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病苦之途,修心之旅

病苦之途,修心之旅

病苦之途,修心之旅

文 | 釋朗觀

因為出家,選擇了一條不同的生活道路,也遭遇了各種被解釋,語法是這樣的:「不就是因為……」大家心裡都有了預設的答案,反而沒人真想聽當事人的話,因此很長時間只有保持沉默。其實,人的心路就像靜靜流淌的河流,有自己一貫的趨向,中途雖有礁石淺灘,還是會一直走向該去的地方……

一個晴朗的早晨,漫步在整潔的水庫大堤上,冷風吹來,很多記憶隨之被喚醒,看看冬季晨練的人們,也是似曾相識的感覺。

內蒙古呼和浩特冬季,記憶中最深的就是早晨夾著細沙的寒風,打得臉生疼,到了幼兒園,半夜因為胸悶難受睡不著,感覺坐起來會好些,夜班老師盡職盡責地出現了,施展一指禪點向額頭,我隨著倒下裝睡,心裡說:能不能讓我自己待會兒啊。

學生時代的清晨印象是延伸的路,那時天不亮就起來跑步,堅持了好幾年,高中和大學還進了校運動隊,可是到了大三體檢時,因為心跳太弱、心律不齊種種因素,被告知不用上體育課了。

如果把觀察身心,然後尋找各種方法理論來調整其狀態作為修行的開始,那我從小就開始了,最初只是為了擺脫身體的各種不適。

1.獨坐靜心

大概還沒上學時得了百日咳,每年冬天都要猛咳兩三個月,很多漫長的夜晚,獨自「靜坐」,看著熟睡中的家人,努力用調整呼吸的方式控制嗓子的感覺,延長爆發咳嗽的時間間隔。長期劇咳帶來的頭痛和嘔吐,能讓人對佛法中的「苦觀」和「不凈觀」沉澱出一定的體會。父母到處去找「特效藥」,我也每次都滿懷希望地服下,苦膽都吃了很多,還是沒用,這種狀況持續到了20多歲,竟然在兩三天內痊癒了,痊癒的方式類似於內觀禪修的治病方式。從那時候起,我就堅信一定有種啟發人身心健康的特別方法,最終找到了佛法。

真要感恩父母,他們在維持孩子正常生命秩序的基礎上,給了我選擇的權利,沒有過度輸液,免疫系統比較正常,近兩年重病時還能自己調節。

獨坐靜心,可以聽收音機,也可以下載有聲讀物聽,能增長很多知識。即使不做什麼,靜靜地坐在那裡也是一種享受,白天的事情會浮現出來,自己的所思所想也會冒出來,沒有了外界的壓力,對人和事會看得更全面、更清晰。

在同齡人有趣的生活邊,我一直忙著尋找各種方法理論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如果體育鍛煉是好辦法,用佛法來調整心理從而影響身體也很正常。

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中蘊含的道理極其深廣,中華文明深受其影響,很多日常用語,比如「解釋」、「真理」、「絕對」、「律師」、「世界」、「剎那」等等都源於佛教。

佛法並非是被鬼神教和邪教所利用和宣傳的那種樣子,唐代時很多僧人都是飽學之士,能被當時的主流階層尊重,說明真正的佛法典籍中有很多優秀的理論和可以實踐的方法。現在這個時代,各種西方哲學體系層出不窮,魔幻電影、編造的種種鬼怪傳說充斥著屏幕,大家津津樂道,甚至去觀看欣賞,為什麼不能研究一下在我們華夏大地上已經流傳千年、出現過很多博學智士的佛教文化呢!

2.直面缺憾

祥林嫂到廟裡捐門檻的故事代表了民間想法,認為佛法是宿命論。真正的佛法是積極的,正因為無常,所以一切苦都可以改變。

佛法講五戒十善,通過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改善生命和生存環境,使其向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佛法中的「善」不是婦人之仁,是有智慧的「善」,著重於提升生命的層次。

有句俗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的是一種吸引法則,當一個人善良有智慧時,他會跟具有相同價值觀的人在一起;當一個人沒有自制力,做壞事、喜歡撒謊時,只有跟自己同樣的人在一起才感到心安理得,說謊殺生的圈子不會珍惜生命,久而久之,自然會威脅到圈內人的生命安全,所以佛法講的五戒十善更科學。

佛法讓人看清自己,研究生命真相,不是向外尋找一個救世主,明朝重要思想家袁了凡(1533-1606)有真實體驗,並把改變命運的體會寫在了《了凡四訓》中。

病苦雖然不幸,但引導著我找到了佛法。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極端內向、膽小刻板的人,如果沒有佛法的無常觀,很可能會陷入宿命論,佛法教給我努力去直面人生的挑戰,而不是陷入怨天尤人。

佛陀在《阿含經》中告誡弟子:「比丘們!一般人遇到生理上的各種苦痛,甚至於有致命之虞時,心裡禁不住生起悲傷憂愁、痛苦怨嘆,繼而憤怒迷亂而失去理智。這時,身體的痛苦和心理上的痛苦兩者會交相增長蔓延。這種情形,就像有人中了一支毒箭,接著馬上又中了第二支,成了苦上加苦的雙重痛苦。」這第二支箭就是隨不幸的遭遇而升起的負面情緒,生命之旅時誰能無憾,好好保護自己別受第二支箭。

3.看清因緣無常

生活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夠獨立存在,在佛法中的解釋就是眾緣和合,但是單純的感情、無染的幸福,看上去似乎那麼美好,如白雪一般晶瑩美麗。

最近IT界的精英都在感慨,一位中興公司(曾在華為工作)程序員因為解聘而自殺,如果讓外賣小哥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因為外賣小哥沒有中產階層所習慣的朋友圈子,沒有令人羨慕的嬌妻幼子,這些幸福都需要沉甸甸的工資袋來維持,工資沒有了,怎麼去面對熟悉而深情期待的目光!多少自殺精英的背後都有同樣脆弱的「幸福之家」。物質、感情等等的「幸福」,都會隨歲月而變化,都需要各種因素才能維持,看不清這一點,對「幸福」追求得越苦,依賴的越深,當無常來臨時,無法承受的心就越容易像玻璃一樣,瞬間崩潰。

極度痛苦時,很多人會提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把我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佛法中說的很清楚:來到這個世界的主要原因是自己要來,選擇了有共業的父母,與很多中陰身競爭勝出,得以投胎。隨口說出的「不怕死」是不懂死亡的真實含義,更多時候包含著一種對周圍環境的不滿。真正不怕死的人往往更懂得生活,一期一會的因緣當然要好好珍惜。不好好生活,俗稱「不作不死」,承擔不了自己的人生,還連累親人,死亡真正來臨時,不見得會胸懷坦蕩。

人能活著,離不開無形的空氣,每天都能看到的陽光,晝夜的變化,這些生命須臾不能離開的條件以及父母的付出,往往因為容易得到而被忽略。忘記根本去追求幸福,等於忽略了生命的立足點,越走越遠越脆弱。

佛法講眾緣和合,事物都由各種因緣聚合而發生,少了一個必要條件,這件事情就會結束,真看清這一點的人,反而容易理智地生活,懂得感恩。

珍惜一期一會的因緣,直面缺憾,看清無常,這是病苦人生的最深體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