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爸」帶6歲兒子窮游,每天負重6公斤騎行60-70公里,是鍛煉意志還是「網路乞討」?
「超級俱樂部」,最大的戶外社群平台
「
一個6歲的小男孩
每天騎行60-70公里,負重6公斤
大部分時間吃自己煮的飯,偶爾去餐館
每天住帳篷,騎行過程中差點出狀況
對於這樣的窮游,六歲男孩的父親表示
並不是帶兒子趕路
而是磨練他的意志力和自信
你怎麼看,是支持還是反對?
如果真的有時間、有機會
你會帶你的孩子出去戶外運動嗎?
」
近日,一位來自四川廣元的父親將自己帶6歲兒子騎行「窮游」的直播畫面放到網路上,引發了網友熱議。
四川「狼爸」帶6歲兒子騎行「窮游」,視頻截圖。
20日是他們出發的第三日。這位父親和6歲兒子一人一輛自行車,從廣元出發,打算途徑綿陽、成都,到重慶後再沿路返回。
熱議一
鍛煉意志還是「網路乞討」?
對於這位「狼爸」的育子方式,有網友認為,在孩子能接受的情況下,這種教育方式更能培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小孩,避免孩子成為溫室中的花朵。
但也有網友並不贊同,認為磨練意志和自信並不一定非要通過這種方式,還是要考慮孩子的身心健康快樂成長。
還有部分網友並不認同父親直播的這種方式,認為這個過程拿來直播,有以孩子作為噱頭的嫌疑,更有網友認為這在本質上是一種「網路乞討」。
熱議二
教育方式可商榷,但可能違反交通法
批判現在孩子太矯情也成為部分網友的觀點。有網友認為,很多00後、10後被父母和隔代長輩嬌慣,失去了鍛煉意志的機會,這位父親的做法恰恰用行動教育孩子,「總比窩在家裡看動畫片和玩遊戲強多了」。
有網友表示看完視頻發現小孩子很開心,也得到鍛煉,安全措施相對充足,爸爸的保護也比較充分,「就是年齡太小,不符合規定」。
網友認為,遵守法律是家長必須要給孩子上的必修課之一。
早在1988年,我國發布的《道路安全管理條例》中就明確規定,「未滿十二歲的兒童,不準在道路上騎自行車、三輪車」。
在2004年發布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也提到「駕駛自行車、三輪車必須年滿12周歲」。
四川「狼爸」帶6歲兒子騎行「窮游」,視頻截圖。
但對此,父親表示兒子的騎車技術木有問題,而且在大人的眼皮底下,自己會處理。
且先不論這名父親的做法是否正確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其他幾個類似事件
背6個月的寶寶玩戶外
參加戶外一年多以來,陳耀負重30斤,從2600米海拔到3600米,直線上升1000米高度。這個高度,也是他作為一名父親的態度。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自他的寶寶6個月大時,他就背著孩子登山,成為他的負重,孩子現在2歲4個月,已經是一名神氣的戶外小驢友了。
他說,我只想對生活保持孩童般的好奇心,帶著孩子開眼界,也從孩子身上看到另一個與大人相異的純凈世界。
為什麼孩子6個月就玩戶外?
陳耀說,我和老婆都是工薪階層,給孩子帶不了更多物質層面的東西,就希望可以豐富他的世界,給寶寶的成長留下潛移默化的美好。通過接觸更多的人,學會用開放的心態對待自己的生活。
帶寶寶在戶外辛苦嗎?
