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不要被局部疼痛所欺騙-暨骨骼肌診斷治療思路

不要被局部疼痛所欺騙-暨骨骼肌診斷治療思路

無論是愛好運動的人群還是久坐的人群,疼痛總會時不時的找到我們,並且會或長或短的困擾著我們生活。通常人們,甚至一些醫生都會出現「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慣性思維來判斷疼痛的原因,其實很多時候事實並非如此。下面我來講一個自己親身遇到的病例,或許能給大家帶來一點啟發。

我曾遇到一個病人,李女士,35歲左右,在一家外企公司做行政總監,曾經有國外生活經歷的她對運動很重視,回國後開始喜歡跑半程式的馬拉松,一星期2-3次的頻率,堅持了將近一年半,但除此之外她沒有多餘的時間進行其他的體育運動。

她來診所的原因是:右肩胛骨上角總是在跑步中大約十五分鐘左右的時候開始出現疼痛並伴隨下腰部位的不適。當她即刻停下來以後,疼痛與不適現象會出現緩解,當再次開始跑步時,疼痛再次「回歸」。這種現象已經困擾她5個月左右的時間了,並且有愈演愈烈的勢頭。

她曾經去過一些醫院檢查,首先排除了身體內部器官病變的可能性,同時也找了整骨治療師和運動按摩師進行過頸椎和胸椎等附近軟組織方面的治療,例如肌肉能量技術(MET),扳機點放鬆等(Trigger Points Release),當她信心滿滿的再次開始跑步運動時,疼痛依然,問題依舊存在。

在我們接手她的問題的時候,當然我們會先評估疼痛部位的「主動與被動活動範圍,肌肉抗阻力等」,但是我們也會先分析是什麼情況下引發了她的疼痛,又是什麼情況下減輕了疼痛。答案很顯然,是跑步。

幾乎所有的動態運動引發的疼痛,我一般都會以骨盆為中心位置進行仔細的評估,因為它連接上肢與下肢,兩側共有五十多塊肌肉連接此部位執行著它們最基本的功能。當用下肢動作模式評估來檢查肌肉激活順序的時候,我發現她的左側臀大肌激活有明顯延遲,通過觸診也能看到臀部肌肉有比較明顯的萎縮。

相信大家都知道,臀大肌起點一部分纖維連接骶結節韌帶(由骶骨連接坐骨結節位置),除了伸髖和外旋的功能,另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穩定骶髂關節。同時,對側的背闊肌也由胸腰筋膜連接著左側的臀大肌,背闊肌止點於肱骨,它除了眾所周知的幾個功能外(在此不再贅述),它還使肩胛骨貼著胸肋骨並且下壓(Depression of Scapula),更重要的是:它同樣具有穩定骶髂關節的作用。

這個時候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像:在每一次跑步的蹬地階段,由於臀大肌的無力,背闊肌與腘繩肌代償發力(不良動作模式),右側背闊肌的強力收縮會引起肩胛骨向下移動,上斜方肌與肩胛提肌會持續發力來抵抗這股向下的拉力,繼而造成了肩胛上角端附近的疼痛。當然,我們也通過托馬斯測試發現了李女士由於久坐的工作習慣造成了髂腰肌攣縮緊張,輕微的骨盆前傾。

隨後我建議她暫時停止跑步,進行一星期三次的放鬆髖屈肌(髂腰肌,股直肌,內收肌群)和腘繩肌,訓練臀大肌與臀中肌的力量(先是由仰卧,俯卧,側卧到單腳站立的臀肌鍛煉)大概2個星期以後,她的肌肉激活不良得到明顯改善,在之後的跑步運動中疼痛幾乎消失。

總結:局部疼痛部位的治療也許可以暫時性的解決患者不適的感覺,但是我們必須要通過科學全面的評估找到問題的根源!解決好骨骼肌肉問題幾乎可以治療70%的疼痛,但是如何發現並精準的分析出代償的根本原因是每一位從業者必須具備的基本專業素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方夜談 的精彩文章:

TAG:千方夜談 |