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素養、教養、修養
智慧,不是用來炫耀和算計,而用來成為更好的人; 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更不是輕信與盲從,而是去思考權衡。
如果,問你,現在每天充斥在你耳邊的是什麼?你的回答有千百種,我的回答也五花八門,從某璐and幾萬微博刷屏持續幾天熱搜到某教師阻止高鐵正常發車,這個高度互聯的時代,這個極度倡導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社會風尚的社會,把我們推到一個什麼樣的位置,我們自我定位又是一個怎樣的尺度? 要不要來談談,素質、素養、修養、教養。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素質是事物本來的性質。譬如,公交車上的老人你會去選擇適時的讓個座位,這說明你本質是好的,或者說渴望美好,還沒有對世事麻木不仁的程度,從「扶不扶」、「幫不幫」到你能見到的LED大屏播放的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夢娃公益廣告,國民素質不得不說還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希望這不是因為線上平台過度操縱社會的驅使下的產物,畢竟在地鐵里不經意做點什麼都過推上微博;
素養是平素的修養,有時參雜文化這一詞,舉個例子,地鐵上你穿個皮草就對拾荒老人白眼相待;你主動say hello,換來的只是一張木訥的臉;朋友聚餐 總是有人在那裡默默對視,so what ? 素養,有時候不像素質那樣看,而是去感受,也不像素質那樣更多依賴於「別人看」;
修養是知識技能品德方面所達到的水平,亦或指正確的待人處世的態度,換句話說,你境界到了一定水平會做有修養的事,這種修養不是無限對你親切友好 ,是有立場的選擇,可以根本性漠視,可以笑對一切;
教養則多指後天教育養成,有一句話說,我所受的教育不允許我這樣做,這句話是對教養最好的詮釋。才學粗淺,僅個人觀點,畢竟教育與人品不是絕對成正比的,遇到個例,這種觀點正推反推也有不成立的時候。
世事繁雜,也許你還在沐浴著愛,也許你正體味著非素質、非素養,也許你行過這一路風霜正感慨著這些辭彙,但,願你有進一寸的勇氣,也有退一步的從容,不要我們的肚裡能撐船,也不要冷漠對人,不求深刻,只求簡單,三毛說:「我笑,便笑靨如花,定是能感動人的,任他是誰」。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