辛苦倒說不上,只不過隨著她越來越大,我的負重在逐漸增加。她好像很喜歡戶外,每次看到我和她媽媽收拾背包的時候,就高興的在床上蹦蹦跳跳,還揮舞著雙手。
沒想過讓孩子以後成為多資深的驢友,就是想著在她還不能離開我的時候,我就走到哪讓她跟到哪吧。
每次戶外只要強度適中,我的妻子也會跟隨,減輕我的負擔,同時也會減輕我把她們母女獨自留在家裡的愧疚,畢竟組織活動以來,還是對她們兩個照顧少一點,挺感謝妻子對我的理解的。
江西上饒4歲背包客游遍大半個中國
在此之前,江西上饒也有一位小背包客,只有4歲,就已經跟隨父母游遍了大半個中國。
小女孩名叫雯雯,從1歲零3個多月開始,就開始跟著父母做起了背包客。
從走走停停,到自己也能背起小書包,成為年齡最小的小背包客,在父母的陪伴下,她也做到了。
出生5天後開啟背包客生活
美國也有一個年齡更小的背包客,他的「背包客」生活從出生5天後就開始了。
走到2歲,他已經跟著父母,去過40個州,攀爬過美國最壯麗的山脈,去過位於海平面3000米以上的千島湖。
他目前去過的地方,或許比你想像到的還要多。
潛移默化的影響,受益終身
有些經歷,也許因為他們年紀小,今後不會記得,但潛移默化的影響是深深刻在骨子裡的。
這樣的人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的確是遙不可及的。
但在質疑,甚至抨擊他人對孩子教育的同時,是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呢?
現如今,許多家庭的孩子,從出生到上學,幾乎是在一家子的各種關愛子下長大。外面危險那麼多,為什麼要出去,孩子累著了怎麼辦?受傷了怎麼辦?還是好好在家待著最安全。
只能說,什麼樣的家庭,成就什麼樣的孩子。
也許我們無法做到像他們那麼極致,帶著孩子滿世界走。但總能不讓他從小只有動畫片、遊戲機,可以偶爾去看看家外面的大自然之精彩吧。
小孩子可以玩戶外嗎?
有人帶著孩子玩戶外,很多領隊都有些擔心,其實大家儘管放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強驢;
1、是說他們體力絕對沒問題,即使累的話,他們的體能恢復速度也是驚人的,哪怕大人需要一周的調整期,他們則睡一覺第二天就幾乎恢復如初了;
2、是說他們在攀爬方面的能力很強,他們攀岩時的靈巧性是大人們所望塵莫及的,大多數孩子能很快就學會爬樹,而大人則很難。
孩子玩戶外有什麼好處?
1、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下,孩子們戶外活動的機會太少太少了。戶外可以讓成長期的孩子們到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吸收陽光,對身體有好處,也能骨骼粗壯、身形健壯。
一個人的骨質基本上是在其發育期形成的,爬山可以讓他們骨骼緻密,避免將來骨質疏鬆。重要的是青少年時期為骨質發育打好基礎,成年後再努力避免鈣流失。所以爬山是很好的方式。
2、可以鍛煉孩子的毅力,對一個孩子來說至關重要。一個有毅力的孩子,不管最終成功與否都會把事情做到底。而一個缺乏毅力的孩子,則往往會半途而廢。孩子爬山會很高興,更重要的是他懂得了凡事只要堅持、有毅力都會成功的道理。
3、對孩子的智力發育有好處。孩子在陌生的環境中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綠樹、青草、山水、陌生人、動物這一切新奇事物,對充滿求知慾的孩子來說充滿挑戰。讓孩子的自然觀察能力、注意力、記憶力、描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是一個非常好的感受歷史好機會。
4、提高孩子自理能力。不少爸媽習慣為孩子打點一切,理由是他們太小。其實在做出遊準備時,不妨讓孩子參與工作。
可以提高孩子的出行興趣,還能讓孩子了解外出旅遊應該帶哪些必備用品。
還可以培養孩子整理物品的良好習慣。幾次旅行之後,孩子有了經驗,會提醒我們不要忘記帶什麼,等於多了一個記憶庫,百利而無一害,何樂不為?
從長遠影響講,將來入學以後,寶寶就會自覺整理書包,不會丟三落四。
孩子在戶外要特彆強調什麼?
