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的國產航母一折騰就是20年,再過10年就要服役了!
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首艘自行建造的「維克蘭特」號航空母艦可望於2018年12月交付該國海軍,並於2020年10月前開始服役。該航母原名「藍天衛士」號,為紀念印度從英國採購的第一艘航母,印方把「藍天衛士」改成了現在的名字。相比從俄羅斯採購的「超日王」號航母,儘管「維克蘭特」號航母的整體甲板結構與之類似,但「維克蘭特」號航母的甲板空間利用率比「超日王」號更高。
「維克蘭特」號排水量約4萬噸,艦長約260米,寬60米,該航母可搭載36架固定翼飛機,包括俄制米格-29 K和國產「光輝」輕型戰鬥機;此外還將攜帶數十架直升機,包括俄制卡-31直升機、英制「海王」直升機以及印度國產「北極星」直升機。
航母採用部分隱身設計,甲板為「滑躍式」,具備短距起飛和攔阻回收能力,最高航速28節,可持續航行8000海里。而國產航母2號艦「維莎爾」號排水量將達65000噸。
航母的設計工作始於1999年,2006年開始建造,2009年2月安放龍骨,2013年8月正式下水。到2015年4月份,「維克蘭特」號航母的島型建築已安裝完畢,桅杆與雷達裝置尚未安裝,側舷完成了初期塗裝。該艦由印度海軍設計局承擔設計工作,由科欽造船廠負責建造。在建造過程中,由於成本上升、設備採購困難和缺乏建造經驗等原因,航母的完工時間不斷拖延。那麼印度首艘自行建造的航母能如期服役么?
多次延期
「維克蘭特」號原計劃2017年開始海試,2018年開始服役。2011年12月29日,「維克蘭特」號曾經於在印度科欽造船廠下過水,但此次下水的目的是給船廠的其他工程騰出船塢和工位,再次下水後工程還獲得了30億盧比,大約4960萬美元的預算。
到2013年8月,該航母正式下水時,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建造工作。在這之前,印度國產航母(IAC)項目已經歷多次延期,並且預算超支已高達40億美元。在2014年7月,印度新政府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加快該航母建造計劃並撥付約31億美元來完成項目。
在加撥資金之後,到2015年6月10日,「維克蘭特」號在印度南部科欽造船廠完成結構建造後順利出塢。當時,航母第四甲板以下90%工作以及船體水下的所有工作均已完成,航母內部的主要設備都已安裝完畢;同時進行了航母艙室內部的電纜線、管道、電氣、供暖和通風設備安裝工作。此外,印方還稱,由俄羅斯涅瓦設計局設計的航空系統和部件也能夠隨時交付使用。
再等上10年
為了了解掌握印度首艘國產航母的建造進展情況,2016年11月下旬,美國一批頂尖工程師考察了印度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號,原本以為「維克蘭特」號很快能服役,不料視察結果卻令美國專家們目瞪口呆,因為專家們親眼看到印度國產航母的質量實在是太差了。
美方工程師發現這艘航母可能需要再等10年才能具備作戰能力,並且艦上沒有配備小型導彈系統自衛,戰機起飛出擊能力薄弱,印度軍方也沒有制定明確的作戰計劃。
美國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而航母內部問題也是不斷暴露出來。「維克蘭特」號作為印度第一艘國產航母,印度當局方面非常重視,其研發製造進展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但卻也頻頻傳出不利消息。
印度當局2016年7月公布的審計報告顯示,「維克蘭特」號在設計和建造方面都存在嚴重瑕疵,變速箱、戰機起飛系統和空調系統都出現問題。而承造的船廠「之前沒有戰艦建造經驗」,截至報告發布時已耗資30億美元(約合207億元人民幣),且進度落後原計劃5年。
印度方面在艦載機和航母的建造上都堅持本國製造,但國內卻沒有一家有經驗的造船廠。這就使得印度的艦載機和航母的建造進度延遲,同時受技術的限制,在作戰能力上也將大受影響。
1月20日,《印度教徒報》援引印度海軍設計局局長喬杜里的話報道說,印度海軍即將與建造該艦的科欽造船廠簽訂進一步的合同,目前「維克蘭特」號航母的所有試驗計劃已經制定完成。該航母在服役之前將進行港口和海上試驗。
雖然印度相關部門極力推動「維克蘭特」號航母在2020年10月前開始服役,但這期間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仍然很多。以印度人的行事方式和風格,新航母在2020年10月前服役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TAG:墨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