還沒細細品讀,但是對於序言的閱讀,卻在五遍之上。序言雖只有八頁,卻耐人尋味,每每讀之,心中驚嘆不已。

一是因為書中寫到的楊繼洲、文伯、扁鵲等應用針灸效如桴鼓,而且書中所引錄的的當代扶陽派傳人盧崇漢教授在第五次「扶陽論壇」中講述的針灸奇聞,主要是講他「二爺」的針灸神奇療效,是「萬病一針好」,對於發熱、黃疸、中風、風寒濕痹、胃痛、咳嗽、胸痹、肋痛、癃閉等病症,扎針後都有很好的效果,沒有吃藥。他當時就問二爺為什麼有這麼好的的治療效果,二爺告訴他「是用太乙神針把病邪切斷了,化解了,癥狀消失了,病就自然好了」。二是感嘆當代針灸治病能有此療效的人是在寥寥無幾。

為什麼「用太乙神針把病邪切斷了,化解了,癥狀消失了,病就自然好了」?我覺得至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理解:一是敬畏自然,使自己內靜外敬,易於達到高度集中專一的氣功態,所以才稱之為太乙神針;二是對於疾病的本質的認識很深刻,因為他能夠找到病邪和正氣之間聯繫,或者說把握了病邪和人體之間的關係,才能很準確的將病邪切斷;三是他自身的修鍊達到了一定的程度,能夠借用太乙神針的威力,能夠運用大自然的無窮力量,這也跟他的意識的運用或者神意密切相關,在達到這個水平的過程中,必定付出了很多,並且還說學祝由的人必須終身不娶。

可見,如果不敬畏自然,認識自然,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堅持不懈和刻苦修鍊,不斷加深對疾病的認識以及自身修養能力的提高,否則是難以達到神乎其技的水平的。正如盧崇漢教授所說的,「中醫很妙,我們祖先的東西博大精深,我們現在開發出來的可能只有一點點,中國醫藥學是偉大的寶庫,這個寶庫還欠開發」。古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而且對於醫生的要求是很高的,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古代,能夠有機會學習醫學的人也不是一般人。所以,不是中醫不好,不是針灸沒有療效,是我們學的還不夠好,這些實例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同時也是很大的砥礪。

「言病不能治者,未得其術也」。我一直相信沒有治不了的病,就像陰陽一樣,有陰就有陽,所以,有疾病,也就會有解決的方法。當然,什麼是疾病?我覺得可能目前認識的還不夠。現代講究身體-心理-社會模式,對疾病的認識也在漸漸加深。我也問過一些人對疾病的理解,有人說疾病就是一種感覺,有人說疾病是一種應答,有人說疾病是氣化障礙,都是很有自己的體會。

我覺得疾病就是一種身心靈不和諧的狀態,因為我覺得自認為有疾病或者被認為有疾病的狀態是不同的,而且疾病可以是身體的,可以是心理的,或者是社會的,甚至是其它一些不可預見或者不可解釋的精神因素;但是呢,這種狀態也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不同的時空點可能就是不同的狀態,比如有人感冒,但是狀態很好,這算是病人嗎?或者說感冒漸漸變正常,哪一個臨界值才算正常呢?所以對疾病的定義是很難用絕對的標準,我覺得可能就是不和諧的一種狀態,也就是是中醫所說的動態不平衡。

楊繼洲說:「按經者,法也;而所以神明之者,心也。」就是說,掌握經絡、腧穴等內容是法,而運用這些內容於實際,則是由心的靈活運用。這樣應用的法就是心法。楊氏指出:「今人徒曰:吾能按經,吾能取穴,而不於心焉求之,譬如刻舟而求劍,膠柱而鼓瑟,其療人之所不能療者,吾見亦罕矣。」此外,楊氏還提到此心是怎樣的心?他曾有這樣的解釋:「然則善灸者奈何?靜養以虛此心,觀變以運此心,旁求博採以曠此心,使吾心與造化相通,而於病之隱顯無遁情焉。」「吾心與造化相通」其實就是一種通天徹地,天人合一的境界。「夫醫者意也,默識心通,貫融神會,外感內傷,自然覺悟」。可見,心是多麼的重要。

2017年的在北京舉行的氣功高峰論壇中,劉力紅教授在說到心與其它四個髒的不同,其中一方面,從文字上說,肝脾肺腎都有月字,月字是什麼,月代表有形的實體,而心不一樣,心沒有,所以它需要我們感覺,所以有感受、感應、感知等等,這些都和心有著莫大的關係。此外,我們也都知道,《黃帝內經》里也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當然,此心跟西醫所說心臟有所不同,中醫心的範疇遠遠大於西醫。

章老師常說與場相連,這個場是一個集體聯繫在一起的場,是一個與虛空相連的場,要運用好這個場。我覺得對我來說這個場可以用狀態來理解,當人狀態好的時候,能夠想到大集體,能夠想到天地虛空,感覺內心很喜悅寧靜和平和;但是當人狀態不好時,就會沮喪,抱怨,困在自己的世界裡而與場切斷了聯繫。為什麼人的狀態會這麼不穩定呢?關鍵是狀態很多時候受了情緒的影響,而這情緒又受了人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影響,如果要讓這個場穩定,這個好的狀態一直保持下去,關鍵是要跳出情緒之外,激發出內在的深層意識的力量,或者最裡面的意識靈動的力量,唯有如此,才能保持狀態不受到干擾,也才能心物合一,天人合一。

其實我們本就是天人合一的,只是自己很少體察到,因為比較少處於那種狀態之中。突然想到佛陀在證道之後說法時拿橘子做的一個說法比喻,一是專註於當下,因為吃橘子時你只有真正的安在當下,才能真正體會橘子的味道,才能感受那份喜悅;二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合一,雖然只是一個橘子,但是它的生長需要土壤的養育,需要四季氣候,需要太陽的溫暖,橘子由發芽到長大到成熟結果,本就和天地萬物聯繫在一起,本就是一個生命的過程,所以,萬物皆聯繫在一起。就像現代所說的六度分割理論一樣,人與人之間只要通過六個人,任何人都能聯繫在一起。

(本文作者為江西中醫藥大學研究生 蔡志仙)

來源:江西中醫藥大學氣功科學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氣功科學 的精彩文章:

TAG:氣功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