1、別讓孩子們跑
別跑,這一點對於孩子們來說很難做到,他們總喜歡像小驢子一樣歡跑,如果他們真能做到有節奏地走,那你幾乎可以帶他們走任何地方了。但這點很重要,所以帶孩子的大人一定要不斷叮囑小驢們別跑。
2、別讓孩子們跳
別跳,但他們總會不自覺地歡跳。儘管跳對小驢們的傷害不像大人那樣可怕,但這是戶外的要求,你既然參加的是戶外,就要養成習慣,別跳!記住,這是規矩。
家長需要注意什麼?
1、遠離草叢
道路旁通常會有一些草叢,一定要讓孩子遠離草叢,因為草叢處處存在危險。一方面草叢裡面可能不平,甚至可能有碎石,容易滑倒;另一方面,草叢裡可能會暗藏蛇或毒蟲。
2、別走小路
有的人出行不喜歡寬敞的大陸,認為走小路更刺激。但如果是帶孩子一起戶外,最好不要走小路。因為未經開發的小路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危險,而且孩子的生理條件和體力也不適合走小路。
再就是盡量選危險性較低的活動,他們畢竟是我們的寶寶,就像那些做媽媽的常說的那樣,孩子是我們的命根子,傷不起。
3、別讓孩子單獨行動
孩子活潑好動,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單獨行動,最好讓孩子走在自己的前面,如果是路面險峻或濕滑,最好牽著孩子的手一起走,以免發生意外。
4、教孩子要環保
每一位大人,都應該讓小驢們養成一種道義感和社會使命感,把環保、協作、安全、規範等等那些好的東西傳給他們。眼前的大自然,將來是他們的,這些小驢是未來中國戶外運動的種子,你種什麼種子開什麼花。
帶孩子去戶外是攀比嗎?
首先,反對為了攀比而去戶外。戶外不是集郵,次數的多少不是用來衡量家庭的財富。
如果大人在有孩子之前就是戶外愛好者,那麼帶孩子去戶外,僅僅是不被孩子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
如果大人從內心深處就對戶外沒興趣,那也不要帶孩子去戶外,因為你內心的煎熬和折磨,會使這一次旅途成為災難。
去戶外得有錢,不富裕的人兒玩不起?
戶外不意味著鋪張浪費。選擇合適自己的才是真正有意義的。
經濟寬裕的可以走遠一點,住好一點。拮据一些的家庭,哪怕能夠在周末帶著孩子去遠足,也是一次很棒的親子體驗。
而且很多家庭都是工薪階層,並不算富裕,所以在旅途中省錢的方式有一萬種。但世界這麼大,有沒有帶孩子去看看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這麼小,根本記不住?
首先,記憶的過程是需要不斷強化的過程。孩子去過的各個地方,看到風景都會讓她興奮,以後和孩子聊天,都會在不經意間跟他們一起回憶那些美好。
退一萬步說,就算孩子長大以後已經不記得這些美好,但是他們在旅途中感受到的快樂卻是真實的。至於那些回憶,都會留給大人。
做父母拼的不僅是育兒知識
更多的是對孩子的成長教育
父母應該給予孩子的
不應該只是充實的物質資源使用權
還應是不一般的見識和經歷
跟著大人一起去戶外確實辛苦
但有爸媽在身後照顧、支持和陪伴
何嘗不是難得的成長經歷呢
更是有效的言傳身教方式
既可以鍛煉孩子的體魄、磨礪他的意志
還可以豐富他的成長視野
這難道不是伴隨孩子一生的財富嗎?
註:本文內容來源於網路
小超整合分布
一周
精選
1、重慶,一次又一次,刷新著我的認知!
網紅重慶又發功了!百米大樓斜而不倒,路人看了想逃跑……
2、這些還沒被遊客侵蝕的地方,你去過幾個?
國內最美的10個地方,戶外人最多去過2個
3、你的生活習慣,正在降低你的膝蓋使用壽命……
爬山不是膝蓋殺手,生活習慣才是最大的傷膝真兇!
如果你是戶外人
獲取更多專業戶外知識


TAG:跑步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