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留一點專註的時間給孩子……未讀

留一點專註的時間給孩子……未讀

播音/鄧瑞雪-洛陽某小學教師

No.01/23/2018 總第167期

前天早上,我正在寫文章的時候,聽到房間里女兒在大聲叫著爸爸。我心想有老婆和女兒在房間,就沒有過多理睬,繼續打字。

過了一會,房間門打開,女兒一臉微笑幾乎是小跑著從房間里出來。剛剛從睡夢裡醒來的緣故,頭髮還沒來得及梳,睡眼惺忪的雙眼瞪著我,笑著向我跑來。

鬧騰了大半天,忽然,傳來摩托車的聲音,轉眼間,一個警察騎著摩托車趕來了。阿遼沙本來是用這種觸犯眾怒的舉動給邱紅施壓,逼她出來。可出來的人越來越多,就是沒有邱紅,他的預謀失敗了,早沒了底氣。見警察到了跟前,立時把手風琴從肩膀上移下來,離開木凳站起身,畢恭畢敬地說,警察同志,我,這就撤退,撤退。鬧騰了大半天,忽然,傳來摩托車的聲音,轉眼間,一個警察騎著摩托車趕來了。阿遼沙本來是用這種觸犯眾怒的舉動給邱紅施壓,逼她出來。可出來的人越來來。可出來的人越來越多,就是沒有邱紅,他的預謀失敗了,早沒了底氣。見警察到了跟前,立時把手風琴從肩膀上移下來,離開木凳站起身,畢恭畢敬地說,警察同志,我,這就撤退,撤退。鬧騰了大半天,忽然

女兒還不到兩歲,表達心情最直觀的就是面部的微笑以及不那麼嫻熟的小跑。儘管小跑起來有些歪歪扭扭,還是可以看出非常激動。

這時候老婆也出來了,最近老婆在準備一項考試,所以應該是早上很早就起來在房間里看書。現在老婆看到女兒出來,自己拿著書到客廳里看。

女兒跑到我跟前,好奇的看著電腦屏幕,雙手在鍵盤上雙管齊下,拍打鍵盤的聲音噼里啪啦,非常清脆,也非常高興。我寫文剛好一半,被女兒打斷了,就希望她先去客廳自己玩會,我寫完再陪她玩。

於是我沒有過多和女兒互動,只是機械性的把女兒的小手從鍵盤上拿開,隨便從角落裡撿到一個小玩具遞給她,把她抱到客廳,然後我就繼續坐下來,寫文。

期間我發現她可能發現我的冷淡反應,就乾脆拿著我剛才遞給她的玩具,圍到老婆身邊,嘴裡不那麼連貫地說著:「媽媽,看」。時而又自己笑起來,時而把玩具在地上弄出聲音,想引起老婆的注意。

當時老婆一邊在看書,一遍象徵性的回應一下。女兒乾脆起來,把雙手放在臉上,舌頭伸出來收回去。之前女兒看動畫片自己學會的這個調皮的動作,每當她做出這個動作,我和老婆都會立刻也做出這個動作回應她,逗她。

但今天,老婆只簡單點點頭,眼睛還沒離開書本。我看到女兒一個人原地走了一圈,然後停在客廳中央,突然間大哭起來。我立刻跑到女兒身邊,抱起她,剛才還掛著微笑的臉蛋此刻由於委屈變得扭曲通紅。剛才還有一點激情的雙眼此刻不斷湧出淚水。

為父母者,其心都是相似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穿的好,吃的好,快樂,開心。只不過我們自己強加定義的幸福,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嗎?

我經常在路上看到這樣的父母,一邊拿著手機,一遍心不在焉的回答著孩子的各種提問,甚至還會表現不耐煩。回老家,更是看到很多年輕父母對孩子的各種「無理取鬧」變現的極其厭煩,恨不得孩子一整天都睡覺不吵不鬧。

我們到底有多少時間,是專門留給孩子的,專門用心放下手裡的一切去好好陪陪孩子的。

我們都太忙了,手機里的朋友圈還沒有瀏覽一遍呢,剛出的新劇還沒看完呢。新的項目要上線,必須加班加班。周末還要和老朋友聚會呢,帶著孩子多不方便。我們感嘆,時間咋都不夠用呢。

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大概是說,孩子對不起,我沒有那麼愛你,至少不如你那麼愛我。孩子僅僅是我們人生世界裡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卻是孩子的整個世界。我想孩子們的幸福沒有我們心裡規劃的那麼複雜,僅僅是想多一點我們的陪伴,多一點和我們的互動。

如果你也是一個父親或者母親,無論你每天的時間裡,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時間是用來陪孩子的,請做到這一點時間的專註性,全身心的和孩子融在一起,暫離手機,暫離電視,暫離平板。

一份專註的陪伴,是給孩子幸福的基礎

小編有話說: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扮演的不僅僅是家長的角色,更多的是朋友的陪伴,人生的導師。人們都說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師,就是這個道理。其實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其作用會比他們在學校的重要,父母的教育會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一舉一動,言談舉止潛移默化中都會被孩子模仿學習。有很多家長一邊陪孩子,一邊玩著手機,一點都不專心。

在孩子的性格,意識形成階段一定不能少了父母的陪伴,再忙、再累,也別忘了多多抽出時間和孩子相處,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父母的愛,只有這樣才可以讓孩子快樂的成長,擁有健康的性格正確的價值觀。

大家都在聽

音頻為未來網原創, 轉載請聯繫我們

作者/郝東東責編/馬驍 策劃編審/李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未來網 的精彩文章:

韓國每天平均36人自殺 連續13年高居OECD第一

TAG:未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