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50篇學術訪談實錄:一份557頁的年終答卷 | AI科技評論2017年度特輯第二彈

50篇學術訪談實錄:一份557頁的年終答卷 | AI科技評論2017年度特輯第二彈

時值歲末,AI 科技評論編輯組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能給讀者朋友們呈現一份怎樣的年終答卷?

作為一家希望連接智能與未來的媒體,雷鋒網通過線上直播分享、AI 慕課學院、AI 研習社求知求職社群以及 GAIR 大會&峰會等豐富形式延伸業務的觸角;而作為旗下的學術頻道,AI 科技評論也在與雷鋒網一同嘗試做更多的探索和創新,堅持通過學術界、工業界的交流溝通,為二者搭建起聯繫的橋樑,與學術界一同找尋學術前沿的落地可能性,與工業界探討學術研究的應用瓶頸與解決方案。

連接學術前沿,洞見產業未來,這是雷鋒網學術頻道 AI 科技評論創辦的初心,也是一直以來秉承的選題宗旨。過去一年來,AI 科技評論在雷鋒網網站和微信端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每天以高質量的內容第一時間為讀者們提供國內外的最新學術資訊。但是每每反思,搶快趕熱點的資訊就像夏日的煙花,在騰空綻放的絢爛一瞬會引起觀眾的仰望與驚呼,而曇花一現的驚艷終究還是無法留下反覆回味的恆久魅力。

在熱點事件出現時,AI 科技評論都會嘗試聯繫當事人或相關從業人士談談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因為我們知道,不論事件的表象如何,我們做何解讀,專業人士的意見與建議都值得被尊重與肯定,而最值得被寫進文章中的,自然是當事人提供的一手信息。

而除了大小熱點事件外,AI 科技評論始終認為,一家能做深度報道與訪談、能與學者進行對話與交流的媒體,才稱得上是一家專業的學術媒體。

過去一年來,AI 科技評論與學者們的每一次深度訪談,與其說是一次「你問我答」,倒不如說是一次小小的「考驗」:既考驗自己的學識是否能達到與學者們順暢溝通的境地,也考驗自己是否真能讓對方敞開心扉,回答出真材實料的內容,而不是官方的客套話。

AI 科技評論始終覺得,能持續輸出值得收藏和反覆研讀的文章方能體現一個頻道、一個欄目的核心競爭力與真正價值。而作為一個學術頻道,AI 科技評論得以有機會接觸到頂級企業研究院的核心成員、全球優秀高校的教授學者及學生,並向他們討教與交流,實屬身處這個時代、這個行業的幸運。而我們身居其中,也承擔著更大的責任,勢必要以更精彩的內容輸出、更踏實靠譜的採訪內容回饋讀者,方能不負初心。而回顧這一年,我們有太多難以忘懷的瞬間值得紀念,有無數的學者與我們進行了深入而親切的交流:

春天未到,當我們在 2017 年年初找到清華大學鄧志東教授,邀請他擔任 AI 慕課學院的初期講師時,他的爽快接受讓我們欣喜不已。在後續接受 AI 科技評論的採訪時,鄧教授的直言不諱讓 AI 科技評論感到格外嘆服:如此敢講真話的學者如今真是不多了!而鄧志東教授也作為最早一批進駐 AI 慕課學院的講師,為更多求學求知的學生帶來了學術領域的饕餮盛宴。

夏至已至,在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雷鋒網與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承辦的 CCF-GAIR 2017 全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峰會上,AI 科技評論有幸與楊強、汪軍等眾多學術大牛進行了面對面的專訪,他們的侃侃而談與平易近人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那一刻,他們並不是遠在舞台上不可觸及的「大牛」、「大 IP」,而只是大學課堂里會和你認真探討學業問題的老師們。

秋風微涼,雷鋒網作為獨家戰略媒體,前往福州報道中國計算機學會主辦的 CNCC 2017 中國計算機大會,這也是 AI 科技評論編輯組第一次全員線下面基,在緊張而忙碌的三天里,我們不僅為 CNCC 2017 輸送了 9 篇優質現場報道,還有幸採訪了丘成桐先生、沈向洋先生等一眾頂級的學界名人。除此之外,AI 科技評論也在現場見到了非常多優秀的國內學者,並與他們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冬季蕭瑟,在國內 NLP 領域首個面向國際的大會 NLPCC 落下帷幕後,AI 科技評論也非常榮幸地與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周明博士、北京大學趙東岩教授分別進行了專訪。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AI 科技評論更深地了解到中國 NLP 科研目前的發展狀況,也對中國會議走向世界有了更多的信心與期待。

……

在過去的一年裡,AI 科技評論走訪了上百位企業研究院及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在鍵盤敲擊間記錄下了令人值得細細回味的對話與採訪紀實。經過反覆篩選和對比,AI 科技評論在過去一年做過的近百篇訪談內容中最終篩選出 50 篇文章呈現給讀者,這也是這一特輯的誕生始末。

AI 科技評論編輯組是幸運的,能在 2017 年全程參與和見證這個學術頻道的成長,也見證著人工智慧學術領域在 2017 年擁抱了哪些變化。這份特輯中所有的訪談與對話,或許只是管中窺豹,可能只是一葉知秋,但這是 AI 科技評論在能力範圍內所能為讀者提供的、最好的訪談總結。

我們並不能預知未來,並不能預期這份特輯將會給讀者們帶來怎樣的閱讀啟迪,但我們可以真誠地說,這是 AI 科技評論呈交給 2017 的一份答卷,也是呈交給讀者朋友們的一份年度總結;我們在學術訪談道路上走過的一個個腳印,做過的一次次努力,都集結在了這一份特輯之中。衷心感謝讀者朋友們一直以來的肯定與支持,AI 科技評論的 2018,有了你們,將會更好。

本特輯將 50 篇訪談分為四大欄目:

在機器學習欄目中,你可以了解到:騰訊究竟是如何訓練「絕藝」的;周志華教授的 gcForest 到底有何奧妙;田淵棟告訴我們,在 AlphaGo 之後研究智能圍棋的意義何在;港科大楊強教授為何覺得「有場景的人工智慧才有前景」……

在計算機視覺欄目中,我們集齊了騰訊、百度、曠視、閱面等多位高管及首席科學家訪談,加上清華、MIT 等知名高校的教授、學生採訪,他們是如何看待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最新進展的?企業又是如何審時度勢,調整自身定位,在 CV 紅海中展現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和獨特優勢的?

在自然語言處理欄目中,從北大到清華,從微軟到阿里,我們採訪了多位學界和業界領軍研究者,他們在研究側重點上有何考量?目前 NLP 想要實現技術落地,最大的挑戰在哪裡?

在多維度思考欄目中,你可以了解到:大數據時代,這個社會究竟發生了什麼劇變;如何將物理學、運籌學、數學、工程學等與人工智慧結合起來進行研究;腦機介面到底是科幻還是真實……

當然,以上提到的僅僅是知識冰山的一角。相信你能從這一特輯中,從多位學者的觀點中,看到未來,得到啟發。

掃碼或即可進入AI科技評論2017年度特輯購買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嘀嗒控訴滴滴「非公平競爭」,滴滴:呵呵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