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原木的溫暖、素樸

原木的溫暖、素樸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木之美,引一眾文人雅士競折腰。




當然,如果你以為人們對木的欣賞之情只存在於詩詞歌賦間,那你就錯了,中國人對木的喜愛之情簡直溢於言表,甚至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由古至今,大到宮殿房屋,小至碗筷湯勺。












每天使用的器具,不允許華麗、繁瑣、病態,而必須

結實耐用,忍耐、健全、實誠的德性才是「器物之心」。












高速發展的現代生活,木器始終守著一份最古老的感動。細膩打磨的邊角、精緻巧妙的暗榫設計,幾百年前那些手工藝人嫻熟的技法,

一刀一線刻畫出來的靈魂,都在安安靜靜地向世人展示著他們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古老的手藝人通過這樣一種世代傳承的方式,向後輩們傳達他們對於生活的感悟,永遠敬天愛人。













造物的人,都有一顆玲瓏心。這也許是很多人沉迷於手作工藝的原因之一吧。而木器有美,緣於其本身並非冰冷,且它會因為材質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紋理和手感,

太多的解釋會顯得多餘,安靜的品味這些自帶溫度的器物便好。

木材給人直接的感受是溫暖、素樸、舒適、潔凈、柔軟,也能有安撫人心、調整情緒的基本功能。










不規整的木色紋路表現出不同的美感,再加上一些手工雕琢的痕迹,使整個作品充滿了生命的氣息。












《尚書·洪範》中曾提過「木曰曲直」。

木既有升發、生長、伸展之性,又有柔和、屈曲之性。

後來人們則引申出,凡具有生長、升發、伸展、舒展、擴展、能曲、能直等特徵和作用趨勢的事物和現象,均歸屬於木。 









木器美,且它會因為材質不同而呈現不同的紋理和手感,太多的解釋會顯得多餘,

安靜的品味這些自帶溫度的器物便好。

 







木頭與別的材料之不同,

在於它具有溫度與生命,表達著大自然的包羅萬象、庇護眾生,

且每塊木頭都是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有著各異的年輪肌理和各自的故事經歷。










人木之間的關係也是生命意義的故事,自古以來也一直廣泛的被流傳與歌頌。人們使用木材來輔助生活構築生活

,從狩獵工具開始到建築屋舍、傢具、紙類、生活道具,都與木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一個溫馨的家,應傳遞出一種原生態的美感。原木、綠植是經典,

選擇一件美好木器,回歸自然,回到生活最原始的簡單悠然。






(本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長按二維碼 關注我們




拾遺

古今,格物鑒器!


閑情雅趣|人文空間|古典傢具|器物之美


點擊「

閱讀原文

」,歡迎進店逛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器格物 的精彩文章:

TAG:拾器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